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船廠

  如果把造船理解為建造房屋的話,那麼船舶的龍骨就好比是房屋的地基。

  龍骨的主要作用是承重,建造龍骨也是造船時的首要步驟。為了更好的起到承重作用,龍骨對原材料有著嚴格的要求。婁縣上游的蘇州等地就算有優質的木材,也沒有足夠的數量長期為造船廠提供原料,所以海事監在進行了考察之後,決定從地廣人稀的九江採購原材料。

  為了選用最合適的木料,海事監會帶著船工走進九江郡的崇山峻岭,就地挑選成材的古樹,並且做出標記。當地人在山中開採這些古樹,經過簡單的切割之後,這些木材首先要通過山江的溪水漂,流到河道之中,再經過河道進入長江水系,然後才能到達婁縣。

  在此過程之中,為了避免江邊的百姓偷取木料,沿途中都會有船隻護送,甚至即便到達了婁縣,為了防止打撈時存在漏網之魚,在船廠的下游沙洲地帶,其實也有打撈的隊伍待命,等沒有被打撈上岸的木料漂流到下流,便能在那裡進行截獲。

  當然這些事情趙啟明是不知道的。經過薛凱為他做出了解釋,他才知道這些木料的來之不易。與此同時,海事監為了獲取這些木料所做的準備,也很是充分。

  此時江面上的打撈工作已經完成,數以百計的巨木已經停放在江岸上,等待著搬運到船廠,還有少部分的巨木漂流到了下游的沙洲出,在哪裡被攔截,此時也正在搬運的過程之中。

  趙啟明開了眼界。儘管早就知道這個年代的生產力低下,建造大型商船實屬不易,但只是獲取原材料便如此工程浩大,讓他突然對已經快要建成的船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不再招搖過市,帶著海事監的屬官直奔江邊,很快就來到了造船廠。

  所謂的船廠其實是一片坐落在江邊的建築群。周圍的樹木都經過了砍伐,為船廠提供了很大的空地。在這片空地的後方是各種停放原材料的倉庫,而在最前沿的江邊是幾座巨大長方形建築。

  儘管這些建築還是台基厚重的漢代的建築風格,但是南北兩面都沒有築牆,看上去有點類似花園建築中的水榭,不過其中的面積卻有好幾個籃球場那麼大。

  「這應該就是造船車間了吧?」趙啟明翻身下馬,站在車間外面,仰望著這棟建築的屋頂。這船廠的車間雖然是長方形的,少了這個年代的建築美感,但如此壯觀的規模,也讓人為之驚嘆。

  「車間?」薛凱不明白這個詞的意思,但也沒有多想,便朝趙啟明解釋道:「這是造船的地方,目前已經基本完工。」

  趙啟明點頭,然後走進了車間裡。

  這車間從外面看上去面積很大,即便容納數百噸的商船也不顯得擁擠,到了裡面也並不顯得空曠,除了各種加工好的木料已經開始搬運進來,還圍繞著車間的中心地帶,搭建了很多高低不同的木製平台,就像是趙啟明那個年代的「腳手架」。

  趙啟明猜測,造船地方就是在這片空地上,周圍的那些平台便是為了方便工匠作業。就像薛凱所說的那樣,造船的首要工作是龍骨,而龍骨在船隻的最底部,建造的順序是由下往上,這就要用到「腳手架」那種可以根據工序要求,逐漸轉移工作地點的設施。

  「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薛凱欣慰的看著車間,這是海事監的心血,也是事關國策的南洋海運之中,僅次於江都碼頭的設施。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裡造出的商船和戰船,能在東海之外乘風破浪,這讓薛凱的心中充滿了自豪:「很快就可以開始造船了。」

  「船塢在哪?」趙啟明打斷了薛凱的思路:「帶我去看船塢。」

  「船塢?」薛凱不解:「何謂船塢?」

  趙啟明莫名其妙,轉過頭來發現不僅是薛凱,海事監的其他屬官,甚至是趕過來的船廠工匠,都表情茫然。

  「你們沒有建造船塢?」趙啟明的他語氣讓人覺得這船塢仿佛是必不可少的。但海事監和船廠方面都不知道船塢為何物,以至於薛凱都懷疑海事監建造船廠時可能出現了重大的失誤。

  這讓薛凱緊張起來,試探著朝趙啟明道:「船廠的建造都是嚴格按照少府的標準,也參考了很多老船工的建議,但是下官從來沒聽說過船塢,還請少監指教。」

  要說船塢這種東西,趙啟明也是看電視紀錄片才知道的,那是建造完成的船隻下水,和修繕船隻的重要設施。

  簡單來說,船塢就是在船廠外修建的水上建築。這種建築基本露天,但是要在建築內部開出深渠。這深渠能夠容納大型船隻,位置要低於水平面,還要配備閘口。

  等到船隻要下水的時候,就打開閘口引水進來,這樣的話船隻就能通過浮力輕鬆的駛向河道。同樣的道理,如果有船隻要進行維修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同樣的辦法進入船廠。

  船塢的遠離很簡單,趙啟明記得紀錄片上描述船塢時,出現的是古代的場景,便以為漢朝時就有了建造船塢的概念,結果沒想到少府和當地的老船工對此隻字未提,海事監在建造船廠時也沒有船塢這種設施。

  這讓趙啟明覺得好奇:「沒有船塢的話,建好的商船和戰船要如何下水,如果有修理和維護的需要,海上和江面的船隻又要怎麼進入車間,這裡距離江面還有些距離,難不成要用人力和繩索,強行拖拽?」

  聽到這話,包括薛凱在內,海事監的屬官和船工都茫然的看著趙啟明。

  這讓趙啟明意識到,他們的確有這個打算。

  儘管古代的勞動力不值錢,但是造好的商船和戰船足有數百噸,甚至是上千噸的重量,要拉動如此龐然大物,沒有上千人是行不通的,況且船廠真正運作起來,可能每個月都有新的船隻下水,更別提船進行頻繁的維護和修理,動輒就要出動上千名勞工,那也太過勞民傷財了些。

  「船塢是必不可少的。」趙啟明看著車間,然後朝薛凱道:「好在還沒開始造船,現在建造船塢為時不晚。」

  說完這話,他就不再理會薛凱等人,開始在車間內到處走動,回憶著紀錄片裡船塢的構造,然後思考應該如何把船塢建造出來。

  大漢時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