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戰略錯兵敗垂成,國運終群雄涿鹿

  第689章 戰略錯兵敗垂成,國運終群雄涿鹿

  因為不聽李密的良策,楊玄感帶著大軍一路西向,卻多為弘農等郡的地勢所阻。

  這個時候,遠在遼東的楊廣也聽聞後方生變,糧道被斷,連忙從遼東撤軍。

  並派宇文述急忙帶著援軍馳援洛陽。

  在楊玄感頓兵楊廣在弘農郡行宮弘農宮時,朝廷的追兵已至。

  楊玄感往西到了閿鄉,上盤豆,布陣連綿五十里,與官軍且戰且走,一天幾次戰敗。

  又在董杜原擺下戰陣,意欲與追兵決一死戰,然朝廷諸軍進攻,楊玄感大敗,獨自帶著十幾個騎兵在林間逃跑。

  最終深感窮途末路,與弟弟楊積善雙雙自戕。

  楊玄感兵敗後,他的幾位弟弟義陽太守楊玄獎、楊萬碩、楊民行等皆被誅殺。

  楊廣更是下令將楊玄感改為梟姓,以示侮辱。

  陽武縣,此時通濟渠只有最後一段沒有完成,工程進度來到最後。

  白槐也將指揮部移往陽武。

  當楊玄感攻破洛陽時,白槐十分慌亂,生怕楊玄感東出虎牢,所以每日三次探騎,探聽叛軍的動向。

  得知叛軍西向時,白槐鬆了口氣,但出了個楊玄感,讓他愈加緊迫,他知道,隋朝的末日近了。

  所以他下令加快工程進度,並開啟了比拼,他會每日派出官吏驗收每段工程。

  單日進度最高,在檢測合格後,可縮短役期,並獎賞明日飽肉食三餐。

  此舉極大的激發了民夫的熱情,工程進度一日比一日快。

  就在白槐以為楊玄感反叛會給楊廣警示時,楊廣居然又一次發動了遼東戰役。

  「死不悔改,天下蠢人獨楊廣占八成,隋之亡矣,不遠也。」

  不僅是白槐看到了隋朝的末日,天下其他人也看到了。

  大業十年

  楊廣第三次徵發高句麗,只是圍攻了遼東一個月,就被國內一日數次的急報打斷了。

  因為此時的農民軍已經遍及全國,多個郡縣都已經宣告淪陷,隋王朝岌岌可危。

  楊廣此時終於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連忙與高句麗議和收兵。

  雖然隋軍接連剿滅了盧明月、張金稱、高士達、劉元進等農民軍,但翟讓瓦崗寨、竇建德、杜伏威、林仕弘等農民起義軍卻屢次擊敗隋朝大軍,發展壯大。

  為了安撫各地,楊廣既然不思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反而頻頻出巡。

  居然以為只要自己到達了當地,當地的農民軍就會被平息。

  於是楊廣年年出巡,曾三游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

  而且為了彰顯自己的皇威,每到一地,就會大造離宮。

  天下人口四千萬,除卻老幼婦孺,青壯兩千萬,居然每年有近一千萬都被朝廷徵發為徭役,以至于田地荒廢、各地糧食不足。

  這反倒是加大了農民軍的規模。

  深感隋朝將亡,已經結束了自己通濟渠工程的白槐,自請外放任職。

  因為白槐完成了通濟渠的任務,楊廣任命白槐為京西慰撫大使、岐陽宮監,兼任禮部尚書,升任正三品,安撫長安西面諸郡的民亂。

  洛陽西門,看著附近因為楊玄感兵災,而略顯破敗的城牆,白槐嘆息一聲,往咸陽上任去了。

  大業十二年

  深感洛陽破敗,楊廣開始思念起了揚州的繁華,於是由洛陽去江都,只留下代王楊侑鎮守京師長安。

  沒了楊廣鎮守京城,各地的府兵很難及時的得到朝廷的指示,這讓平叛的地方軍隊多受掣肘,以至於起義軍漸漸坐大。

  大業十三年

  從楊玄感兵敗中逃得一命的李密,成為了農民軍瓦崗寨的首領,得知皇帝不在長安,也不在洛陽。

  知道這是進攻山西的最好時機,於是率領瓦崗寨眾軍,逼圍東都,並向各郡縣發布檄文,歷數楊廣十大罪狀。

  而被楊廣任命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太原留守、晉陽宮監的李淵這個時候卻陷入了極度的糾結之中。

  因為眼看天下動亂,隋亡就在眼前,自己究竟是該投奔一方勢力呢?還是該自立為王?

  而在好友晉陽宮副監裴寂,次子李世民的多次勸諫下,李淵已經升起了自立之心。

  但他還是有些猶豫。

  於是他來到了晉陽南郊,白氏莊園,想要詢問一個老者。

  「伯父,如今天下大亂,隋帝迷戀江都不遠返京,看著改朝換代就在眼前,侄兒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辦了。」

  見今年已經年過五十的李淵,少見的露出小兒之態,已經閒賦在家十幾年的白聚只是給他倒了一杯茶水。

  「伯父,您倒是說點什麼啊。李淵自小喪父,獨母親將我一人拉扯長大,若不是伯父護佑,李淵早就被那些叔伯吃得一點不剩。」

  「淵早已將伯父視若仲父,白槐等人都為兄弟手足,如今淵實在不知所措,故而向伯父問計。」

  白聚輕輕撫摸著白的透亮的鬍鬚,緩緩道:「今日你來問我,可見你自立之心不堅定,既然不堅定,那又何必問我?」

  「隨意投奔一方諸侯,建功立業,想必你李氏基業,也會因此興復,何必追求那個最高的位置。」

  李淵猶豫片刻,還是問道:「李淵素知白氏識人之能,依伯父觀之,今天下諸侯英豪,何人可與?」

  白聚雖然久坐家中,但有著極其龐大的情報網,再有白聚所處的位子足夠高,常有家信,所以對天下之事瞭若指掌。

  「如今天下勢力最大的,無外乎瓦崗寨,李密原是楊玄感的部將,聽聞是北周八柱國趙國公李弼之後,若是他能夠攻入洛陽,有機會得到天下。」

  「既然如此,我去投奔李密如何,我李氏與李弼同為八柱國,想必亦能作為新朝的從龍之臣,延續李氏基業。」

  白聚實在不知道李淵是真的那樣天真,還是在自己面前裝出來的,無奈道:

  「在我面前,就不要再耍你的小聰明了,且不說李密容不容得下你,就說他能不能攻下洛陽,都是一個未知,我不相信你這點都不清楚。」

  李淵尷尬的笑了笑。

  此時白聚已經知道李淵來此的目的了,說道:

  「其餘幾家起義軍,都是小打小鬧,真龍還沒有出現,如今出現的只是為王前驅。」

  「你不必再試探我白氏的態度,我們的態度世人皆知,天下有德者居之,白氏有德者輔之。」

  「若你真的能夠得到天下,安撫庶民,我白氏豈會迂腐的局限在一家一姓。」

  「同樣,若伱李氏倒行逆施,危害天下百姓,就算你們是白氏通家,也休想得到白氏的幫助。」

  「至於你與槐兒私下的交情,那是你們之間的事情,我只是一個閒賦在家的老頭,治家才是我的事。」

  「妥了」這是李淵的第一想法,自己身在晉陽,只要白氏不阻礙自己,他對於起兵之事,把握就大得多了。

  從白氏莊園回到晉陽,作為兒子的李世民,明顯的感覺到李淵的態度大變。

  一反之前謹慎的態度,派出大量的心腹前往各地以防備起義軍為名,招兵買馬。

  只是一個月的時間,便召集了萬餘兵馬。

  但此舉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的注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