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扶蘇:什麼是聖人?

  「公子應該不會獨尊儒家,重用那些儒生的!」蒙恬心裡如此想到,這段時間,和王天相處下來,蒙恬算是知道對方的想法了!

  蒙恬知道公子扶蘇確實出對儒家仁政十分的贊同,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蒙恬這段時間,從扶蘇的話語中敏銳地捕捉到了一種對儒生難以言喻的疏離與不信任!

  這也是蒙恬疑惑不解的地方!

  蒙恬自己作為法家的堅定擁躉,他對儒生的反感源於對治國理念的堅守。他堅信,唯有法家的鐵腕與秩序,方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蒙恬對於公子扶蘇為何如此厭惡那些儒生就十分困惑!蒙恬明顯感覺到,提到儒生的時候,公子扶蘇一種從靈魂深處湧出的對儒生的厭惡與排斥。

  而且這份厭惡顯得異常複雜,它似乎並非出於學術之爭,而是源於某種更為深層的認知與理解。

  突然,蒙恬的眼神凝固了,他的嘴唇微微顫抖,他凝視著王天,仿佛在這一刻,他窺見了某種深邃的智慧與洞見。

  「在帝王眼中,學術之爭或許並非那麼簡單。帝王們看到的,是學派背後的力量與影響,是這些力量對國家命運的潛在操控。」蒙恬心裏面突然冒出這麼一個想法。

  「儒家的仁政雖能贏得民心,卻也可能滋生腐敗與懈怠;而法家的嚴刑峻法雖能維持秩序,卻也容易引發民怨與反抗。」看著蒙恬,王天緩緩說道,「所以,聖人即便是孔子又如何?」

  這一刻,蒙恬突然明白了:公子對儒生的厭惡,或許並非出於偏見,而是源於對權力與制衡的深刻理解。在帝王眼裡,什麼學說都不過是工具,都不過是維護皇帝權威的需要!

  王天繼續說道,「無論是李斯焚書坑儒的那些儒生,還是前不久的胡亥腰斬棄市的那些儒生,那些所謂的儒生,他們心中的渴望,無非是對話語權的掌控,對虛名的追求,對權力和利益的貪婪窺視。」

  「教導我的老師淳于越自然是一位君子,能夠在父皇面前提出實行『分封制』,也的確是膽識過人,最起碼他敢於直言敢諫,說出自己的看法,暫且不論對錯,就憑這一點值得我尊重。」扶蘇想起了教導自己的老師淳于越,不由地說道。

  「然而,他心中的那份私慾,始終如影隨形。在我面前,他拋開事實不談,將法家與墨家的智慧貶低得猶如塵埃,對這兩家學說的敵視幾乎刻在了骨子裡。以前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後來我覺得......呵呵!」

  「我的這位老師啊,他的心思我其實都明白,他內心深處,無非是期盼著我,未來登上皇位之時,能將儒家學說奉為大秦的唯一官方思想,一統天下人心,他卻絲毫沒考慮到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王天並非空口無憑,這一切皆因他融合了扶蘇的意識。其實以原本扶蘇的聰慧與敏銳,也早已清楚地看穿了淳于越心中的小九九。這一切,扶蘇自己也曾心知肚明,只是未曾言說罷了。

  作為秦始皇的兒子,扶蘇又怎麼可能只學習儒家,帝王家的教育向來自成一套體系!

  扶蘇曾和李由一起學習法家,跟隨蒙恬學習軍事,所以他對這些學說都有涉獵,正是因為他看到了大秦潛在的危機,看到了法家的弊端,看到了法家不講人情的一面,而大秦的確需要施行仁政,所以會給人造成一種他是崇尚儒家的。

  「就連淳于越這種君子都有如此的想法,其他的那些儒生定然也是心存其意,更何況他們無論是品行還是能力都不如我的老師淳于越,拋開一切華麗的辭藻,我從他們的眼中看到的只有渴望。」王天看著蒙恬,搖了搖頭。

  「那些儒生的眼中閃爍著對名利的熾熱渴望,他們的言辭中充斥著對權力的無盡嚮往。其實,這一切的虛偽與貪婪,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王天冷笑一聲,「既然如此,那我就給他們這個虛名!」

  「將軍,你覺得什麼是聖人?」看著蒙恬,王天笑著提出這個問題。

  「所謂聖人,就是.......」蒙恬一時語噻,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王天笑了笑,「在儒生口中,聖人必須具有卓越的道德品質、智慧和領導才能,他們不僅是道德的楷模,也是國家的領導者!你看看,在他們看來,只有他們口中的聖人才有資格,並且理所當然的統治一個國家,成為皇帝!」

  蒙恬的臉部下意識地抽動了幾下,發出冷笑,「孔子雖然早已名揚天下,他被稱為『聖人』,但是也僅僅是他的那些孔門弟子、再傳弟子以及無數的儒生門尊稱的『聖人』,別的學派是無論如何都不承認的。反正法家和墨家是絕對不承認他是聖人的。」

  「聖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廣闊的智慧與見識,要有仁愛之心,要教化眾生。儒家學說嘴中的聖人,是以德行、仁愛、知識、禮儀等方面為標準的完人。」王天莫名地笑了一下,「完人啊!完美的人啊!」

  「將軍,你覺得世上有沒有完人?有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看著蒙恬,王天再一次發出靈魂一問。

  「公子,這世上哪裡有十全十美的人!」蒙恬肯定地說道。

  「是啊,世上哪有什麼完美的人!儒生口中的那些聖人,不過是儒家學派輿論造勢和牽強附會罷了!」王天笑著說道,語氣中充滿古怪。

  作為後世之人,沒少寫各種材料的他,對新聞宣傳實在是太了解了,就一個字——吹!明明只是初出茅廬,尚未邁出實質性的步伐,但在宣傳的舞台上,它們卻被巧妙地包裝成龐大而壯觀的景象!

  明明只做了一,宣傳的時候就要寫成百、寫成千,膽子更大的可以寫成萬!

  比如那些明明還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計劃和方案,還未曾實施,就像未曾綻放的花蕾,然而,卻已被要求結出豐碩的果實,不得不提前進行所謂的「總結」與「經驗交流」。這豈不是有些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