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通濟渠編組齊民,隋二世天下民動
梁郡,雍丘,通濟渠工地。
數十萬民夫正在官府的監管下,順著朝廷派出的工匠預設,嚴格按照圖紙挖掘河道。
一個民棚內,被任命為通濟渠工段負責人的白槐,由於常年待在工地,此時鬍子拉碴,官袍上儘是泥漿。
猶如一個基層的七品小官,完全看不出來是一個正四品的大官。
由於在文帝時期上書支持廢太子,所以白槐一直深受楊廣痛恨,因此常年在地方轉任。
江州任期結束,白槐又被歷任益州長史、涇州刺史、徐州刺史、北燕州刺史。
最後因為政績實在卓越,無法再壓制,只得在梁州總管任上調入中樞,擔任正四品倉部侍郎。
但楊廣還是不放心留白氏之人在朝中任職,於是在寵臣江都宮監王世充的提議下,讓白槐出任通濟渠的負責人。
於是從大業二年開始,白槐就被任命為水部侍郎,負責淮水到黃河段的通濟渠工程。
而河北段的永濟渠則由白槐的頂頭上司,工部尚書宇文愷負責。
長江到淮水段的邗溝,早已在大業元年完工。
如此加上文帝時期修建好的渭水段的永通渠,四段溝渠組成了隋朝南北聯繫的大動脈,極強的帶動了隋朝的南北交流。
正是因為看到了通濟渠對天下的好處,所以白槐才無怨無悔的深耕河南之地數年,帶著數十萬民夫,任勞任怨的不斷挖掘新溝,疏通舊溝。
如今終於是挖到了梁郡,再有一兩年,就可以挖抵滎陽,這項工程就將完工。
但今年楊廣的大舉征伐高句麗之戰,極大增加了白槐的工程難度。
因為有至少一半的民夫,被調往北方,負責遠征大軍的後勤運輸。
此時白槐坐在工棚內,正滿臉憤怒的看著手中的密報。
這是家族探聽到的北方戰事結果,上面寫了天子徵發高句麗失敗,損失大軍三十餘萬,民夫受累致死超過十萬。
「昏君,獨夫!始皇帝也尤未可及也。」
他清楚,若這個消息散布開來,整個工地將會出現怎樣的動盪。
因為他所在的工地,如今是天下百姓聚集最大的地方,但凡有一點動亂,數十萬百姓揭竿而起,隋朝就完了。
不過隋朝完不完他不擔心,他擔心的是通濟渠無法順利完工,這將對後世造成極大的遺憾。
據白氏內部統計,若通濟渠完工,天下間的糧食流通進一步增加,至少能夠多養活天下超過千萬人。
如今天下人口過四千萬,若是休養生息數十年,人口可以恢復到歷朝歷代的巔峰五千萬,再有千萬,將是六千萬,甚至七千萬,這將創造歷代之最。
「來人!」
有下級官吏進入工棚,恭敬的在白槐前待命。
「傳令下去,立即召集所有官吏,再向周圍郡縣徵調官吏千名,將所有民夫分組編排。」
「以十人為一組,百人為一團,千人為一隊,萬人為一段,十萬人為一場,總計四場。」
「每組都要指派一名衙役,每團指派一名小吏,每隊入駐一伍軍士,每段安插一名官員。」
「自本官以下,讓水部司三名郎中各自入駐一場,給本官嚴防死守,防止北面戰報散布開後,出現任何變動。」
屬吏當即聽命行事,將命令傳達到每一個官員那裡。
由於白槐的身體力行,所以通濟渠的官員都十分認真,很快便行動了起來。
周圍的郡縣長官,絲毫不敢違背白槐這個朝廷水部侍郎的命令,各縣都派出幾個官吏,湊足一千人,送到通濟渠工地。
在白槐的統籌下,四十萬民夫很快就被編組在冊,在嚴密的監管下繼續開始施工。
九月,隨著北方戰敗的消息傳來,天下果然為之一動。
山東的竇建德、河北的張金稱,平原附近的劉霸道等農民軍趁著本郡府兵都殞命在遼東戰場。
郡縣兵力空虛,加之頻繁的徭役,百姓苦不堪言,果斷開始聚義起兵,不斷攻城略地。
楊廣聽聞後,當即命令當地郡縣官員鎮壓,但收效甚微。
不過楊廣並不在意這些事情,他認為這些農民軍都是小打小鬧,翻不起什麼大浪。
所以他此時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第二次徵發遼東之行。
大業九年,楊廣不顧國內的百姓苦悶,各地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再次發兵圍攻遼東城。
趁著隨軍主力遠在遼東,各地起義軍發展十分迅速,甚至有攻破縣城的。
被楊廣任命在黎陽倉督運軍糧的楊玄感,見「百姓苦役,天下思亂」,認為可以謀天下,所以便起了稱霸之心。
楊玄感是已故楚公楊素之子,素來得到楊廣喜愛,跟隨楊廣南征北戰,襲爵楚公,因此命他在黎陽督運大軍糧草,可見對他的信任。
但楊玄感並不滿足這點官爵,當初楊廣能夠繼位,多賴楊素的幫助,同樣姓楊,為什麼楊廣可以做天下之主,而自己不行呢?
六月,此時來護兒的水軍正準備再次跨海攻打平壤,還未出發,楊玄感無法號令眾人,於是派家奴裝作使者,從東方來,謊稱來護兒因失軍期而造反。
由於楊玄感是天子的心腹大將,所以得以進入黎陽縣,成功奪得一個立足點。
隨後楊玄感招兵買馬,設立官屬,又送文書到周圍的州郡,以討伐來護兒為名,讓他們發兵,到糧倉所在地相會。
在謀士李密的建議下,楊玄感準備就近攻打東都洛陽,直接攻打隋都。
很快,楊玄感便占據了洛陽,打敗了從關中來源的刑部尚書衛玄的軍隊,並且打開永豐倉,賑濟洛陽周邊百姓,以獲得民心。
占據了洛陽後,楊玄感軍勢已經超過十萬,李密再次建議東出虎牢,攻略關東諸郡。
特別是此時的梁郡聚集著挖掘通濟渠的數十萬民夫,若拿下了梁郡,這數十萬青壯力將成為楊玄感對抗朝廷的本錢。
但此時各路隋軍都向洛陽而來,原朝廷的民部尚書李子雄卻建議楊玄感西入關中,依據地勢,與朝廷軍對戰。
李密以為不可,關中自北夏以來,十分疲敝,不如關東人才濟濟,更能養兵。
只是得到了八百里秦川的險峻,卻沒有得到關東千萬人口,獨據死地,又有何用。
最終楊玄感還是聽從了李子雄的建議,放棄洛陽,西取關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