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還俘

  天寶十四載,二月初。

  周鈞率領的大唐使團,從大馬士革出發,一路向東行去,在亞俱羅城短暫停留數日後,又去往呼羅珊的邊境城市——木鹿城(馬累城)。

  二月底時,大唐使團抵達木鹿城。

  一場大唐與大食的換俘儀式,即將開始。

  唐朝從建國開始,再到天寶年間,一百餘年裡,唐軍與外族作戰,極少有大規模的換俘行動。

  究其原因:

  一是因為唐軍強盛,武備完善,即便戰敗,憑藉裝備和戰陣的優勢,往往也能夠撤回大部。

  二是因為唐軍提倡忠烈,視降敵為折了風骨,故而敗軍士卒往往寧可玉碎,也不願請降。

  三是因為大唐邊將如果打了勝仗,向來喜歡用獻俘這種舉動,來向朝廷邀功。這些被拿來邀功的外族俘虜,名義上都是邊將的戰利品,很少會被拿去換回唐軍士卒。

  所以,周鈞發起的這場萬人換俘儀式,是安西都護府設立以來,從未有過的舉動,甚至遍觀整個唐史,也是極為罕見的。

  換俘當日,天邊蒙蒙發亮。

  木鹿城西邊的邊境線上,浩浩蕩蕩行來一隻龐大的隊伍。

  無數被繩索綁住雙手、被鐵箍困住雙腳的大食俘虜,在安西騎軍的押送下,來到了邊境處的平原上。

  安西軍領隊的將領,乃是疏勒鎮守使李嗣業。

  李嗣業先是命令士卒看管好大食俘虜,接著下馬,走向邊境平原上臨時設立的議事大帳。

  掀開大帳的帷簾,李嗣業瞧見正座上的周鈞,快步走上前來,向後者唱喏道:「都護,大食俘虜悉數已至。」

  周鈞看向李嗣業,點頭笑道:「李使君一路辛苦了,先坐下吧。」

  李嗣業:「喏!」

  大食負責俘虜交換儀式的人,是法政院的最高大法官薩耶爾。

  後者見李嗣業生的宛如鐵塔一般壯實,站起身來,頭頂幾乎要貼著帳帷,先是一驚,接著向周鈞問道:「這是何人?」

  周鈞:「嗣業乃是疏勒鎮守使,在兩次怛邏斯之戰中,立下赫赫功勞。尤其是第二次會戰,俱蘭城、怛邏斯城、白水城的攻破,還有藥殺水之戰等等,都是他領兵取得的戰功。」

  薩耶爾一陣驚嘆,多看了李嗣業幾眼。

  見官員紛紛落座,周鈞先是向薩耶爾問道:「呼羅珊行省的官長阿布總督,今日可會到場?」

  薩耶爾:「阿布總督遵從哈里發的命令,去往北方討伐叛黨,恐怕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日,不會返回呼羅珊了。」

  周鈞輕輕點頭,又說道:「既然如此,那今日的換俘儀式,不如正式開始吧?」

  薩耶爾點頭稱好。

  周鈞首先出言,讓李嗣業取來大食俘虜的名冊,放在案台之上;薩耶爾也讓法政院的官員們,搬來了整理好的唐軍俘虜名冊。

  大唐的書吏,大食的書記官,兩邊加在一起超過百人,挨個取走名冊,又在偏帳中開始查點闞錄。

  每錄成一批人,兩國的文吏會拿來先呈給周鈞和薩耶爾觀看。

  確認無誤後,這批人的名冊,會被拿到議事大帳外,開始當眾唱名。被叫到名字的俘虜,會被錄下編號,再遣返至本國的營地。

  整個過程耗時頗久,而且略顯枯燥。

  周鈞便借著這個機會,與李嗣業交談了起來。

  周鈞:「我走的這段時間裡,安西情勢如何?可有大事發生?」

  李嗣業小心看了看左右,壓低聲音說道:「都護,有一件大事。這裡人多口雜,本來是想在回去的路上,再向您稟告。不過,某這心裡實在是藏不住話……」

  周鈞:「什麼事?」

  李嗣業:「去年初秋,封副使為主將,段果毅為副將,打算對大勃律用兵,此事您知曉吧?」

  周鈞點了點頭,封常清出兵前,專門用海東青寄來了書信,說了出兵大勃律一事。

  李嗣業眉開眼笑的說道:「就在數日前,某得了消息,封副使率領安西軍,長途奔襲,接連擊敗敵軍,最終俘得大勃律王族,又吐蕃貴族百人,取得了一場大勝!」

  周鈞微微一笑,封常清擊破大勃律,本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李嗣業見周鈞面色如常,有些意外。

  周鈞:「常清性勤儉,耐勞苦,旁人皆以容貌而輕視他,卻不知他身負賢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李嗣業嘆服。

  周鈞:「除了大勃律一戰,安西可有它事?」

  李嗣業撓撓頭,說道:「說起來,從去年開始,陸續有流民不遠萬里,從關中、河東、河南甚至是山南東西二道,聚眾成團,遷來安西。」

  周鈞:「哦?仔細說說。」

  李嗣業:「最早來的一批人,大約是在去年的九月。人數只有數百,男女老少都有,說是關中等地遭逢大災,饑荒四起,餓殍千里。這些人都是活不下去,才遷來安西。」

  「起初我還覺得納悶,關中距離安西有數千里路,中間不僅隔著大漠,而且沿途州縣都是窮困,這些人為何不去京畿之地,或是去江南討生活,偏偏要來安西?」

  周鈞:「流民們如何說?」

  李嗣業:「那些流民自稱應龍信徒,說遷來安西,是得了應龍的感召。這一路行來,經過涼州、甘州、沙州、大磧等地,缺糧缺藥,都有應龍教徒接濟,這才支撐到了安西。」

  周鈞:「都護府可安排這些流民住下了?」

  李嗣業點頭道:「住下了,第一批應龍團的流民,去往焉耆鎮,向應龍窟朝聖,接著便住在了鎮中。在那之後,陸續有流民從東邊來,有時數百,有時上千,焉耆鎮住所不多,即便緊急加蓋房屋,也無法容納,實在無法,只能向安西都護府稟告。封副使便下令,將後續進入安西的流民,安排到安西四鎮中去。」

  周鈞看向李嗣業:「疏勒鎮也有流民住下了?」

  李嗣業:「有,元月剛過完,有一批來自邳州的應龍團流民,一百來戶,六百多人,被安置在了疏勒鎮。我見了其中的帶頭者,仔細問了,答是接下來還會有更多信奉應龍的流民,以朝聖為名,遷徙入安西。」

  周鈞:「換俘儀式結束,你回去交待一下,好生照顧這些流民。另外,召集匠作和典役,加蓋房屋,一定要妥善安置接下來到來的流民。」

  李嗣業拱手說道:「喏。」

  就在交談之際,有書吏來報,換俘的名錄已經基本清點完畢。

  這一次,共計有八千九百六十六名唐軍俘虜,經由俘虜交換儀式,得以重回故土。

  周鈞聽到這個數字,沉默了片刻。

  李嗣業見周鈞默然不語,以為後者心中感慨,於是拱手說道:「當初俘虜的大食士卒,都護下令好生看管。嗣業起初還在奇怪,為何不將這些俘虜獻至朝廷,搏一份功勞……如今看來,都護心存兒郎,卻是將士卒真正當做親人一般對待。都護或許不知,如今在安西軍中,只要提起您的名字,兒郎們私底下都尊稱一聲『父帥』……」

  周鈞笑了笑,邁步出了大帳。

  廣袤無垠的平原之上,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黑壓壓的人頭,那些都是剛剛重獲自由的唐軍俘虜。

  這些人如今脫了奴籍,又能重返故土,得以與家人重逢,臉上滿是喜悅。

  不少人動情至深,甚至跪倒在地,額頭點地,放聲大哭。

  有唐軍俘虜看見了周鈞,大聲喊了一句:「是周都護!」

  這一聲,宛如浪潮一般,由近及遠,傳開出去,引得成千上萬的士卒,一邊歡呼,一邊聚了過來。

  也不知又是誰,領頭喊了一聲:「願為都護效死!」

  很快,唐軍俘虜中有人帶頭,向著周鈞的方向稽首拜道,口中隨之大呼:「願為都護效死!」

  緊接著,越來越多的人跪了下來,喊聲也變得更加整齊,最終匯聚成了響徹天際的齊呼。

  「願為都護效死!」

  薩耶爾和一眾大食人,聽見這震天般的呼聲,臉色發白,心生畏懼。

  李嗣業和安西軍士卒,瞧著這眼前的一幕,神色激動,跟著拜倒。

  被無數士卒拱衛的周鈞,身體輕輕顫抖,眼睛微微發紅。

  周鈞輕輕抬起一隻手來,待得眾人稍稍平靜,用盡渾身力氣,大聲喊出了二字:「回家!」

  天寶十四載,二月。周鈞不以萬人命而讒上,工謀於國而遠慮,出使大食,說得俘還,卓然冠於一時而垂於後代。

  古往今來,百戰死敵,撫眾守邊,卻又進不求名,持重以戒。

  嗟哉,僅一人而已!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