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論功行封難服眾,張良一計平怨言

  劉邦如願以償登上天子寶座後,擺在他眼前迫切要做的一件事便是論功行賞。手下這班人冒著生命危險跟自己打拼多年,不就是為了封妻蔭子麼?

  這年五月,為慶賀本人即位,劉邦在洛陽南宮置酒,大宴文武百官。

  「你們都說說,為什麼我最後能取勝,而項羽卻失敗了?可要說真心話啊!」觥籌交錯之際,劉邦讓大家總結一下革命成功的原因以及項羽失敗的原因。

  「雖然陛下高傲而經常輕侮手下,但陛下派人攻城略地後,得到好處都會大方地賞賜給他們,懂得跟人分享勝利成果。」

  「項羽這個人,雖然仁義且懂得體惜手下,但他妒賢嫉能,對有功的人忌恨,對賢能的人隨意起疑心,打了勝仗不給人照功行賞,奪得地盤不給人益處,這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

  高起、王陵先後站起來說道。

  「非也,非也,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劉邦接著說道:「運籌帷幄當中,決勝千里以外,我不如張良;安定國度,撫慰蒼生,供給糧餉,不隔絕運糧通道,我不如蕭何;帶領百萬雄師,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人中俊傑,我能培養、重用他們,才是我取得天下的緣由。項羽連僅有的一個范增都沒有重用,這是他最後失敗的緣由。」

  文武百官聽了劉邦這番話,不禁心服口服,知道很快就要論功行賞了。

  果然沒過多久,劉邦便一下子封了一百四十五個侯,差不多將半壁江山都封了出去。不過,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三位功臣,在封侯時,蕭何被封為酇侯,食邑最多,排第一位,而韓信和張良,則分別排在第二十三位和六十二位,反而沒有任何戰功的張敖竟排在第三位。明眼人都看出,劉邦在這次封侯中帶有一點私心,因為張敖是他的世交張耳的兒子,亦是他的女婿、魯元公主的丈夫。

  其實,韓信之所以由楚王降成淮陰侯,是因為有人告他謀反,雖然殺了鍾離眛自證清白暫時贏得了劉邦的諒解,但劉邦為了穩固江山還是需要對他進行打壓,所以在封侯時不能封給他太多的食邑。

  至於張良,劉邦原本是想讓他去齊地選擇三萬戶為食邑的,可張良卻推辭說:「臣一介草民能追隨陛下,實是上天的旨意,陛下能用上臣的計策已是萬幸,您如果確實要賞賜的話,就請賞賜給魏無知吧,因為當時是他將我舉薦給陛下的,陛下只需將留縣賞給我就行了,我實在是受不起這三萬戶啊。」

  按照張良的說法,自己在韓國滅亡後,家族已由貴族淪為了平民百姓,平民百姓能封侯,已經很滿足了。其實,這僅僅是張良表面的說辭,作為一代謀士,他深諳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道理,更何況,劉邦將齊地封給他,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目的,就是想讓他監視齊人的一舉一動,畢竟韓信當過齊王,在那兒經營過一段日子。鑑於張良一再推辭,劉邦便順從了他的意思,封他為留侯。

  對於這個分封結果,有不少功臣、戰將不服,私底下議論紛紛:「我們戰場上身披戰甲,出生入死、身經百戰,攻下的城池不計其數,他蕭何何德何能,只會舞文弄墨、搞搞後勤,又沒打過仗,封賞卻在我等戰將之上,是何道理?」

  聽到手下的議論,劉邦有一次借上朝之機,問眾大臣:「諸位懂得打獵嗎?」

  群臣均回答道:「懂得。」

  劉邦接著又問道:「大家知道獵狗嗎?」

  群臣回答說:「知道。」

  劉邦這時才意味深長地對大家說道:「打獵時,追咬野獸的是獵狗,但發現野獸蹤跡、指出野獸所在位置的是獵人。你們上戰場打仗的這班人,功勞不過像獵狗一樣,僅能捉到野獸,而蕭何則不同,他能發現獵物蹤跡,並指明目標方向,功勞就好比那個獵人。況且,你們都是獨自過來跟隨我,多的也只有兩三人,而蕭何則是幾十人一起過來,他的功勞當然是最大的!」

  雖然劉邦的比喻有點牽強,但群臣聽後,都不敢再說閒話了。因為在劉邦起義之初,如果不是蕭何帶著一班小弟在底下支持和吹捧,他也不可能被立為沛縣令,更不可能有後來的一番大世界。

  落實了功臣封賞問題,但事情並沒有結束。有一次,劉邦在洛陽南宮行走,遠遠地見到好幾個將士在沙地上交談,便好奇地問身旁的張良:「他們在談些什麼呢?」

  「陛下還不知啊?他們在談論謀反哩!」張良故作驚訝地回答道。

  劉邦一聽,不禁大吃一驚,忙問:「現在天下都安定下來了,他們為什麼要謀反呢?」

  張良回答道:「陛下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取得很天下,今天已經貴為天子了。不過,你分封的對象不是自己的親屬就是自己的舊友,那些往日跟陛下有仇的人都遭到誅殺,將軍們擔心自身的安危,所以便聚在一起密謀造反啊!」

  張良的這番話雖然帶有添油加醋的成份,但劉邦聽後,不禁有些擔憂,便準備著手對這些將士進行封賞,以安撫軍心。不過張良不主張這麼做,認為按照傳統的論功行賞,需要很長時間,而且人數太多,難以統計功績。為穩住軍心,張良獻上一計,建議劉邦首先賞賜他最討厭的人,給將士們吃個定心丸:我劉邦連最討厭的人都封了,難道還會忘記你們嗎?

  「陛下您平時最憎恨誰?」張良問劉邦。

  原文在六#9@書/吧看!

  「當然是雍齒那傢伙了!」劉邦回答道:「他與我積怨最深,曾多次背叛我陷害我,本想殺掉他,可又念他有不少功勞,所以忍著,這一點大家是都知道的。」

  「那就先封雍齒吧!」

  劉邦聽從了張良的建議,果然自從封了雍齒後,將軍們的情緒都安靜下來,認為封到自己,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