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名聲大噪

  明代杖刑有三個約定俗成的規定。

  打,實實在在地打,狠狠地打。

  通常皇上口中的「打」,不過是象徵性懲罰。

  若皇上下令「實實在在地打」,大概會讓受罰者臥床休養兩三個月。

  而皇上說出的「狠狠地打」,即剛才朱元璋所說的,其深層含義便是要往死里打!

  次日清晨。

  應天府一如既往地平靜,昨晚發生的小插曲,暫時還未為人所知。

  四更天時,天氣寒冷刺骨,群臣早已聚集在武定門外排隊等候,準備參加朝會。

  文武百官按照東西方向站立,忍受著冬日裡的凜冽寒風。

  經過一段漫長的等待,禁軍終於打開了武定門。

  群臣依次進入,有序引導至奉天殿外。

  待太監宣讀完禮儀程序後,文武百官方能步入奉天殿之中。

  朱元璋緩步踏入,面無波瀾地掃視著滿堂百官,「早朝開始。」

  話音甫落,位列文官首席的孔訥立刻挺身而出:「微臣有事稟報。」

  此刻,眾多官員的臉色瞬間變得微妙起來。

  孔訥雖身為文官之首,但實質上,他的角色更像是一個象徵,真正掌握實權的是吏部尚書詹徽。

  孔訥平日裡上朝,通常僅是走走過場,從不插手朝廷重務。

  今日卻主動出列諫言,顯然必有重大之事發生。

  朱元璋微微頜首:「講。」

  孔訥朝著武將行列瞥了一眼,捧笏走出隊列,朗聲道:「臣彈劾涼國公藍玉,以及應天府尹,藍破虜!」

  一片驚嘆!

  群臣瞬時議論紛紛。

  好大的膽識!

  藍氏兄弟倆,竟然一同被彈劾。

  孔訥也不自量力,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竟敢挑戰藍玉!

  藍玉則靜立在隊伍之中,儘管面對彈劾,即便是內心再多不滿,也需待對方說完。

  朱元璋淡淡地道:「繼續。」

  孔訥提高嗓音:「昨日午後,應天府尹擅自篡改一商賈的戶籍和田賦記錄,將商籍男子朱懷,改為士籍。」

  「此舉顛覆綱常,違反皇上洪武初年確立的士農工商等級制度,且朱懷未曾參加科舉,公然篡改戶籍,實屬膽大妄為,其兄長藍玉對此負有包庇之責,懇請皇上明察!」

  朱元璋平靜地聽著。

  群臣皆默不作聲。

  不少人揣測皇上將會動怒。

  藍家兄弟素來跋扈囂張,如今竟無視皇命,恐怕會引來一場大禍。

  然而,也有部分明理的官員,例如詹徽與傅友德,在聽到朱懷的名字時,就已經預感到孔訥今日恐有不測。

  果然不出所料!

  緊接著,群臣的神情變得異樣起來。

  只見朱元璋非但未動怒,反而漫不經心地反問:「孔夫子昨日下午做了些什麼?」

  孔訥心中一緊,這不是個好兆頭。

  他強撐著答道:「回稟皇上,昨日臣與眾翰林同僚前往購置山脈,意欲在山上興建一座書院,以培養我大明英才。」

  朱元璋微微一笑:「原來孔夫子有此宏願,真是為了大明讀書人的福祉。」

  孔訥尚未舒口氣,朱元璋又追問:「是如何購置的?是否強行購得?抑或是故意設計意外,致商人死亡,然後你們得以無償占有山脈?是這樣嗎?」

  孔訥面色驟變,趕忙跪倒:「臣絕不敢!」

  朱元璋的聲音透出一絲寒意:「你說藍破虜擅自更改他人戶籍,朕問你,他是否越權行事?」

  孔訥硬著頭皮回應:「是……是的。」

  朱元璋冷笑一聲:「那朕再問你,如何看待無煙煤之事?」

  孔訥連忙答道:「此乃利國利民之大業。」

  朱元璋點頭:「既然你也贊同,那麼朕再問你,若有人無私貢獻出無煙煤,解救朕的百姓於水火,朕是否成了忘恩負義之君?」

  孔訥臉色劇變,心頭亂作一團。

  臥牛山竟是座無煙煤礦?

  他還未來得及細想,朱元璋又繼續追問道:「壽州之困,你所說的那位商籍男子,力挽狂瀾,救了壽州百姓,朕是否也是忘恩負義之君?」

  「朕是否老邁昏庸,竟至如此境地?如此大功,藍破虜將其賜予士籍,難道於禮法不符嗎?」

  「你來告訴朕!」

  孔訥感到一陣窒息。

  怎、怎的壽州之困,也是他解決的?

  不是皇上自己的計謀嗎?

  仁義道德,這是清流們最愛占據的道德高地。

  儘管他們平日無所作為,但在宣揚諸如愛民如子之類的言論時,幾乎全由他們主導。

  孔訥作為翰林院推選出的先鋒,身為孔門後裔,一直是道德的象徵,甚至可以說,即使他自稱孔道德,也不會有人質疑他。

  可現在,他慌了。

  他竭力穩住心神,深深吸了一口氣,試圖冷靜應答,卻悲哀地發現,原本約定好共同挺身而出的朋友,此刻都選擇了沉默,竟無一人站出來為他辯護。

  眾人並非不願為孔訥辯護,實在是他們都被朱元璋透露出的這兩個消息震驚不已!

  大殿內此刻靜得出奇!

  靜寂無聲,唯有心跳迴響!

  藍玉、何榮、傅友德等一干淮西將領們,則悄然交換著眼神,各自從對方的眼神中捕捉到了掩飾不住的狂喜之情!

  皇上開始出手了!

  正一步步把朱懷引至眾人視線焦點!

  這簡直是天賜的好消息!

  文官一側,詹徽不動聲色地暗自歡喜,傅友文則專注地凝視著詹徽,仿佛在揣摩他心底深藏的關於朱懷的秘密。

  不少人內心震動不已,疑惑之處在於,身為普通商賈的朱懷,是如何得以向朱元璋進獻計策的?

  倘若那無煙煤的產業可以查證歸屬於朱懷,那麼壽州解圍之策,朱元璋又是如何得知的?

  就算設想朱懷是通過官府渠道向皇上獻策,這份足以改寫命運的巨大功勞,為何皇上在眾多官員面前一直隻字未提,直至今日才略微提及?

  這其中的曲折離奇與不可捉摸,讓人難以接受。

  更令人困惑的是,他們實在猜不透朱元璋此舉背後的用意。

  「皇上,微臣知罪。」

  孔訥緊張地囁嚅道。

  他早先就覺得朱懷非同尋常,今日皇上的話語無疑證實了他的猜測!

  那個朱懷,必定與皇上之間有著某種難以言表的聯繫!

  此刻認錯,總比將來被皇上算計致死來得明智!

  孔訥明白,在皇上眼裡,他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過是實現其目的的一枚棋子而已。

  至於翰林院內的其他大儒們,他們想要怎樣就怎樣吧,孔訥絕不會再和他們同流合污了!

  此事一旦處理不當,只怕會有性命之虞!

  朱懷在皇上心中的地位,無疑是極為重要的,這一點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