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心中仍有舊怨存

  李二次日,在李泰引路之下,去了一趟英魂閣,見得閣外朝聖者數不勝數多有感概。閣中首位杜如晦,次位是李思前,原詭牙軍一師一旅二團團長,下有千人名,都是當初一同潛入瀚海城的兄弟們,攻在破壞了城中的輜重,讓詭牙軍輕而易舉拿下此城。

  第三位,黃四,蘇烈領軍與薛延陀十萬援軍之戰,損傷慘重,黃四身為排長,領人用命摧毀了薛延陀的補給線,立下大功,下方為排中所有戰士之名。

  第四處則大不同,英魂碑列堂中,上刻數萬人名,上方四個大字「沙陀之戰」!正是蘇烈領軍交戰之地,兩萬餘名將士魂定他方,看的李二熱血沸騰,此乃曠世壯舉。

  而長孫氏,偏殿第一,或者說是內殿第一位,與杜如晦等人不同,畫像立中央,祭壇千炷香。

  「朕,錯了,觀音婢,朕,真的錯了!」李二看著長孫氏晚年畫像,心如刀絞,滿頭華發慈眉善目,卻都是歲月刻痕,臉龐兩處淚痕道,讓人心中多感傷。

  「青雀,我死後,能否與她共墓?」

  李泰趕忙搖頭「父親,您莫要亂想,身體這般硬朗,還可活百年呢!何況,您是帝王身,要歸皇陵供萬民敬仰。」

  敬仰?李二不信那長安皇陵會有人敬仰,哪似華夏英魂閣這般,日日供香,從未間斷。

  失魂落魄般讓李泰引回了府中,夜中不食不眠,滿目通紅。

  李承天卻住在了學府之中,家府內都是女眷,未免他人相疑,還是莫要歸家最好。不說他,王玉禾現在也被趕了出來,如今的元首府,更像是寶媽交流基地,六位貴婦,數百位侍女丫鬟,產婆日日在旁,還有女醫十幾名,全方位保護。

  李承天剛躺下,就見李泰匆忙跑來「二哥,父親......他想見你。」

  李承天想拒絕,但見李泰殷切地目光,不好直說,起身隨他一同去了李二所在之府。

  「父親,二哥來了。」

  進的殿中,見李二披肩散發坐在炕上,手中酒一壺,神態十分憔悴。

  「什麼事?」李承天見李二光看著自己,又不言語,先行開口。

  「朕,後悔了。」李二說完之後好像卸去大半力氣。

  李承天扭頭就想走,大半夜跟我說你後悔了?鬧呢?

  「還能歸唐嗎?你還是武王,天下至尊!」

  「您喝多了,還是早些休息最好。」言罷就準備離開。

  「朕想看到大唐也如你新唐這般模樣,往前種種皆是朕錯,然百姓無錯。雙唐立世,本為一家,如今他國皆笑我唐無德,何苦鬧得這般地步?」

  「關我何事?」李承天駐足「你的錯?既然已經變成了兩國,又怎能再復一國,就算我答應,新唐百萬百姓也不會答應,他們比我更怕。就如覆水難收一樣,一句你錯了,就想讓我們幸苦許久之功盡歸那舊唐?哼,您怕是還未醒吧?」

  李泰在門外聽著,臉色十分難看,他希望兩國合為一國嗎?希望,但又怕如今這般桃園之地再復往日長安之相。

  「你要朕如何?哪怕舍了性命,只要......」

  李承天趕忙舉手打斷李二所言「快停,我可不敢要您的命,別多想,只是您還不值這百萬百姓在我心中的分量。若您當真死了,我也不會答應。」

  「可你也姓李,你從未改過朕的賜名便是明證,朕信你!」李二黔驢技窮,口不擇言。

  「我的李,可不是皇李,至於中間這個字,若非看在娘親和青雀他們的份上,你覺得我會留下來嗎?讓您誤會了,明日起,我復歸原名,李天天,這個承字,您還是留給他人吧!」

  聽到此處,李泰顧不得其他趕忙衝進屋內「二哥,不可!」

  李承天笑問:「有何不可?」

  「我們是兄弟!」李泰噎聲後答。

  李承天頭也不回「也可以不是!」,似這等兩句話就像換得他人勞動成果的「父皇」,還是及早劃清關係最好。

  李二呆滯地看著李承天離開,「就這麼走了?」

  「唉,父親,您還是早些休息吧,天色不早了。」李泰怪不得李二,子不言父之過,如今且看二哥究竟如何打算吧,至於今日聽聞之言,只要二哥不說,其他人絕對不能知道。

  所幸,第二日李承天並未因此下令復名,但卻埋下隱患,不知何日,李承天當真復了本名李天天,那兩唐比較死戰不休。易名為大恥,舊唐若知,不管李承乾是否願意,都要起兵。而新唐,既然李天天不在是皇族,那麼李唐必須要亡,只有這樣,李承天才不會背著千古罵名。

  李二酒醒之後,暗罵自己糊塗,酒後失言,險些鑄成大錯。他敢隻身入唐最大的把握,就是李承天還未拋棄的皇族外衣,而兩唐至今未戰也是因為這層外衣。真要沒了,雙方必死一方。

  「元首,近日來,無數僧侶請求從姚州入華夏傳教。」秦懷英執書立於一旁,看著李承天。

  「依你看,該當如何?」李承天並未恩准,而是先問秦懷英。

  秦懷英搖頭「我新唐初立,各處無有信教者,凡僧侶道門都被趕出唐地,不准入。如今,數萬僧侶每日跪在姚州城守府外請求,懷英拿不準。」李崇義幹的好事,當初新唐滿大街遊走的心理疏導師,為了方便傳信於民,上書請教育部批准,將佛門寺院乃至道門青廟全部趕了出去。

  「他們有何要求?」

  「建寺廟千座,容僧侶萬人!」

  李承天「哼」冷笑一聲,數萬人跪在城守府外相逼,又豈是簡單入華夏之事,如此布局,只怕奪民心而養他僧門。「不准,聚眾鬧事者,准葉遠殺之!」

  秦懷英勸阻「為首者,乃是普聞大師,隴右道和關內道中信者數萬,不好直殺,連姚州城內都有很多百姓供奉。」

  「讓他入華夏,明日一見,若心中有鬼,殺,無鬼,自當領眾僧退去。」

  秦懷英點頭退下,能讓這和尚與李承天見山一面最好,元首下令,新唐無有不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