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應龍教團

  張沿嶺看向杜甫,又對身旁獵戶打扮的人說道:「王六郎,這便是我先前說過的長安朝官。【記住本站域名】」

  王六郎蹲下身,看著驚魂未定的杜甫,沉聲說道:「倘若身體無礙,就速速與我們離開此地。走的晚了,賊人起了疑心,說不定還會有同夥再來。」

  杜甫聞言,連忙爬起身,跟隨張沿嶺和王六郎離開了原地。

  一行人順著山間小道,一路前行。

  杜甫向張沿嶺和王六郎拱手道:「今日倘若不是二位義士相助,甫怕是就要落了個身死的下場。」

  張沿嶺看了杜甫一眼:「我早就對你說過,人心險惡,應當處處留心才是。」

  杜甫先是低頭應了一聲,接著向那王六郎說道:「某名為杜甫,字子美,在中書省秘書監職事校書郎,不知義士如何稱呼?」

  王六郎身材高大,氣度不凡,拱手回道:「王翃,字宏肱,太原晉陽人,不過一山野村人……杜校書此番虎口脫險,首先應該感謝的是張小友,是他找到我們,說是有一從長安來此地救災的朝官,可能會遭遇危險,我這才帶人來救。」

  杜甫聞言,向張沿嶺拱手道:「小友大恩,甫沒齒難忘。」

  張沿嶺擺手道:「倘若你是惡官,我巴不得你早點去死……正因你說過,要調查各地災情,再上報給朝廷,我知你是真心愛護百姓,這才下定決心要救你一命。」

  杜甫:「甫有一事不明,小友如何知曉我有危險?」

  張沿嶺:「我今早去大寧城辦事,無意間瞧見你離開府所。你剛一出門,就有人鬼鬼祟祟,一路跟蹤著你。我猜有人慾對你不利,故而跑回營地,找到了王六郎,請來了救兵。」

  杜甫面上露出後怕,又向張沿嶺行了一禮。

  王翃:「杜校書雖然此番躲過了一劫,但賊人勢必不肯善罷甘休,必定會在途中再次設伏,你還是小心為妙。」

  杜甫點點頭,又向王翃問道:「我見王六郎箭術了得,可是出身軍伍?」

  聽見這個話題,張沿嶺拍手笑道:「王六郎了得的何止是箭術,他還熟讀兵法,武藝也是高超。鄰里村莊都知曉六郎多智賢德,對他都是佩服。」

  杜甫:「六郎本領如此高超,為何不投身軍伍,報效朝廷?」

  王翃沉默片刻:「兩年前,某打算去東都洛陽參加武舉。臨行前,晉陽城中有人張貼應龍之書,說是應龍警示,半月之內必有洪災。起初,某是不信的,後來去問了一些走南闖北的商戶,這才知曉應龍所言必定靈驗,從未有過誆騙。」

  杜甫驚道:「必定靈驗?」

  王翃點頭道:「不錯……家中親人都在晉陽,某憂慮參加武舉,恐家中遭災,便耽擱了行程,留了下來。半月之後,城中果然爆發了洪災,好在家中事先有了準備,這才無人傷亡。從那時起,翃便下定決心,追尋應龍之兆,漸漸息了仕途之念。」

  杜甫聽完,一陣唏噓,心中對應龍之說更是好奇。

  經過半個多時辰的步行,一行人終於來到位於蒲水碭的一處古剎。

  古剎始建於隋初,本是一間用於隱修的禪寺,後來因為戰火,僧侶漸少,最後荒廢在了山中。

  從外面還看不出什麼,杜甫剛一踏進寺門,就見古剎之中,烏泱泱的一大片人,到處都是落腳的百姓。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粗略估計,也有上千。

  人們雖然衣衫襤褸,面有菜色,但好在精氣神尚佳,臉上不見頹喪。

  王翃進了古剎,先是問了一圈,見無人生病挨餓,放下心來之後,帶著杜甫和張沿嶺行向內院。

  路上,張沿嶺見杜甫一臉驚奇,便開口說道:「蒲水碭的應龍教團,平日裡以二人為主。團練打獵、治安退敵,是王六郎當家;宣講教義、招收信徒,是馬奎士負責。」

  杜甫:「應龍之說還有教義?」

  張沿嶺:「應龍教義有三大經,分別是古經、解經和世經,每一經又有語錄、聖樂、典籍、智慧、律法、偽經,甚至還說了諸天法相。」

  杜甫:「小友可知,應龍教義大致說的是何物?」

  張沿嶺撓了撓頭:「應龍三經之中,古經艱澀難懂,解經玄妙無常,唯有世經之中,大多都是神靈傳說和賢人用語,尚且還能聽懂一些。大意說的便是,天下萬般宗教,無論道教、佛教、祆教、經教還是其它,都是一神之下的分支。」

  杜甫:「此言何解?」

  張沿嶺:「萬古之神,有且僅有一位,它變幻莫測,擁有無數個名字,又出現在無數地方。諸多宗教觀相不同,故而才有了不同的教義,以及不同的說法。但歸根結底,神靈只有一位,只不過叫法不同。而應龍教義中,就將這位唯一之神,稱為真神。而應龍,就是真神傳聲於世的使者。」

  杜甫一邊聽,一邊仔細咀嚼其中話語。

  入了內院,王翃敲了廂房的門板。

  不多時,那位司管教義和信徒的馬奎士,從房中走了出來。

  杜甫瞧見此人,不由心中一驚。

  原因無他,只因這名為馬奎士的應龍教司,居然是一個棕發碧眼的西方人。

  馬奎士聽完王翃的解釋,向杜甫說道:「杜校書,如果你想要了解河東道的受災情況,我可以幫你。」

  杜甫有些意外:「你能幫我?」

  馬奎士:「應龍教團有河東的水文和氣象闞錄,還有州府受災人數的統計,如果這些對你有幫助,我可以借給你摘抄。」

  杜甫喜道:「此話當真?這樣最好不過了!」

  馬奎士:「但是你最好要抓緊時間,因為過不了多久,教團便要啟程,離開蒲水碭了。」

  杜甫:「離開這裡?敢問往何處去?」

  馬奎士:「如應龍教義所述,我們要前往應許之地。」

  杜甫:「應許之地又在何處?」

  馬奎士:「往西,一直往西,中間路途遙遠,當是苦行之旅。」

  杜甫猶豫了片刻,向馬奎士提議道:「我會將這裡發生的一切,整理成奏疏,再通過秘書監上奏給朝廷。只要朝廷肯下旨救災,所有災民就都會得到妥善的安置……所以,你們根本不用離開。」

  馬奎士搖搖頭,對杜甫說道:「應龍降世,不僅警告世人躲避災禍,更是教導世人西行朝聖。其中深意,並非三言兩語能夠說清。」

  一旁的王翃開口說道:「不僅是蒲水碭,桑泉、乾垳、焦漓等地,共計數十個應龍教團,都會啟程出發,離開故土,向西去往應許之地。此行早就有了定數,杜校書不必再勸。」

  杜甫聞言,看向面前的數人,長長嘆了口氣。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