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兼任二職

  天寶十四載,五月初。

  龜茲鎮,安西都護府。

  坐在偏廳之中,周鈞拿起案台上的密信,再次看了一遍。

  密信上的字跡娟秀,出自長安花瓊樓的解琴之手,其中這般寫道:

  「天寶十三載,五月。安祿山上疏,為部下求封賞。陛下准奏,下旨封安祿山部下為將軍者五百餘人,中郎將者二千餘人。」

  「天寶十四載,正月。安祿山使副將邊壽平入奏,請以蕃將四十一人代漢將,陛下准之。」

  「三月,陛下命禮部侍郎宣慰河北。天使到范陽後,二十餘天才得見安祿山,但祿山不修人臣之禮,反以上主自居。」

  「四月,楊國忠為了求得安祿山反狀,命京兆尹圍其長安宅第,捕祿山門客數百,送往御史台獄,嚴刑逼供,再密殺之。」

  周鈞放下密信,摸著下巴,自言自語道:「時間、人物、細節雖有不同,但歷史的大方向仍然沒有改變……照這般看,安史之亂怕是無法避免。」

  就在這時,門外有衛士來報,說是封副使求見。

  周鈞先是收好了密信,接著出言,讓封副使入門。

  封常清走進來之後,以下屬的身份躬身行禮,口中又稱了一聲都護。

  周鈞先是讓封常清坐下說話,接著半開玩笑的對後者說道:「如今你也是都護了,你我二人算是平級,以後莫要那般行禮了。」

  封常清苦笑,又說道:「我僥倖勝了大勃律之戰,朝廷循功發來遷令,讓我代程千里為北庭節度使。常清今日來,就是為了與都護商議此事。」

  周鈞有些奇怪:「商議?」

  封常清拱手說道:「常清甘願留在龜茲,不願去北庭。」

  周鈞一愣,接著問道:「為何?」

  封常清:「常清在安西職事多年,熟悉本地的風土人情,去往它處恐水土不服。此外,大批流民進入安西,安西四鎮都在拓建,民房、劃保、戶籍等等事務,錯綜複雜,牽涉甚廣,倘若常清現在委於他人,恐無人能夠妥善處理。」

  周鈞聽完封常清的話,開口問道:「留在安西,你只能做得副使,如果去了北庭,別人就要稱你為一聲都護,即便如此,你還是不想去?」

  封常清站起身說道:「都護,常清自小便在安西胡城長大,至今四十餘年,先為小吏,後又跟隨夫蒙靈察、高仙芝和您三位都護。這麼些年下來,常清道一聲肺腑之言,只有周二郎來了之後,安西才算真正有了改變……與其讓我去北庭做節度使,我更願意留在都護身邊,效綿薄之力。」

  周鈞看著封常清好一會兒,語帶雙關的說道:「作為安西節度使,我行事不與常人一般,偶爾或有反常之舉,做我的副手怕是要吃盡苦頭。這樣的話,你也願意留下?」

  封常清:「觀都護行事,常有難解深意,常清起初不理解,時間久了,見得多了,才能悟出其中的苦心。常清信任都護,猶勝信任自己。」

  周鈞微微一笑,說道:「我會向朝廷上疏,挽留你為安西都護府的副使。」

  封常清聞言大喜,連忙向周鈞稽首拜道:「謝都護!」

  周鈞繼續說道:「但我也希望你兼任北庭節度使。」

  封常清愣在原地,面露不解。

  周鈞:「焉耆鎮離金滿城不過數日的路程,倘若想要處理公務,騎馬來回便是。兼任二職,不會造成太多的麻煩。」

  雖然不明白周鈞為何一定要自己兼任北庭節度使,但封常清還是應了下來。

  說完了人事安排,周鈞向封常清問道:「這些日子以來,遷入安西的流民怎麼樣了?」

  封常清:「從前年開始,到今年三月,自關中、河東、河南等地,遷入安西的流民,已有四萬餘人。而且,遷來人口還在加速增長。而安西四鎮的本地人口,加在一起只有二十來萬。一下子多出了這麼些人,給四鎮帶來的壓力都是巨大。」

  周鈞:「流民的住所和勞作,如何安排?」

  封常清:「都護先前在龜茲鎮中大興土木,蓋了許多連檐小樓,能夠容納數萬居民,如今流民湧入,正好可以用來安排住所。」

  「至於勞作,都護下令,官府出糧出錢,僱傭流民作為勞役,砍伐樹木燒成炭薪,採石固土鋪設官道,開鑿水渠用來引流,再開闢荒土作為良田,這些都已經安排了下去。此舉雖然能為流民提供營生,但都護府中的糧錢消耗極快,恐無法長久。」

  周鈞:「安西四鎮,都要加蓋民居和院落,往後遷來安西的人,只會更多。至於勞作,我接下來會篩選出不同職業的流民,因地制宜,開辦安西官營,用來貼補都護府的支出。」

  封常清點頭,繼續說道:「還有兩件事情。」

  周鈞:「何事?」

  封常清:「第一件事,都護早先從大食救回近萬名俘虜,由於安西軍的編制已滿,如何安排成了麻煩……我提議擇優錄用,其餘人全部遣散。」

  周鈞:「不妥。這些唐軍俘虜都是忠誠之士,就地遣散恐失軍心,理應全部重返軍伍才是。」

  封常清為難的說道:「大勃律之戰時,安西軍已經編有兩萬人,大食近萬俘虜歸來,倘若全部收編,安西軍怕是要擴充到三萬有餘。安西四鎮的軍屯、稅賦,還有朝廷發來的定餉,根本不足以支持這麼龐大的一隻軍隊,還請都護三思。」

  周鈞:「這些從大食回來的俘虜,都是唐軍中的精銳,往後能夠派上大用場……眼下安西三面環敵,北方是葛邏祿,南方是吐蕃,西方是大食,正是用兵之際,裁減軍卒並不明智。」

  封常清:「但是糧餉和屯田……」

  周鈞:「此事我來想辦法。」

  封常清聞言,無奈的應了下來,說道:「還有另一件事,遷入安西的四萬流民,自稱應龍教徒。凡是定居之處,皆有教士傳教,又有信徒自發籌資,修建了數十所應龍寺。本地居民,有不少被勸入教中。應龍之說,當下傳遍安西,風頭無兩。」

  周鈞:「應龍之說,可有不妥之處?」

  封常清猶豫片刻後答道:「私底下,我曾去應龍寺中聽過教義,不妥之處倒也沒有……但是,安西境內,過去一直都是佛教和祆教為尊。近些年來,由於吐蕃密宗作亂,佛教被打壓,而祆教散落四地,缺乏管理,也是日漸式微。如今,應龍傳入安西,傳教勢頭猶如洪水,不得不防。」

  周鈞看向封常清,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稍安勿躁,且先看看這應龍之說,究竟是何來路,再作應對也不遲。」

  封常清見周鈞面有笑意,以為後者胸中已有對策,便不再多言。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