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匠鴻太學(上)

  向封常清交待完安西近期的事務,周鈞得了空閒,喊上孫阿應,又帶上幾名親兵,騎馬去往龜茲鎮的新城。【Google搜索】

  龜茲鎮原本的人口為八萬一千人,自從關中流民遷來安西,原本的舊城已經無法容納,所以只能以大綠洲為中心,沿著玉帶河(現庫車瓊薩依河)向南方進行拓建。

  拓建成的新城,不僅靠近渡口,而且可以經內河直接去往舊城,更有新建成的官道,向東去往焉耆,向西去往疏勒。

  新城在規劃上,按照唐時常見的『坊市』進行布局,只不過取消了原本的進出院設計,改為了宋朝時的連檐小樓。

  如此一來,原本只能容納數百人的一處內坊,如今可以容納一千有餘。

  入了新城的中街,周鈞騎馬行在路上,放眼望去,到處都是行人。

  吆喝賣貨的小販,上工歸來的役夫,還有打鬧歡笑的孩童,鼎沸的人聲在城中聚在一起,顯得生氣勃勃。

  來到新城最中心的坊市,這裡有新城官所,還有供居民取水休憩的綠洲……最重要的是,這裡有龜茲新城的一處地標性建築——匠鴻太學。

  周鈞早在出發去往大食之前,就向封常清反覆交待過匠鴻太學的修建,

  這是大唐,或許也是整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為了研究和學習匠作科技而建造的太學府。

  整所太學,占地超過千畝,光是學舍就超過了百間,其餘連樓、庫藏等等,更是不計其數。

  府中的人員,包括兩大部分。

  一部分是從涼州遷來的匠作內坊,由毛順大師帶領;另一部分則是焉耆內城的鍊金學者,奉近代化學之父賈比爾作為領袖。

  太學也因此分為東院和西院,東院聚集了眾多大唐匠作,而西院之中,則大多都是大食等國的西方學者。

  周鈞首先去了東院。

  院中,往來的匠人和民夫,正在忙碌著搬運家具,打理著院落。

  負責守衛太學的軍卒,瞧見周鈞一行人,連忙直起腰杆,大聲唱告:「都護到!」

  人們聞言,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看向周鈞的方向,躬身行禮。

  周鈞擺擺手,示意眾人各自去忙,又找到管事問道:「毛匠人在何處?」

  後者指了方向。

  周鈞又帶著親兵,進入東院的內苑,在藏書閣中找到了正在整理書籍的毛順。

  毛順年近半百,但攀爬梯子上上下下,論身手,絲毫不遜於年輕人。

  周鈞在一旁看的驚心,好不容易逮到機會,將毛順請了下來。

  周鈞:「往後這些粗笨活計,讓他人去做便是,大匠身為太學東院的山長,應當保重身體才是。」

  毛順說道:「這匠作書籍的分門別類,小輩們不懂門道,只會胡亂擺列。」

  周鈞讓下人沏一壺茶來,又和毛順去了一處幽靜的偏廳,坐下後說道:「涼州內坊遷來龜茲,已經半月有餘,這裡的一切,大匠可還習慣?」

  毛順灌下一口熱茶,笑著說道:「習慣,怎麼不習慣?尤其是這處專門為匠人修建的太學,真的比長安城中的那座國子監還要氣派。周二郎過去對我說,要給匠人正名,順曾經半信半疑,如今卻是再無疑問了!」

  周鈞也笑道:「匠鴻太學如今人數不多,等到以後生員多了,還會再次擴建。關於之前我曾經提過的部司分類,大匠可有想法?」

  毛順:「二郎之前說過,安西欲以匠作尋利。我總結了一番,打算將東院分成以下幾個部司。第一個是匠經司,主要是進行匠作器械和基礎知識的研究,由我親自來擔任司掌;第二個是織紡司,主要負責蠶桑、織物、繅絲等等與紡織有關的研究,由彭婆來擔任司掌……」

  周鈞先是點頭,接著說道:「之前,我們還說過,安西可產青瓷。」

  毛順:「不錯,東院第三個部司便是釉瓷司,這一部司主要負責開發釉彩和瓷器,但其中技術尚需摸索,所以依舊由我來做司掌。」

  說完,毛順想了想,又對周鈞說道:「二郎既然問了,那東院的三個部司,倘若要仔細交待清楚,我打算再請二人過來。」

  周鈞點頭稱好。

  於是毛順讓匠人去後廂請了兩位女子,一起來參加茶會。

  其中一女,乃是紡織大家彭婆;另一女,相比毛順和彭婆,要稍稍年輕一些,但周鈞對其的印象卻有些淡了。

  後者介紹自己之後,周鈞總算是想了起來。

  那中年女子,名為董燕娘,原本是長安宮中的尚工女官,主要負責宮中用品的製造,還有寶器的維護和修繕。

  在給宮瓷描藍時,董燕娘不慎被燒紅的瓷胚燙壞了胳膊,成了半個廢人,接著被趕出了宮中,之後有幸被灞川街市收留,才算是尋到了歸宿。

  眼見周鈞在場,彭婆和董燕娘自持身份低微,不敢入座。

  毛順見狀,搖頭說道:「既然尊周二郎為主,記在心中便是,些許俗禮,又何必去在意?」

  周鈞招手,也出言讓彭婆和董燕娘坐下。

  二女思慮片刻,只好側身坐了下來。

  周鈞先向彭婆問道:「太學已經建成,涼州內坊中的花樓機,可曾安裝妥當?」

  彭婆:「十二台花樓機,已經全部安裝完畢,經過測試,都是完好。」

  周鈞又問道:「先前我曾經提起過,以棉花為織物,繅絲再成被,如今可有辦法?」

  彭婆:「都護之前下令,將棉花繅絲,再紡織成布。起初,老身還覺得匪夷所思,後來慢慢也悟出來一些門道。」

  「要將棉花紡成棉紗,第一步就是要把棉花中的棉籽分離出來。」

  「起初,老身以手工脫棉籽,用時長不說,而且也脫不乾淨。後來,老身在用篦子梳頭的時候,突然想起一事。如果用篦子做成粗棍,再將棉花放入其中,滾軋過去,不是就能像梳頭一般,將其中的棉籽統統梳理出來了?」

  「接著,老身求助毛順,這機巧用了數天的時間,便也做成了。一試之下,果然有效。」

  周鈞激動問道:「也就是說,可以用棉花來紡織了?」

  彭婆搖頭說道:「滾軋只是第一步,之後還有彈棉、紡紗、漿紗、繞紗、走紗、染紗、織布等等工序,雖然這些工序都與絲紗相仿,但其中細微差異,卻使得棉紗困難重重,如何找到最佳的紡織辦法,如今尚在嘗試。」

  周鈞冷靜了下來,輕輕點了點頭。

  棉花的纖維與蠶絲不一樣,需要額外使用混織和固紡等技術,想要真正得到堅固而又耐用的棉紗,怕是還有一段路要走。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