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新皇繼分陝而治,伐無道天下卒制

  第510章 新皇繼分陝而治,伐無道天下卒制

  永嘉七年

  二月

  為了徹底攪亂天下局勢,劉聰於當月,將晉天子司馬熾毒殺。

  消息傳出,天下又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四月

  已經趁著劉曜退出,占據長安的秦王司馬鄴,在大臣擁戴下,成為皇太子,然後以皇太子身份即皇帝位,並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建興」。

  建興元年(永嘉七年)

  四月二十日

  司馬鄴任命扶立自己上位的功臣,雍州刺史麴允為使持節、領軍將軍、錄尚書事。

  京兆太守索綝為前將軍、尚書右僕射、領吏部、京兆尹。

  又因為長安戶不盈百,蒿棘成林,倉麥數十趕,眾唯一旅。

  為取得關中地主武裝的支持,凡塢壘之帥,司馬鄴悉授其將軍之號,這才有了一支可以抵擋漢趙攻勢的大軍。

  同月,漢趙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牧、中山王劉曜再次攜趙染等將,三萬人攻長安。

  司馬鄴以領軍將軍麴允為大都督,領軍抵抗劉曜。

  沒想到鞠允連戰連敗,劉曜兵峰眼看就要逼近長安城。

  司馬鄴立即臨陣換將,授前將軍、京兆尹索綝為征東大將軍,持節領兵助麴允抵抗。

  戰事中,索綝擊敗了劉曜手下大將呼延莫,側翼失陷下,劉曜無功而返。

  索綝因功封上洛郡公,食邑達萬戶,接替麴允,成為朝中抵抗漢趙的重臣,話語權直線上升。

  五月十八日

  任命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睿為侍中、左丞相、左大都督,都督陝東諸軍事;;

  大司馬、南陽王司馬保為右丞相、右大都督,都督陝西諸軍事。

  同時要求兩人出兵,支援長安,收復洛陽,抗擊漢趙與白國。

  司馬保是原先鎮守長安的司馬模之子,其父亡於劉曜之手後,子襲父爵,承襲南陽王爵位,鎮守秦州。

  原本司馬保是準備出兵的,但麾下官員都阻止道:

  「聽聞有被蝮蛇咬手者,壯士便會截斷手腕,以防止蛇毒蔓延。

  今胡人賊寇士氣正盛,應當暫時截斷隴地的道路來觀察事態的變化,不易擅動刀兵,以招其禍。」

  只有從事中郎裴詵反駁道:

  「現在蛇都已經咬頭,頭難道也能截斷嗎?」

  司馬保最終力排眾議,採納了裴詵的建議,以鎮軍將軍胡崧為前鋒都督,等各軍集中後進發。

  朝廷得知司馬保準備前來長安,各方展開激烈爭論。

  麴允因為被索綝擠占許多權力,急切的想要引入外力,好渾水摸魚,所以極力的勸阻司馬鄴避敵鋒芒,先到司馬保那裡去。

  而索綝則以漢趙大軍有自己抵抗,不是威脅,反而去到司馬保那裡,有可能會被司馬保挾持,步懷帝後塵,所以極力阻止。

  最終還是索綝憑藉手中的兵權以及強勢,略勝一籌,否決了朝廷西遷的想法。

  司馬保見朝廷無意西遷,擔心自己貿然東進授人以柄,也放棄了派兵奉迎司馬鄴的行動。

  最終西遷計劃,胎死腹中。

  而南邊的司馬睿卻根本無意奉詔,一句「方平定江東,未暇北伐」就是他的最後決定。

  司馬睿此時也確實是沒有心思管長安朝廷的事。

  在連續奪下江州、豫州後,司馬睿的勢力範圍擴展到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

  而如今的他,一心一意就在想怎麼拿下荊州,以及處理內部的南北士族的爭鬥問題。

  但由於石勒在河南諸地的劫掠,使得南下進入荊州的流民上百萬,由此形成了十數股流民軍。

  即使司馬睿憑藉政治手段,召回了被流民軍趕走的原朝廷委任的荊州刺史王澄,改任心腹名士周顗接任,進占荊州。

  可由於荊州的流民軍勢力太大,使得周顗也無法在荊州立腳。

  即便司馬睿不斷對南下的流民帥,授予要職,使他們為自己效力,甚至專門為北來僑民設置了一種臨時戶籍——白籍,使其長期享受減免租稅賦役。

  但是只要北方的戰亂,一日不停,湧入南方的流民就一日不止,這也導致了南北士人,在司馬睿內部的爭權奪利愈加激烈。

  其中典型的就是,不滿司馬睿壓制的江南士族代表周玘,曾準備聯合東萊大族王恢起兵,打算消滅北來士族,由南士取而代之。

  最後因密謀暴露,行動終止,周玘遂殺王恢滅口。

  司馬睿雖然憤怒,但是顧忌周玘身後的江南士族,不得不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只能將怨氣發到周玘身上。

  通過不斷調動周玘的職位,以達到羞辱周玘的目的,最終讓周玘憂憤而死。

  可此舉並沒有緩和南北矛盾,周玘在臨死前甚至要求其子對「諸傖子(南人對北人的蔑稱)」復仇。

  六月

  白王焰派大司馬、公孫白樞領兵進取廣平,並以安東將軍元安,領兵攻占頓丘、陽平兩郡。

  六月十五日

  朝歌東,白焰設壇閱兵,親送出征部隊:

  白樞領五千、五兵、驃騎、強弩四營,並兩萬新軍,合兵四萬,兵發廣平。

  元安領精卒營,並一萬新軍,合兵一萬五千,發頓丘,接取陽平。

  在白國軍制中,分為精卒和練卒兩種士兵。

  其中精卒比練卒的軍餉高,裝備也更加完備,如白國六營,就全是精卒,三萬人,野戰中,可抵敵方十萬大軍。

  而新招募的三萬新軍,就是練卒,與晉軍的裝備差不多,都是皮甲,武器也都是常規的制式裝備,但比之晉軍好的地方就是,滿卒滿餉,故而士氣比之晉軍要高一些。

  今天下士卒,按照來源、訓練程度、兵甲配備分為三等:

  一等就是如白國六營這樣的精卒,兵甲精良,經驗豐富,以一當十。

  其他諸如晉軍各將領手下的親兵營;漢趙諸王手下,通過部落中遴選出來的宗室騎兵;王浚通過招募鮮卑各部勇士,所組成的禁軍騎兵;

  石勒依靠羯人同鄉,以及多次大戰積累起來的親騎營;王彌多年轉戰,倖存下來的老營都可以歸於此類。

  他們多以千人、百人為建制,不會超過五千人。

  這些軍隊大多是百戰老卒遴選,或者發榜招募而來,士氣高,訓練足,受到將領的重視,故而裝備好。

  二等就是各方鎮的正卒,也可稱之為正規軍。

  他們都是通過徵召而來,經過了一定的軍事訓練,但是很快就被拉上了戰場,大多都是為了混一口飯吃,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因此若帶著正卒作戰,決勝的關鍵,主要看領兵將領。

  另外,還有各勢力所屬的騎兵部隊,因為先天優勢,算得上精卒與正卒之間,是最強的正規軍。

  三等為雜卒,也就是各地的斬木為兵的流民軍,以及鮮卑、匈奴等部遇到危機時,可以上馬為兵的牧民。

  這個群體人數最多,如今因為中原各地都在胡人的鐵蹄下,故而多者十數萬,少則數萬,遊蕩於河南、河北、山東等地。

  他們沒有訓練,沒有防甲,有的只是手中的棍棒、農具,為了求活而戰。

  不過遊牧部落的牧民,在戰事也會聚集起來作戰,他們因為先天優勢,戰力要強於普通流民軍,只不過肯定擋不住正規軍。

  但其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位於幽冀大地的「乞活軍」,雖然也是斬木為兵,但是憑藉著北方容易獲得的戰馬資源,實力直逼正規軍。

  只是他們人數太少,一般以千人的數量出現,又太過於分散,故而不成體系。

  六月二十七日

  白樞領兵抵達邯鄲,與司馬交戰於邯鄲城下。

  司馬交潰敗,由於白國驃騎追的急,司馬交只得繞過邯鄲,朝著易陽而去。

  此戰白軍斬首九百,俘獲三千人。

  六月二十九日

  白樞攻占易陽,司馬交接著敗退至曲梁。

  同日,白安東將軍元安,在陰安擊潰頓丘太守田普與陽平太守岑存的三萬聯軍。

  田普引潰兵退入頓丘城,岑存被白軍俘虜。

  七月二十日

  元安引兵包圍頓丘,頓丘太守田普帶著五千守軍,誓死不投。

  元安四面圍住頓丘,然後另派破虜將軍白德領兵五千,帶著岑存,攻取陽平。

  七月二十五日

  白樞一路攻破曲梁、廣年諸縣,並在廣平南五十里處,擊敗司馬交埋下的伏兵,兵臨廣平城下。

  司馬交一面據城力守,一面以「唇亡齒寒」的道理,急忙派人向王浚、劉琨等求援。

  八月三日

  元安在城內大戶的配合下,於夜間襲破頓丘南門,頓丘城破。

  田普自縊於府衙,以下三千守軍,皆降。

  八月四日

  頓丘下屬衛縣,遞交降表。

  元安留下偏將領三千人駐守頓丘,等待朝歌安排,接收衛縣,自引大軍向陽平而去。

  八月十日

  陽平在岑存的配合下,各縣紛紛傳檄而定,只有清淵,因為有司馬交軍隊駐紮,沒有投降。

  八月十五日

  元安、白德兵臨清淵城下。

  在元安秘密與城中官吏聯絡下,清淵縣令於當夜,帶著縣丞、縣尉等二十餘小吏,以及數十名衙役,劫持了司馬交派來駐守清淵的主將,逼迫其開城投降。

  八月十六日

  元安不費一兵一卒,使得晉軍駐紮在清淵,用來防備側翼的三千人,皆降。

  八月十九日

  元安動身,繼續向北,支援廣平戰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