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劉邦三打豐邑,雍齒不敵敗走

  第二次攻打豐邑的時候,劉邦手下有九千多人,可等他到攻城失敗去投靠項梁時,手下僅有百餘人相隨,可見當時落魄到什麼地步。

  當時項梁正在薛縣召開反秦大會,各路諸侯紛紛應約參加,劉幫帶著這一百幾十號人馬過去,簡直是個笑話。

  不過,劉邦有兩個非常突出的優點,一個是臉皮特別厚不怕人恥笑,另外一個是特別能吹讓人信以為真,正是這兩在優點幫了他的大忙。

  當聽到劉邦哭訴被雍齒背叛的不幸遭遇時,項梁不禁拍案而起:這種背信棄義的可恥之徒還值得留在這個世上嗎?等老夫幾時有空帶班人馬殺將過去把他滅了,替小弟出這口惡氣!

  劉邦見項梁的義憤被自己挑逗起來,便不失時機地對項梁說道:「區區小人何必勞煩主公親自出馬,只要主公能借我五千兵馬,定將豐邑夷為平地。」

  項梁倒也是個豪爽之人,聽劉邦這麼一提議,便二話不說撥給他五千士兵,並借給他十五位領兵的將領,聽他統一指揮。有了這五千兵馬,劉邦自然心裡樂開了花,便迫不及待地領著軍隊向豐邑殺將過去。

  「劉季那小子又來攻城?」雍齒聽到手下來報,不禁哈哈大笑:「手下敗將何足掛齒!」

  聽說這次劉邦帶來的兵馬只有區區五千人,雍齒自然不會把劉邦放在心上。

  不過,有了上兩次失敗的教訓,這次劉邦學乖了,他先以兩股羸弱的士兵去攻城,很快便被雍齒擊潰,如此這般又連續攻了兩次,都是失敗而歸。剛開始時,雍齒還比較小心,採用的是烏龜戰術,躲在城內堅守不出,但當他見到劉邦久攻不下、損兵折將,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的時候,便認為跟上兩次一樣,已經到了反攻的時候了,於是大開城門,指揮士兵傾巢而出,企圖活捉劉邦,可這次他上大當了!

  原來,劉邦隔晚便將精兵強將埋伏在豐邑的城牆腳下,當雍齒打開城門讓士兵往外沖時,卻遭到了埋伏在城牆腳的伏兵的突然襲擊,雍齒的軍隊陣勢大亂,士兵被殺的被殺,逃跑的逃跑,還有不少互相踐踏而死。

  攻進豐邑後,劉邦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找雍齒算帳,可翻遍了整個豐邑城,都沒有找到雍齒。原來,狡猾的雍齒在混亂之時便知道大勢已去,早就帶著幾個親信偷偷從側城門開溜,逃到魏地去了。

  可能有人不太明白,為什麼劉邦一而再再而三地攻打豐邑、執意要將豐邑從雍齒手中奪回來?因為豐邑就是劉邦的老家!

  據《史記》記載:「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在當時,豐邑就是沛縣下轄的一個小城鎮,劉邦就出生在這個小城鎮下面的一條名叫中陽的小村群落里,況且他的父母和妻兒都還在豐邑裡面,如果不將豐邑奪回來,自己的父母和妻兒一家老小都會有危險。

  最讓他不能釋懷的是,當雍齒背叛自己投靠魏的時候,豐邑里那些鄉民們竟然沒有一個為他說好話,更不用說起來反抗了!以至多年以後,當劉邦當上皇帝免除沛縣百姓的財稅徭役時,偏偏故意溜掉豐邑,好在沛縣的父老鄉親幫豐邑的百姓一再請求,劉邦最後才同意一併免除豐邑的財稅徭役。劉邦雖然免除了豐邑的財稅徭役,但從沛縣出發返回長安途經豐邑時,並沒有稍作停留,雖然豐邑的百姓竭力邀請劉邦停駕,想敘敘舊,卻被劉邦一口回絕了,足見劉邦對豐邑百姓的芥蒂之深。

  作為整件事的始作俑者雍齒,命運好象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因為他從小就看不起劉邦,根本就不甘心當劉邦的手下,認為自己永遠也不可能跟他走到一塊,所以後來不僅背叛了劉邦,還幫項羽出主意,想害劉邦的父親。正是這樣一個與劉邦不共戴天的人,最後迫不得已還是投靠了劉邦。更讓人意料之外的是,多年後,劉邦並沒有找他算帳,還給他封了侯,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在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大封自己喜歡的人和同姓的親友,由此引來了不少的非議,很多跟他出生入死的部下都表示不服,張良更直言他分封不均,劉邦於是便問張良,怎樣才能平息手下的不滿?張良則問劉邦一生最討厭、最痛恨的人是誰?劉邦脫口而出說,當然是雍齒啦,這傢伙和我積怨最深,曾多次使我難堪,使我受辱,恨不得殺了他呢!

  張良一聽,一拍大腿,對劉邦說:「好,現在當務之急便是先封雍齒!」

  劉邦當然不從,說道:「我不殺他已經是開恩了,還要我封他為侯,這是哪門子道理?」

  張良則解釋說:「大家都是知道,雍齒是你的仇人,連他都能得到封賞,其他大臣還有什麼話可說呢?」

  劉邦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趕緊下令封雍齒為什邡侯,一邊叫丞相御史辦理定功行封手冊,一邊置酒親自款待雍齒。

  當雍齒戰戰兢兢地接過劉邦遞給他的酒杯,還以為是劉邦記恨於他,想毒死他呢!可一聽劉邦要封他為什邡侯,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太陽是不是從西邊出來了?自己不被殺已是萬幸了,哪還敢想得到什麼封地?

  可君無戲言,當聖旨真的下來時,雍齒開心得仰天大笑,歡天喜地地去什邡走馬上任當他的諸侯去了。

  果然不出張良所料,自從封了雍齒為侯之後,群臣的議論迅速被平息了,大家都認為,連雍齒這樣的人都能領到封地,我們還愁什麼呢?殊不知,這又是一出經典的張良計,大家都被他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