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對老太監心存感激

  「稟太后,草民家中已無親屬,草民孑然一身,幸得陛下不棄,收入帳下。」

  孫太后端坐於寶座之上,聽著李承影平靜卻堅定的話語,心中不由得升起憐憫。

  她輕輕嘆了一口氣,緩緩開口:

  「哦,你也是個苦命的孩子。」

  孫太后自然清楚,這些日子錦衣衛與東廠已經將李承影的祖宗十八代查了個遍,他的每一點背景都已盡在眼底。

  儘管結果出乎眾人意料,但這反而讓人對李承影多了一份認同。

  李承影的經歷雖談不上驚世駭俗,卻也別有一番辛酸滋味:

  他自幼飽讀詩書,卻並沒有展現出那些所謂的天才兒童應有的驚人之舉。

  十五歲時,好不容易才中了秀才,可好景不長,父母接連過世,生活的重擔壓在了年輕的肩上。

  自此之後,原本憧憬著能夠通過科舉之路改變命運的美夢,也被殘酷現實無情擊碎。

  直到現在二十歲了,連一次參加正式科舉的機會都沒能抓住。

  然而,在如此逆境中成長起來的李承影,性格里多了份難得的老實本分。

  更不用提,那位曾在宣武城擔任小旗職務的鄰居老王,幾乎可以說是一路見證著李承影從懵懂少年成長為今日之人的。

  在他眼中,這孩子雖說並非什麼豪門出身、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閣小姐,但也絕非是那種遊手好閒的社會敗類。

  相反地,即便深居簡出,偶爾也會與外界進行必要的接觸交流。

  正因為有著這樣一位熟人做背書,再加上其自身表現出來的一貫真誠可信,朝廷上下對於這位年輕臣子的真實身份未曾有過半點懷疑。

  而這層信任,也為他今後在這片波瀾詭譎的朝堂之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只不過,那些飽讀詩書的文官們在得知李承影其實是一位秀才之後,尤其是在了解到他在雙親去世後遵循古禮守孝五年,即便是這次在宣府城外被抓了壯丁,仍然不忘讀書人的身份,便一直暗中施加壓力,竭力阻止朝廷給李承影封爵。

  在他們看來,這樣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卻又出身草根的青年如果被授予勛貴之位,那麼將不可避免地打破現有的權力平衡。

  因為一旦成為侯爺或者公爵,李承影就等於正式進入了那個由世襲貴族組成的圈子,這無疑會加劇文武之間的矛盾,而這種局面顯然是多數士大夫所不願見到的。

  「你可曾婚配?」

  孫太后微笑著向這位年輕的臣子發問,她那雙深邃的眼睛裡閃爍著好奇與關懷並存的光芒。

  「回太后,小民父母相繼離世之後,小民一直謹守孝道,不敢擅自談論婚事。」

  李承影恭敬地回答道,聲音中帶著幾分悲傷但又不失堅定,他的話里透出了對已故親人深深的懷念以及對中華傳統美德中『孝』這一字的堅守。

  「嗯……」聞言,孫太后輕聲嘆氣,能感受到對方言語背後的沉重。

  「確實是個難得的好孩子。

  不過你也知道,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也不能因此過於苛責自己啊。」

  對於太后的勸慰,李承影則顯得更加謙遜,「小民怎敢與前賢相比,但在孝順父母這一點上,小民從未有過絲毫懈怠。

  正是因為明白這份責任,所以更不敢輕易言及其他事情。」

  他的話語雖顯謙卑,但其背後卻蘊含著對自我要求極其嚴格的態度。

  話音剛落,原本還顯得和顏悅色的孫太后突然變了臉色,語氣轉而變得嚴厲起來:

  「宣府大營里發生的那件事情,聽說是你在背後指使陛下當眾拜師,此事可有虛實?」

  顯然,這個問題已經觸及到了皇宮內部一些敏感的政治話題,空氣中頓時瀰漫起了一種緊張而不安的氣息。

  李承影心中不由自主地撇了撇嘴,對於這位孫太后的真實印象更加確定了——與那位聰明睿智、心思縝密的張太后相比,這位實在是遜色不少。

  「草民惶恐不已。」

  李承影微微低下頭,儘量表現出恰到好處的恭敬和畏懼,「此事草民亦是在大營之中才剛剛得知。

  想來是因為陛下不想輕易透露自己那宏偉壯志的緣故吧,他特意選擇了由微臣這樣一個默默無聞之人作為使者。

  起初草民也曾試圖推辭,但考慮到違背陛下心意會破壞朝中規則,因此只好從命而來。」

  孫太后面露溫和之色,「不必如此緊張,哀家只是隨口問問而已。

  就算你現在跪拜,哀家也不會責怪於你,畢竟皇家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嘛。」

  她眼中流露出讚賞之意。

  雖然對於宮中的諸多事情早已洞悉一二,但是李承影這般機敏的回答還是令她頗為滿意。

  片刻之後,她又問道:

  「那麼,對於即將獲得爵位一事,你個人如何看待?」

  「草民絕不敢接受!」

  李承影幾乎是在瞬間便脫口而出,仿佛這個決定他已經深思熟慮很久一般。

  此言一出,立刻引發了孫太后的興趣,「哦?」

  她輕聲詢問道,「何以見得呢?給哀家講講你的理由吧。」

  李承影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緩緩說道:

  「草民不過是山野之間一介粗人罷了,在得到皇恩浩蕩之前,從未離開過那片貧瘠的土地。

  雖有幸蒙受陛下青睞提拔進入朝廷效勞,可至今為止並未能為國家建立顯著功勳。

  況且,自小生活在邊遠寒冷之地長大的我,文化知識相當有限,更不用提處理複雜事務的能力了。

  加之性格粗獷直率,並不適合作為一名貴族存在於這繁華都市之中。

  故而……草民堅決不敢接受封賞。」

  他說這話時語氣誠懇至極,仿佛真的將一切看透了般平靜坦然。

  「誒,哀家聽說你是秀才出身,如果不是服孝在身,說不定現在已是舉人進士了,怎可如此妄自菲薄呢。」

  太后的聲音中透露出關切和不滿,她的眼神仿佛穿透了面前這個年輕人的靈魂。

  『你大爺啊,你以為中舉和中進士是菜市場買菜呢,』他在心中暗自吐槽,嘴角不由得勾起了苦笑,『你們看看大明曆年來的科舉錄取率,自己這身皮囊能中秀才都是買彩票中大獎了,還舉人進士,簡直是開玩笑。

  』他無奈地搖了搖頭,深知這其中的艱難與不易,那些個寒窗苦讀的日日夜夜,還有那令人窒息的壓力,不是幾句寬慰的話語就能輕易化解的。

  「太后娘娘謬讚,草民自問才疏學淺,不敢妄想。」

  他低頭躬身,語氣謙卑而又堅定,儘管心中五味雜陳,但他還是盡力表現出自己的謙遜與感激。

  「那不行,皇上既然已經拜你為師,你怎會如此不濟呢,定是被服孝耽誤了。」

  太后緩緩坐回了龍椅上,眉宇間流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要不哀家下旨多情,你正好安心讀幾年書,參加下次科舉。」

  話語中帶著一股不容拒絕的決絕,仿佛一切早已成定局。

  「謝太后恩典,只是草民才疏學淺,恐辜負了太后娘娘的一番美意。」

  再次鞠躬行禮時,他的語氣中既有感激又有幾分焦慮,畢竟,面對這樣的機會,誰都想緊緊抓住,但現實卻總是那麼殘酷。

  他深知,即便再給自己幾次機會,也未必能達到那個高度,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會放棄努力,哪怕是為了這份來自皇室的認可。

  「那……」孫太后原本還想說些什麼,但被她身邊站著的太監輕咳一聲打斷了。

  這位太監見狀實在是有些看不下去了,便趕緊邁著穩健的腳步走到了前面,低眉順眼地對著孫太后輕聲提醒了一句:

  「娘娘,依老奴看,若是繼續這樣逼迫殿下,恐怕會傷了和氣。」

  聽到這話,孫太后眉頭微微一皺,但她並沒有立即發怒,只是將目光從李承影身上移開,看向了這個膽敢在自己面前如此大膽發言的老太監。

  沉默了一會兒後,她的語氣稍顯溫和了一些:

  「罷了罷了,既然你不願意參加科舉也無妨。」

  不過,當說到下一部分時,孫太后的眼神再度變得嚴肅了起來,「但這封爵一事,朝中議論紛紛,你是當事人,總得有個態度出來吧?」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轉變,李承影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他抬起頭來,眼神里閃過明顯的感激之情,向著那位剛剛為自己解圍的老太監深深望去了一眼。

  然而,這一動作卻讓站在旁邊的太監感到十分困惑——自己只不過說了幾句話而已,怎麼就贏得了這位王爺這麼明顯的感謝之意呢?

  實際上,李承影之所以對那老太監心存感激,並不僅僅是因為對方幫助自己化解了一個棘手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在某種程度上,這位看似不起眼的老太監無意間幫他避開了一場更大的危機。

  要知道,李承影雖然擁有原主的記憶,但對於文學修養方面實在是沒有什麼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