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淳于越處死,愛卿是不是覺得我做得太過分了?」事後,始皇嬴政以試探性的口氣問趙高。
「他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一再執迷不悟,這樣處置一點都不過分。」趙高慢條斯理地回答說。
「這麼說你是在幸災樂禍啦?」始皇嬴政冷不丁地冒出這樣一句話。
「當然不是!」趙高嚇了一跳,連忙解釋說:「雖然我對他有成見,但他作為大公子的老師,公然教唆大公子反對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此人不殺,豈不是天下大亂?」
「唉,話雖是這麼說,只怕蘇兒接受不來啊!」始皇嬴政長長地嘆了口氣。
「聖上這片苦心,相信大公子遲早會理解的。」趙高假惺惺地安慰道。
「但願如此,當初本就不應該讓這個老傢伙當蘇兒的老師,如果是你,怎會出現現在的局面呢?」始皇嬴政還是耿耿於懷。
「是趙高沒那樣的本事和福氣,怪不得大公子。」趙高聽始皇嬴政又提起當年的事,雖然不動聲色,但內心還是五味雜陳。
「這小子如果繼續離經叛道,將來我又怎敢將泱泱大國交予他管理呢?」始皇嬴政最後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始皇嬴政為什麼不立扶蘇為太子,並最終決定派他去監軍?按理,始皇是時候確定扶蘇的皇太子之位了,畢竟扶蘇已二十多歲,早日確立儲君對國家長治久安有利。
不過這還得從當年說起。當年兩個太皇太后和趙太后分別給始皇納了幾個妃子,始皇因怕引起外戚紛爭,都沒有寵幸,而是偷偷選擇了丫環身份的小娟,並生下了長子扶蘇。始皇親政後,外戚勢力得到極大的削弱,那幾個妃子和後來納進宮的如夢都得到了臨幸,並先後生下了二十多個子女。因扶蘇的母親出身低微,亦非始皇最寵愛的妃子,所以在後宮爭奪戰中一直不占優勢,這也是始皇做了皇帝後一直沒有立皇后的原因,就是怕引起紛爭,畢竟每個妃子的後面,都有一班勢力在暗中支持。
本來,始皇是想讓扶蘇多鍛鍊鍛鍊,積累一定的威信後再立他為太子的。可扶蘇偏偏在郡縣、分封制之爭以及「焚書」事件上站出來跟他唱對台戲,認為一些事關國家千秋的工程,應當緩而圖之,對於六國復辟勢力應當徐而治之。由於政見上的不同,讓始皇覺得扶蘇內心太過仁慈,欠缺鐵血大秦的帝王氣慨,還需更進一步的錘鍊,這是為什麼始皇遲遲不立太子,反而將扶蘇派到九原當監軍的原因。當然,對於自己的自信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畢竟始皇剛過不惑之年,萬世基業剛剛開始,這麼早立太子好像準備後事似的,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始皇認為,讓扶蘇暫時遠離朝廷,可以避開朝廷派系之爭的傷害,是保護扶蘇的最好辦法,畢竟這孩子的政見跟自己相左,很容易成為別人攻擊的目標。當然,讓扶蘇去監軍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通過讓扶蘇掌管大秦最精銳的三十萬邊軍,向世人昭示扶蘇的重要性,讓扶蘇向強大的軍隊靠山——蒙恬將軍靠攏。
要知道,蒙恬是始皇嬴政最信賴的將軍,沒有之一。當年蒙恬曾協助平息了嫪毐之亂,消除了呂不韋在軍隊中的影響力,進而奠定了嬴政親政的基礎。嬴政敢將三十萬最精銳的部隊交給蒙恬,說明他對蒙恬是無比的信任。當然了,蒙恬是一名威望與實力兼具的元老級名將,北擊匈奴退敵七百餘里,讓匈奴聞風喪膽也是不爭的事實。始皇嬴政深知,六國雖然暫時歸秦,但復辟隨時有可能發生,以扶蘇之仁慈,雖可糾正秦法的不足,但一旦有六國貴族謀復辟,蒙恬將軍則是最後的防火牆。
因此,始皇嬴政將扶蘇交給蒙恬,用意再明顯不過了,就是讓扶蘇在軍中錘鍊,進一步樹立威信,最終讓扶蘇與蒙恬結成君臣同盟,將來共同支撐起大秦江山。
偏偏這樣的安排,在扶蘇看來,是一次無望的流放。特別是老師淳于越的死,對他的傷害很大。要知道,淳于越從小嘔心瀝血教導他知書識禮,教導他如何做個謙謙君子,教導他如何愛民如子施行仁政,是他心目中的偶像和精神支柱,現在,這個偶像突然坍塌了,而推倒的人,偏偏又是他最親、最尊敬的人。那是我的老師啊,為什麼要殺他?扶蘇在心中問了不下一百遍,可沒人回答他。
「公子此去,路途遙遠,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在得知扶蘇被派往邊疆監軍後,蒙毅第一個上門拜訪。
「唉,此去十萬八千里,不知何時才能返宮。」扶蘇環顧了一下四周,顯得無限的惆悵。
「公子不必太傷感,此次聖上下詔,其實是想讓您去軍隊歷練一下而已,樹立起自己的威信。」蒙毅見扶蘇如此傷心,連忙安慰道。
「您也這麼認為?」扶蘇突然一個轉身,盯著蒙毅問。
「我······我覺得是······是這樣。」蒙毅語無倫次地回答道。
「那父皇為什麼要殺害我的恩師,他知道這對我是多麼大的打擊?」扶蘇質問。
「臣下不敢隨便妄議,不過臣下覺得,公子今後還是少點發表政論的好,俗話說,到哪座山,唱哪首歌,等公子登上大位再舒展抱負不遲。」蒙毅其實對形勢看得還是比較清楚的,所以在焚書事件中,他沒有摻和進去。
「登大位?哈哈哈······我還有那樣的機會麼?」扶蘇一聽,心酸之下仰天長笑,反問。
「當然有,我哥哥手握三十萬大軍,宮中的禁衛軍也在我的掌握之中,只要公子一聲令下······」
「你想叫我謀反?」扶蘇收起笑容,臉色嚴峻地問。
「公子誤會了,臣下的意思是說,只要公子在我哥哥的大軍保護之下,誰又敢動公子一根毫毛?」蒙毅見扶蘇神色不對,連忙自圓其說道。
「造成今天的局面,都是李斯搞的鬼,此生我與他不共戴天!」扶蘇拋下這句充滿怨恨的話,最終踏上了北去邊塞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