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智慧財產權 水泥的開發

  第75章 智慧財產權 水泥的開發

  見李大亮進來,李承乾立即擺手道:

  「上茶!」

  不過李大亮急匆匆而來,可不是為了來東宮喝茶的。

  「太子殿下,這水泥還有嗎?還能繼續生產嗎?」

  他眼睛發亮,看著李承乾,迫切的想知道結果。

  李大亮剛被提拔為工部尚書,不過也是盡職,身在其職,便盡其責。

  工部是負責全國的工程建造,例如城防建設、水利工程等。

  今日其看見了水泥,就知道,這是史上之變革。

  「還有,你想要多少呢?」

  李承乾放下手中茶杯,緩緩說道。

  水泥部也一直擴建,只不過只是立窯生產,還是太慢了。

  但也是可以說,日進斗金,是如今東宮的主要經濟來源。

  張柬之進入工部,也是有推銷水泥的打算,如今工部尚書來,那就更好了。

  李世民又很小氣,沒有給他發自印錢幣的鑄機,所以只能搞點水泥,從國家之中套現了。

  應該說是買賣。

  「這不是下官想要多少,而是這水泥的造價幾何,下官也上報陛下,才能做好規劃。」

  李大亮說道。

  水泥是可以無限生產,但是以如今的大唐是消耗不太多的。

  無他,還是生產力限制了發展,一旦開啟大工程,那麼百姓就會無力耕種,造成大量的田荒。

  「不貴,比我們現在建造用的糯米砂漿要便宜太多了,而牢固度,就是糯米砂漿也遠不如。」

  李承乾直言道。

  「奇蹟啊,大興矣!」

  李大亮發笑,還在武廟之時,他已經對水泥構建進行了敲擊實驗,李承乾所說確實是屬實。

  「大唐之福,水患可治矣,百姓之福氣啊。」

  「殿下大功,功在社稷江山。」

  李大亮手舞足蹈,激動的大呼出聲,身為工部尚書,他怎麼會不清楚水泥問世帶來的益處。

  這也不能怪他,因為這是工木建築上的一次偉大進步。

  建築宮殿都是暴殄天物,這樣的神物,就應該迎來建城、鑄建堤壩,護一方安寧。

  之前建造城牆之時,都是用糯米、雞蛋、動物血來相互攪拌,才能粘合石塊,那造價,是直接不可言喻。

  就算是國庫有錢,都不一定能籌到糯米雞蛋。

  水患和敵人侵擾都是導致百姓家敗人亡的主因。

  特別是水患,大唐如今已經不會被外敵入侵了。

  徐州水患就是最典型的,已經超出了一州的應付能力,才會不得不上報朝廷的。

  而在兩河流域,水患年年有,只不過是大小之分,因水患而遭受的損失,也是不計其數。

  每年新修的水利工程也要投入不少的銀子。

  也是造成產量低的原因,李承乾絞盡腦汁研究出水泥,可不是只為了建造一座武廟,而是為了整個大唐著想。

  「既然如此,下官立即回去編寫奏摺,請求朝廷撥款。」李大亮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李尚書,本宮可以把燒制的水泥配方交給工部,這樣就可以在哪裡施工,就可以在哪裡燒制水泥,避免的運輸消耗,但是產生的水泥,本宮每石要一錢。」

  李承乾笑道。

  「殿下高義!只要殿下願意給出配方,一切都好說。」

  這是李大亮意想不到的,也並不知道生產水泥所需的工藝,單是這運輸費用就減少一筆驚天錢糧。

  智慧財產權就是香,什麼都不用做,就有白花花的銀子進帳。

  但是在李大亮看來,太子是在為天下黎民所想所謀。

  事實確實也是如此。

  「不過,水泥的配方,一定要保密,不然那些氏族大姓,也就會聞風而動,到時候說什麼都要從工部之中撈好處的。」

  以前工部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但是隨著水泥的普及,各種工程也化為了可能,國家大資金也會向這邊傾斜。

  「殿下請放心,下官一定不會讓這樣的配方泄密出去的。」

  李大亮也是信誓旦旦道。

  「另外,可以向陛下言明,頒布法令條文,禁止民間開辦水泥廠,違者重罰。」

  李承乾又開口道,這樣就能從根子上斷絕氏族大姓利用水泥斂財,成立國有,讓更多的銀子回到國庫之中,由國家出手分配。

  「好,下官會按照殿下所言進諫的。」

  李大亮沒有想那麼多,他要的是功績,他剛剛上任工部尚書,也要有表現,這就是他如今大展拳腳的機會。

  至於什麼民生、資金的去流,他不會在意。

  為了制約氏族,肯定是要從各個方面進行打壓。

  「李尚書,是準備從哪裡入手呢?」

  水泥的產量還是很低,還是不可能同時滿足各大工程同時開工,好鋼就要用到刀刃上。

  「不知道殿下有何指示?」

  李大亮也是出身瓦崗寨集團,轉輾多次才到了李世民的手下,深諳為官之道。

  這不是他想從哪些外面入手,而是太子要從何入手。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多水患,發水之時,淹沒了不少糧田,使得原本產量極高的良田變得顆粒無收,修建兩河流域的堤壩才是重中之重。」

  李承乾說道,於民無小事,又是事關田糧。

  「殿下所言極是,前朝以來,和均有修繕水利的,不過建樹都不大,如今有了水泥,定能一勞永逸,根絕水患。」

  李大亮深以為然。

  兩河流域盛產糧食,不過也有兩個極端,那就是,要麼大收,要麼就是大災。

  「五月之時,本宮剛下過徐州,那裡百姓艱苦,水患猖獗,如是在來年水際來臨之前,能造就堤壩,肯定會讓徐州百姓倖免於難,是一件大功德之事。」

  貞觀十六年與貞觀十八年,徐州發大水,至民不聊生。

  這是史書上的輕略一筆,但是對於百姓來說,那是傾天之禍。

  「下官明白!」

  李大亮眼中光芒閃過,這不就是太子殿下的指點嗎?

  許敬宗能一步登天,也是太子的舉薦,這並不是什麼秘密了。

  李大亮頓時感覺仕途一片光明,說什麼也要把水利之事干好。

  「另外,朝廷肯定會有撥款,本宮希望這裡面的每一錢都能用進民生建設之中。」

  毫無疑問,官員貪腐,是永不能根除。

  在最為賢明的漢文帝和最為血腥暴力的洪武時期,貪官污吏都是橫行不止。

  在其他的朝代,這就更不用說了。

  甚至可以光明正大的說,那是他們辛苦的酬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