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劉夫子呢

  退朝後,滿朝文武各懷心事,皆將朱懷的名字深深鐫刻在心頭。

  翰林院內,幾位翰林編修端坐於太師椅上,面色均有些難看。

  如今的大明朝堂,文武兩派勢力均衡,尚未形成文強武弱或武強文弱的局面。

  他們本以為憑藉手中優勢,能夠將藍玉這位淮西武將領袖徹底擊垮。

  誰知卻碰了一鼻子的灰。

  沉默許久,洪武四年科舉探花出身的黃文,站了起來。

  他以莊重神情說道:「諸位,恐怕我們低估了那位名叫朱懷的商人。」

  起初,他們一致認為朱懷不過是個普通的商人,甚至一度以為藍玉等武將之所以對其維護有加,必然是雙方存在利益勾連。

  然而,今日的情形顯然並非如此簡單。

  藍玉未曾反駁,皇上便已親自出馬。

  皇上此舉難道是為了助藍玉一臂之力?

  明顯不是!

  皇上話語間流露出的,分明是對朱懷本人的關愛之意!

  「這位商人究竟是何方神聖,竟讓皇上如此看重,我巍巍大明,君臨天下,為何要為一名籍籍無名的商人如此囂張?」

  黃文發言後,翰林院諸多讀書人陷入了沉思。

  他們絞盡腦汁也無法理解皇上今日行為背後的真正意圖。

  「皇上,似乎在為朱懷樹立威信。」

  經過長久的沉默後,終於有一翰林編修打破了寂靜。

  此言一出,眾人又是一驚。

  「為何要這麼做?」

  黃文皺眉詢問,「不過是一個商人而已,皇上為何要將其推向百官矚目之地?這委實蹊蹺。」

  「會不會他與皇上有別的關係?」

  有人試探性地提出疑問。

  黃文搖搖頭:「能有什麼關係?」

  眾人再度陷入沉默,苦思無果。

  「黃大人,下官忽然記起一件事情。」

  「皇上近來頻繁出宮巡視,且前往東宮的次數愈發減少,往常皇上可是時常會去東宮督導皇太孫朱允炆的學業啊!」

  這一番話出口,眾人不禁感到一陣寒意湧上心頭。

  他此言一出,氣氛驟變,令人不禁為之悚然。

  的確!

  想當年,皇上可是常至東宮!

  那時太子朱標尚健在,皇上頻繁往來於東宮之間,向太子傳授治國之道,父子間的深情厚誼,朝廷上下無人不知。

  因此,在朱標在世之時,無一臣子敢於生出異心,他們對朱標的忠誠,堪稱純潔無瑕,如同日月可證!

  朱標在世期間,無人能夠撼動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任何人皆可拍胸保證這一點!

  不僅如此,皇上還因對朱標的疼愛而惠及其子。

  當朱標病情危重之際,群臣普遍認為,一旦朱標駕鶴西去,皇上對皇孫允炆深厚的情感,足以助其登上皇位。

  然而此刻,局勢似乎逐漸偏離了他們的預判軌道。

  皇上的行為愈發難以捉摸,且造訪東宮的次數日益減少。

  要知道,東宮中坐的可是皇室正統的嫡長孫哪!

  皇上曾親口強調,儲君之位必傳嫡長。

  如今皇上已年邁,為何不專注於栽培儲君,反而對東宮日漸疏遠?

  這些跡象,他們之前並未留意,此刻回溯起來,禁不住一陣寒意襲背。

  除非,皇上在立儲問題上,對朱允炆的支持不再堅定不移!

  皇上究竟有何深意?!

  那位朱懷又是何許人也?

  黃文心中疑惑,環視四周,發現眾人同他一樣,皆陷入了沉思。

  「哎呀?」

  突然間,黃文皺眉低呼:「劉夫子哪兒去了?」

  他這一問,眾人面面相覷,果真發現不見了劉文善的身影。

  「對呀!劉夫子呢?」

  就在大家滿腹狐疑之時,一名小吏疾步趕來,悄悄在黃文耳邊低語幾句,使得黃文手中的白瓷茶杯失手落地,碎裂一地。

  「黃大人,這是怎麼回事?」

  黃文牙齒打顫:「劉劉大人,被杖刑致死了。」

  整個翰林院瞬間靜得落針可聞。

  許久過後,才有人膽戰心驚地詢問:「為……為何?」

  聲音中帶著明顯的顫抖。

  黃文臉色越發陰沉:「因因大不敬之罪,辱罵皇上,被錦衣衛直接執行死刑。」

  此言一出,眾多文臣紛紛低頭,各自拿起茶杯假裝品茗,然而每個人的雙手都抑制不住地顫抖。

  「大不敬?」

  「這怎麼可能?」

  「劉文善最是嘴緊,與我們共處時,從未背後議論過皇上半句不是。」

  「豈止是與我們在一起時,哪怕獨自一人,劉文善也不會妄議皇上。」

  「劉夫子為人剛直,未曾辱罵過任何人。」

  「不對勁!」

  黃文突然高喊一聲,「昨日,他責罵了一名商賈。」

  剎那間,翰林院內一片倒抽冷氣之聲。

  那句「上樑不正下樑歪」的話語,伴著藍破虜的指責,在他們腦中迴蕩,一種恐慌的情緒,悄無聲息地籠罩在心頭。

  「這怎麼可能?」

  「他……他是誰?哪位皇室子弟?」

  「不,不清楚啊。」

  這群翰林院編修們並無多大的權力,除了見過朱允炆外,他們鮮有機會接觸其他皇室子孫,對於對方的身份,他們一無所知。

  奉天殿中。

  朱元璋盯著手中冰冷的奏章,臉色漲得通紅,全身不住顫抖。

  他緊握這份奏章,冷冷地離開了皇宮。

  天色漸晚,似有雪意。

  儘管離掌燈尚有一個時辰,天空已然昏暗下來。

  「又要下雪了。」

  朱懷剛從溫室出來,給溫室內的蔬菜和西瓜澆完水。

  外面已是夜幕沉沉。

  他剛走進大廳,正要端起茶杯飲茶時,朱元璋一臉冷峻地走了進來。

  「大孫子,來看看這個。」

  朱元璋拿過朱懷手中的茶杯,毫不介意朱懷剛剛喝過,仰頭便是一陣猛灌。

  朱懷定睛一看,手中的物件是一份奏章,卻並非黃紙奏章,而是罕見的藍色封面。

  「這是什麼?」

  朱懷摸了摸頭,雖然他曾幫朱元璋看過幾次奏章,甚至批閱過幾次,但對於大明奏章他自然熟悉。

  但這藍色封面的奏章,卻是前所未見,他還是頭一次遇到。

  朱元璋面色平靜地道:「鎮撫司呈上的。」

  ——那便是錦衣衛所轄的機構。

  僅憑錦衣衛親自出馬的程度,足見事情非同小可。

  朱懷專注地審閱著手中的情報,臉色逐漸轉為了嚴肅。

  這是關於斜街胡同內某家賭坊的詳盡調查結果,短短不到一日之內,這家賭坊便已被錦衣衛查得徹徹底底。

  朱懷既驚嘆於錦衣衛的高效執行力,又對賭坊背後盤根錯節的背景感到震驚。

  儘管表面上,那賭坊的經營者只是一位商人,然而錦衣衛卻能夠順蔓摸瓜,竟將隱藏其後的整個產業鏈條一一揭露!

  掌控賭坊的核心人物,竟然就是江夏侯周德興!

  朱懷原本以為到此為止,誰知錦衣衛不僅挖出了這一線索,更進一步查明了周德興挪用賑災款項的往事。

  朱懷瞠目結舌,這群錦衣衛的實力遠超他的想像。

  那些陳年舊帳,只要他們決心追查,仿佛就沒有揭不開的秘密。

  朱懷穩住心神,努力回憶起周德興的身份來歷。

  能被封侯者,必定與朱元璋有著深厚的淵源與交情。

  朱懷暗忖,皇上震怒的原因,恐怕就在於此。

  他默默地合上錦衣衛的報告,耳邊傳來朱元璋平靜的聲音:「周德興,皇上的同年好友,太子妃的表親,與皇室之間關係微妙……大孫子,若此事交由你處置,你打算如何辦理?」

  在得知周德興複雜的社交網絡後,朱懷也感到了棘手。

  周德興地位顯赫,要想對他動手,必須顧及洪武皇帝的態度。

  朱懷勸說朱元璋坐下來,然後徐徐道:「祖父,此事您還是不必插手,直接交給皇上自行決斷吧,畢竟這不是您該干預的事情。」

  然而朱元璋並未採納朱懷的建議,固執地追問:「倘若交給你處理,你會怎麼做?」

  這讓朱懷陷入了兩難。

  這是一場法律與人情的激烈碰撞,亦是皇權與外戚的一次正面較量。

  依法論處,周德興家族只怕罪不容誅。

  而從人情角度考量,隨著洪武皇帝年歲漸增,他對這份情感又會如何看待?

  周德興之事不同於藍玉等勛貴,他們雖驕奢放縱,但還不至於大膽到開設賭坊的地步,尤其是挪用賑災款項,實屬自掘墳墓之舉!

  朱元璋視百姓如子女,那麼洪武皇帝對此又會如何界定?這無疑是他的底線所在。

  朱懷苦思良久,最後無奈搖頭:「我真的不知該如何入手。」

  他無法平衡這其中的輕重,也無法給出合理的建議,此刻的他,確實感到猶豫與困惑。

  朱元璋的臉色略顯陰霾,冷笑道:「既然他們逼我動刀,那就遂了他們的心愿吧。」

  朱懷聞言,面龐不禁抽搐了一下。

  「祖父,這是皇上的意思嗎?」

  他詢問道。

  朱元璋嚴厲地回應:「既是我的意思,也是皇上的意思!」

  朱懷內心顫抖,預感到周家此次怕是大勢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