第486章 最難是人心

  宴會進行到尾聲,杜甫喝的酩酊大醉,癱倒在地不省人事,不得已被人攙扶了下去。【記住本站域名】

  待得宴會結束,賓客散去,周鈞獨留下李光弼,於偏廳之中交談。

  一壺茶水燒滾於房中,再配上幾碟糕點。

  李光弼小口抿了杯中的雲茶,輕聲嘆道:「許久沒有喝到此物了。」

  周鈞:「朔方軍在靈州設了雲茶作坊,每年可產茶數萬斤,朔方節度使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遣人贈些,你若喜歡,便帶一些回去。」

  李光弼聞言,又抿了一口茶,開口說道:「家主……」

  周鈞側過頭來,看了李光弼一眼。

  後者連忙改口道:「二郎說的可是那郭子儀?」

  周鈞:「是,敦煌之戰後,你與他可曾打過交道?」

  李光弼搖搖頭。

  周鈞輕輕點頭,心中卻在感嘆,自從來了這大唐,不少人的命運都發生了改變。

  李光弼沒能成為河西節度副使,卻因為石堡城之戰,蹲了三年苦牢;郭子儀本應只是一個小小的九原太守,卻因為得了自己的舉薦,參與了敦煌攻防戰,累功成了朔方節度使。

  周鈞端起茶杯,向李光弼問道:「你如何看郭子儀?」

  李光弼思慮片刻,開口說道:「光弼不喜此人。」

  聽見這話,周鈞先是有些發愣,仔細想想,慢慢便也懂了。

  史書之中,李光弼和郭子儀二人,曾在安思順手下共事過一段日子。

  李光弼遇事血性,講究的是愛恨分明,做事果斷,不拖泥帶水;而郭子儀老成世故,遇到問題,大多採取柔化處理,爭取將影響降到最小。

  故而,這二人在安史之亂發生前,性格互沖,勢同水火,甚至不能坐在同一張桌子上。

  安思順為了此事,也頭疼了許久。

  李光弼飲盡杯中之茶,向周鈞問道:「安祿山反心日盛,吾等自當早做準備,應對叛軍。」

  周鈞不動聲色,向李光弼問道:「依你之見,應當如何做?」

  李光弼:「安祿山如今已是三地的節度使,手中又有突厥、奚、同羅等等異族精銳,可用之兵不下二十萬。倘若傾巢出動,恐怕天下危矣。如今之計,一是要警示朝廷,勸其早做防備;二是要聯絡回紇部,請其騎軍襄助;三是要準備糧草補給,隨時馳援。」

  周鈞聽了這些話,只是沉默不語。

  李光弼繼續說道:「哥舒翰與我,當年冒著身死的風險,留存北藩三千精銳,為的就是這一天……光弼願意追隨二郎,剿滅叛軍,重振大唐天威!二郎他日救得天下,衣錦還朝,必定流芳萬古之名!」

  周鈞聽到這裡,平靜問了一句:「光弼,平日裡我待你如何?」

  李光弼一愣,接著連忙答道:「倘若不是二郎救我出牢獄,光弼如今怕是死在了那裡,無人知曉……二郎對我而言,有再造之恩,光弼無法它報,只是效死而已!」

  周鈞輕輕點頭,說道:「這般說來,你我算是生死之交,且說句交心的話……我問你,朝廷當真希望我回去平叛嗎?」

  李光弼怔在原地:「您的意思是……?」

  周鈞:「鈞出身寒微,雖然得了天幸,尚公主為妻,但終究還是被排斥在朝堂之外。」

  李光弼:「二郎敗吐蕃與大食,放眼大唐,論軍功無人可及;又救近萬唐俘回得安西,為無數流民建了家園,論文治也是聖賢,朝廷為何要排斥二郎?」

  周鈞:「光弼,你身在沙州,那裡的情況應當是再清楚不過……鈞早先經營大磧商路,為朝廷掙得無數稅貢,又造福了沙州一地的百姓。按理說,朝廷感念我的作為,應當讓我繼續經營商路才是。為何吐蕃人剛被趕跑,朝廷就迫不及待的收回了我的隴右黜陟使一職?」

  李光弼先是愕然,接著仔細回憶,恍然道:「我在沙州時,曾經聽柳刺史說過,二郎以官營取代私營,又分利於沙州子民,此舉妨礙了不少人的生財之路,引得這些人向陛下進了讒言。」

  周鈞只是苦笑,有些事他無法向李光弼明說。

  朝中重臣、關中顯族、宮中貴人,以及坐在龍座上的李隆基,實際上都屬於同一個既得利益集體。

  在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歷史之中,『國家』和『皇權』基本等同於一個概念,皇權就意味著國家,而國家就是皇權。

  即便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樣的名言,思維也僅僅是停留在百姓是皇權的承托者這一層……卻從來沒有哪一個人,真正提出過,百姓才是國家的主體,而皇權只不過是國家運行的一種方式。

  想到這裡,周鈞只能換一種思路,對李光弼問道:「你可曾記得王忠嗣王都護?」

  李光弼點頭。

  周鈞:「王都護一生為國,可謂是盡心竭力,忠心耿耿,到頭來卻落個身殘罷官的下場,如今已是生死不知。論功勞,論本事,他可比我大得多,為何卻依然逃不過這般的下場?」

  李光弼聽到這裡,一時之間愣在了原地,低頭思考了很久,長嘆一口氣說道:「二郎之言,醍醐灌頂。」

  周鈞攤開手,對李光弼說道:「鈞雖然有心拯救蒼生,但也不想落得王忠嗣那般的結局……不如光弼教我,應當如何去做?」

  李光弼從座位上站起身,一邊摸著下巴,一邊在房中來回踱步。

  過了好一會兒,李光弼咬咬牙,似乎是下定了決心,來到周鈞面前,拱手說道:「光弼從前就想過,王忠嗣當年蒙冤,是因為李林甫奸佞;如今二郎遭受排擠,是因為楊國忠妒賢……天下當救,叛軍當滅,但這楊國忠,也必須想個法子除掉他。」

  聽到這裡,周鈞面色如常,但李光弼接下來的話,讓他忍不住吃了一驚。

  李光弼壓低聲音說道:「想要除掉楊國忠,並非易事。陛下寵愛貴妃,又重用楊家,這才使得楊國忠有恃無恐……二郎想要自保,首先就要對付楊國忠和楊家,但只要有陛下在,此事必不能如意。所以,要先想個法子,勸陛下急流勇退……」

  周鈞睜大眼睛,頗感意外:「勸陛下急流勇退?」

  李光弼:「我知此言大逆不道,但確是不得已……當今聖上,深信藩將安祿山,又授奸相以權柄,早已不是當年的那位明主了。既然如此,二郎不如暗中聯繫哪位皇子,鼎力支持其上位,將來也好有個安穩的前程。」

  周鈞聽完,哭笑不得。

  他想要聽見的,並不是這個答案。

  但他心中也清楚,李光弼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等同於將身家性命,完全交到了自己的手中。

  李光弼從骨子裡,就是一位典型的唐臣,在他的心中,即便朝廷有萬般不好,那也是皇權內部的事情。

  換言之,皇帝可以換人,但大唐還得是那個大唐。

  周鈞不禁想道,對自己忠心耿耿,甚至可以將生命託付的李光弼,都僅僅只是這般想。

  那諸如封常清、柳載、李嗣業、段秀實等等的其他人呢?

  如果讓他們在大唐和自己之中,做一個抉擇,他們又會如何去選呢?

  想到這裡,周鈞仰頭,輕輕嘆了一口氣。

  在這種時候,他的腦海中,突然開始懷念起一個人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