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白高和高句麗安,來勢猛去世亦猛
「出兵!」
看著國師下令決定,聖宮眾人便不再反對,開始討論如何抵擋隋軍。
「據隋朝的探子來報,隋帝組織了兩路大軍,一個陸路,很明顯,衝著遼東而來,一個海路,就是不知他們要從哪個海岸登陸了。」
負責情報的外務殿長老張正龍,說出了聖教探子探聽的情報。
「國師,遼東方面好說,可以效仿上次高元的方法,清野堅壁,依據遼東複雜的地勢,築高城,等拖到冬季,隋軍只能退兵。」
「就是這海路,我實在不知道如何應對。」
道兵殿長老白斗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看著鋪在地上的高句麗輿圖,國師說了此次會議的最後一句話:
「無論如何,這次事關高句麗的生死存亡,你們要放下與王宮的私怨,全力與朝廷合作,應對隋軍。」
眾長老、高功當即稽首道:「謹遵聖令。」
次日,白邦罕見的帶著聖宮一眾長老,在數百名道兵的護衛下,進入平壤城。
平壤百姓得知國師下山,車隊會穿過東城,於是整座城池的百姓都匍匐在車道兩側,展現自己作為天一道信徒的虔誠。
而王宮門口的大王高振好似對此看不見一樣,上前對著白邦恭敬道:「下王高振,恭迎國師。」
即使迎接的朝廷官員中,有對聖教眾人怨恨的官員,此時也隨著高振行禮。
「大王多禮了,大王是高句麗的王,無須多老道如此重禮。」
白邦做了一個稽首禮,然後在高振的帶領下,兩人並肩踏入王宮,而王宮禁衛軍與聖教道兵一人一邊,把守著宮門、王道兩側,毫不相讓的看著對方。
王宮大殿,高振、白邦並肩而坐,下面左邊是朝廷官員,右邊是聖教長老,涇渭分明。
「昨日,本王前往聖山向國師求教隋軍來犯的對策,今日國師蒞臨王宮,定然是有了決策,不知國師認為我等該怎麼辦?」
「是降,還是死守保國?」
高振當先開始進攻,也是想要將聖教眾人,抹黑成為只會投降的懦弱之人。
「大王,臣以為不能投降,若國師想要投降,自己去投罷,臣寧願死在戰場上,也不願屈辱的死在床榻之上。」
高振的親信大將高控跳出來對白邦說道。
「放肆,國師乃國家柱石,豈容你侮辱,豈非我的劍不利乎?」
道兵殿長老白斗當即拔劍相向。
「我的刀難道就不利嗎?」
高控也拔刀而對,於是整座王宮,站在兩側的王宮、聖宮士兵均拔刀而向,戰爭一觸即發。
「收起來!」
聽到這話,白斗看向白邦。
「本道讓你們收起來!」白邦怒了,這次是來與高氏合作的,不是來打仗的。
白斗橫了眼對面的高控,將劍插回劍鞘,悶悶不樂的站回原處。
「武威將軍,你也收了刀吧。」
知道了白邦這次來不是與他爭鬥的,高振也就命令高控收刀。
「是。」
只見白邦緩緩站了起來,看著下面兩宮眾人道:
「高句麗,是我們的國家,不管好與不好,都是我們自己決定的,不是由外人來決定。」
「如今隋國無罪而伐我,這是對高句麗最大的羞辱,我們堅決不能同意,這不僅是尊嚴問題,還是百姓對我們的認可問題。」
「天一道決定,全力抵抗隋軍的入侵,並動員所有的信徒,援助此次戰鬥中的朝廷軍。」
高振坐在王座上,他也在權衡利弊,他知道,不管怎麼樣,自己作為高句麗的王族,是不能投降的。
之前沒有明確的答覆,是顧忌白氏的意見,因為僅靠白氏,自己是無法抵抗隋軍的進攻的。
如果白氏選擇投降,無論如何,高句麗是活不過明年了。
因為在他看來,就算高句麗沒了,依仗了白氏在中原的力量,他們也不會有事,但自己就不確定了。
如今既然白氏選擇了抵抗,自己還有什麼猶豫的呢?
「好,國師說的很對,此戰乃高句麗的國戰,全國上下,無論男女老幼,皆要為此次抗戰做出力量。」
「本王宣布,各地官府配合道觀,安撫百姓,徵召壯丁,一個月內,召集十萬壯丁,編練成軍,以供前線軍隊使用。」
順著高振說的話,白邦出言道:
「天一道會派出三萬道兵,前往遼東城,協助朝廷大軍防守,遷徙當地百姓,讓中原之兵,在遼東的土地上,找不到一粒糧食。」
隨著兩宮之間達成合作,整個高句麗以極快的速度動員起來。
當地官府與道觀合作,徵收軍糧,安穩地方,朝廷大軍與道兵一同開往遼東城,開始築造城防工事。
才召集起來的十萬壯丁,正在平壤城下日夜不停地訓練,隨時可以投入到遼東戰事。
而高句麗的戰船也不斷游弋在渤海、黃海海面上,防備隋水軍的突襲本土。
大業八年四月,隋軍前鋒十萬大軍抵達遼西郡,開始向高句麗境內的據點用兵。
但在高句麗軍的拼死抵抗下,收效甚微。
不過後續的數十萬大軍,正在源源不斷的開往過來。
五月,隋軍三十萬大軍在遼東城外三戰三捷,將遼東城團團包圍,開始進攻。
但高句麗抵抗太過於激烈,半個多月的進攻,就連外城牆都沒有攻破攻破。
為了打擊高句麗國內的抵抗意願,隋軍開始繞過遼東城,攻打遼東城兩邊的新城、海城。
六月,隋軍攻破新城,切斷高句麗北面對遼東的支援,同月攻破海城,宇文述、于仲文等九路大軍,在楊廣的指揮下,再次攻破烏骨城,抵達鴨綠江邊。
七月,來護兒率領水軍登陸平壤附近的沙里院,輕鬆擊潰了高句麗國內為數不多的戰船,成功上岸。
此次運送而來的隋軍多達十萬。
由於兩線作戰,高句麗國內不得不再次徵兵,在平壤城周邊布置了二十多萬守軍。
在高句麗軍民一心的抵抗下,一個月的時間,來護兒都沒有摸到平壤城。
無奈,軍糧耗盡,在丟下三萬多士兵的屍體後,乘船返回東萊。
月末,由於開戰前,楊廣下令隋將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關作戰決定,必須先向他報告後再聽從命令。
導致隋軍在戰場上很被動,隋將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都要先派人馳報遠在後方的楊廣,這就延誤了軍情。
於是高句麗軍方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重整和反擊。
七月十六日,在解決完南邊登陸的來護兒所部後,平壤二十多萬大軍在大將軍乙支文德、聖宮道兵統帥白猛的帶領下,於清寧城下擊敗隋軍三十萬大軍。
隨後高句麗軍展開追擊,隋軍奪路而逃,完全沒有了建制。
最終逃過鴨綠江的隨軍士兵只有二千七百人,所帶的資儲器械全部損失殆盡。
而此時,遼東城還是沒有拿下來。
隨著寒天逐漸到來,眼見損失如此巨大,遼東都沒有攻下,楊廣沒辦法了,再不撤軍,軍隊就要譁變了。
七月二十七日,楊廣下令全軍撤軍,結束了此次征伐之事。
此戰出動百萬大軍,損失高達三十多萬,可謂傷筋動骨。
此戰,也將文帝時期所積累的國家錢糧、常備府兵損失了將近一半,許多地方因此沒有足夠的府兵鎮壓地方秩序,一些動亂便開始發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