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劉邦定陶先稱帝,幾人歡喜幾人愁

  魯城投降後,劉邦隨即移師定陶(今山東定陶)。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二,在韓信、彭越、英布等七王的聯名請求下,劉邦在定陶氾水之陽—堌堆上舉行大典,登基稱帝。

  劉邦為什麼要選在定陶登基?因為韓信的三十萬兵馬就駐紮在定陶!消滅項羽之後,韓信成了劉邦的最大威脅,所以他在第一時間趕到定陶,讓手下簇擁自己稱帝,然後以皇帝的名義順理成章地奪下韓信的兵權。

  其實韓信早就料到會有這麼一天,只是沒料到會這麼快。劉邦收了韓信的兵權後,緊接著改封他為楚王。這是什麼節奏?要知道,楚國本身就是項羽的領地,而項羽又是被韓信用十面埋伏滅掉的,楚人對韓信的態度不言而喻,這比放在一個火爐上烤還難受!劉邦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怕韓信在齊國有了根基,回去後會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力,將來有謀反的本錢。現在就地封他個楚王,一無兵馬,二無群眾基礎,任他再怎麼折騰,也不會有多大威脅。

  稱帝後,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大家的眼前:定都在哪裡?現在人們找工作,都喜歡找離家近的,古代也一樣,因當時的群臣、將領大多是關東人,當然希望都城離自己的家鄉近一點,一來方便上下班,二來方便照顧家庭,所以大家都說洛陽險固,定都在那兒最好不過了。於是稱帝後,劉邦便帶領群臣移駕洛陽。

  同年五月,齊人婁敬去朝見劉邦,認為應該遷都關中,因為秦地背山帶河,四周地形險要,固若金湯,天下一旦變亂,可以立刻組織起百萬之眾。而且,秦土地肥沃,有天府之稱。漢朝如定都關中,即使山東動亂,也可以固守秦地。

  為此,劉邦詢問群臣的意見,大家都持反對意見,唯獨張良站出來支持,認為洛陽四面受敵,非用武之國;而關中沃野千里,陰三面而固守,所謂金城個裡,天府之國,定都在關中是最好的選擇。最後,劉邦接納了婁敬、張良的建議,定都長安。

  劉邦稱帝後,因戰爭結束,便令士兵復員回家,並下詔予以憂恤。詔令規定,關東子弟歸者免除六年徭役;軍吏卒無罪而無爵不滿大夫者,皆賜爵為大夫;大夫以上賜爵各一級;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則免除其本人及全家徭役;七大夫、公乘以上即為高爵,凡關東子弟及從軍歸家而有高爵者,均優先給與田宅。地方官吏應妥善禮待有高爵者,違違詔令者將從重論處。

  天下已大定,但還有幾個人沒有著落,他們的命運也各有千秋,有的境遇令人欷噓。

  那個首先跳出來反對項羽的田橫,在齊王田廣被韓信殺害後,自立為齊王,不久兵敗國亡,只好投靠彭越。劉邦稱帝後,田橫害怕被秋後算帳,便率領自己的馬仔五百餘人到海島上居住。

  因為田橫的家族深得齊國百姓的擁護,劉邦擔心田橫日後會東山再起,給自己添亂,於是便派使者去赦免田橫,召他進京。可田橫因數次與漢交惡,又烹了劉邦喜歡的說客酈食其,擔心劉邦不會就此放過自己,於是不肯奉詔,請求赦為庶人,繼續留居海島。

  見田橫不為所動,劉邦又派使者前往詔告:如果田橫奉詔前來,即封為王侯,否則便派兵圍剿。田橫無奈,只得跟使者前往洛陽。

  到了洛陽附近,田橫又以人臣見天子應當洗沐為由,停留不前,並對手下門客說道:「我當初與漢王一起稱王,現在漢王貴為天子,我卻成了階下囚。當年烹了酈食其,現在卻要跟他的弟弟一起並肩事主,即使他畏懼天子詔令不敢傷害我,我自己也覺得心中有愧啊!現在陛下召見我,不過是想看看我的容貌而已。這兒離洛陽不遠,你們可將我的頭割下來,騎馬送去,容貌還不至於敗壞。」

  說完,田橫便拔劍自殺。田橫死後,門客捧著他的人頭,隨使者去奏報劉邦。劉邦聞訊,不禁扼腕長嘆,說道:「田橫兄弟三人雖是布衣出身,竟然輪流當王,不是賢能的人怎麼能做得到這一步呢?」

  於是,劉邦任命田橫隨行的二位門客為都尉,派士卒二千,用侯王的禮數安葬了田橫。等葬禮完畢時,田橫的兩個門客相繼自殺於墓側。

  高祖劉邦聽到這個消息,吃驚不小,認為田橫的門客都是賢人,聽說海島還有五百多個,便立即派使者前去召見。留島的門客聽說田橫已死,竟全部自殺身亡,死士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相比田橫,作為項羽五虎將之一,季布就顯得幸運多了。楚漢戰爭時期,他曾數次領兵打敗劉邦。劉邦稱帝後,曾以千金懸賞緝拿季布,並傳令,有膽敢窩藏的,將三族入罪。

  戰敗後,季布藏匿於濮陽一戶姓周的人家中。後來,周家將季布打扮成僕人,跟幾十名家僮一起,賣給了魯地的大戶朱家。朱家得知內情後,購買田舍給予安置。

  後來,朱家還專門到洛陽找汝陰侯滕公為季布求情,說季布只不過是身不由己、各為其主而已,雖然是項羽的部下,但也無罪可言,再說了,總不能對項羽的部下趕盡殺絕吧?現在天下剛安定下來,如果以私怨追捕季布,便顯得心胸狹窄。更何況季布是個能人,如果朝廷迫急了,他向北投靠胡人,或向南投奔南越,忌不是多樹了一個敵人?

  騰公按照朱家的意思,找機會在劉邦面前為季布說情。後來,劉邦果真赦免了季布,並任命他為郎中,朱家的善舉也因此而流傳開去。

  同樣是項羽的五虎將之一,鍾離眛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在項羽兵敗後,因跟韓信關係不錯,便投靠了韓信。劉邦稱帝後,得知鍾離眛逃到楚國,便傳令韓信追捕,可韓信卻派兵將鍾離眛保護起來。但後來有人告韓信謀反,為了自保,韓信只好獻出了鍾離眛的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