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涼州叛軍亂天下
十月
經過一個多月的不間斷,長時間的攻擊,下曲陽終於被攻破,此役漢軍斬首數萬,俘虜十餘萬,黃巾軍首領張寶死於亂軍中。
自此天下範圍內的大的黃巾軍勢力被平定,只剩下一些威脅縣城的小部賊寇,其中有兩部比較大的,
如青州的管亥、管承在泰山,冀州的張牛角、范楷在黑山,所部不過萬人,只因為處於群山之中,朝廷剿滅不得。
十一月
天下黃巾,皇甫嵩一人鎮壓之泰半,他憑藉此功威震天下,為了防止常山郡的黃巾餘孽出山為禍,
劉宏任命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並晉封他為槐里侯,食槐里、美陽兩縣的租稅,食邑共八千戶。
而在平定黃巾中立功的眾將也各有封賞,騎都尉曹操被任命為濟南國相;佐軍司馬孫堅晉升為別部司馬;
遼西太守公孫瓚升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帶領本部騎兵,進駐烏桓屬國,監視投降大漢的烏桓首領貪至王。
平民劉備被任命為安憙縣縣尉,公孫瓚告訴他這可能有當時得罪皇甫嵩的原因。
雖然心有不甘,但是劉備還是接受了朝廷的任命,遣散了大部分鄉勇,只帶著幾十名騎兵,關、張以及簡雍、白近四人前往安憙縣上任。
安憙縣位於中山國,是中山王下屬的縣,由於東漢的諸侯王已經失去了管理國內行政事務的權利,所以除了白國以外,全天下的郡縣官吏、諸侯國國相都是由中央朝廷指派。諸侯王只有收取賦稅的權利。
另外關於州牧的設置,是由太常劉焉向劉宏提出的建議。
劉焉原是幽州刺史,因為剿滅幽州黃巾的功勞,加上是漢室宗親,因此被擢升為太常卿。
當今天下雖然沒有了大的叛亂,但是零零星星的小叛亂,以及遁入山林的黃巾餘孽,還是多如牛毛。
特別是在在一些多山的郡縣,與外界聯繫的通道,幾乎都被黃巾餘孽阻隔。而朝廷又不可能派出中央禁軍去地方剿滅,殺雞焉用牛刀。
而當地郡縣又沒有能力處理,因此,為了剿滅地方上的叛亂以及山林中的黃巾餘孽,太常劉焉就向劉宏提議恢復前漢的州牧制度,改刺史為州牧。
給予州牧招募士卒,勘定賊寇的權利,這樣,朝廷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一錢一糧,解決地方上的黃巾餘孽。
而且各州的州牧都是漢室宗親,天然與陛下是一起的,絕不會和地方上的豪強大族一樣,與當地的賊寇勾結。
劉宏思索一番後,贊同了劉焉的建議。正好朱儁此時正帶兵與黃巾餘孽在南陽郡的宛城鏖戰。
而荊州多山地,沼澤,蠻族又不聽話,常常與黃巾賊一同作亂,於是為了平定荊州的叛亂,劉宏就任命八駿之一的劉表為荊州牧,同時任命劉焉為益州牧、黃琬為豫州牧。
十一月
冀州牧皇甫嵩上表冀州今年遭受戰亂頻繁,百姓多流離失所,沒有辦法在土地上生產,故而根本就收不上來賦稅,請求朝廷免賦一年,用來贍養饑民。
劉宏認為皇甫嵩的上表十分合理,准許了他的請求,並同時下令大赦天下,改今年的年號為「中平」意為平定了黃巾賊。
由於劉宏的大赦,在牢獄中的董卓也因此被赦放了出來。
十二月
涼州發生叛亂,胡人北宮伯玉和先零羌起事,共擁漢人豪強邊章、韓遂為帥,攻殺護羌校尉泠徵、金城太守陳懿。
中平二年
正月
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等人以「討伐宦官」為名,率領數萬騎兵,進犯三輔,侵逼漢室園陵。
劉宏面對又一次反叛的涼州,且這一次居然被打到了先帝陵寢,大怒不已,好在之前白王進獻了一批錢糧,要不然自己就沒錢出兵了。
於是下令免去皇甫嵩的冀州牧之職,讓他回鎮長安,保衛皇家園陵,以左車騎將軍的身份,領軍出征。
這時候司徒袁隗推薦才從牢獄中被釋放出來的董卓,因為他久在涼州,熟悉涼州軍事。董卓便成為了皇甫嵩的副將,拜為中郎將,重新掌兵。
四月
南陽黃巾被右中郎將朱儁平定,朝廷任命朱儁為右車騎將軍。
朱儁率兵回京後,又被劉宏任命為光祿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戶,改封錢塘侯,加位特進。之後由於母喪離職。服畢起家,任將作大匠,轉任少府、太僕。
七月
朝廷軍與涼州叛軍在右扶風展開多次戰鬥,但是由於叛軍數萬人都是騎兵,來去如風,又有涼州漢人豪強的幫助,使得皇甫嵩部多次與叛軍作戰,都沒有奈何得了他們。
反而教他們越發的壯大,讓邊章、韓遂等人的實力進一步擴大,擁有十萬之眾,天下為之騷動。
劉宏見皇甫嵩奈何不了叛軍,反倒讓其壯大,心生不滿,又有張讓、趙忠在一旁進獻讒言。
最後下令召回皇甫嵩,並收回他的左車騎將軍印綬,削奪他的食邑封戶六千。改封都鄉侯,食邑二千戶。
因為平定黃巾軍後,皇甫嵩成為冀州牧,見到中常侍趙忠在鄴縣的住宅超過了規定,便上奏皇帝予以沒收。
之後中常侍張讓見他在下曲陽時送了使者錢財,認為他與段熲一樣,是一個予取予求的將領,便向他索要五千萬錢,被皇甫嵩拒絕,心懷怨恨。
為了擋住涼州叛軍的攻勢,劉宏任命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接管三輔軍區事務。
執金吾袁滂為副將、董卓為破虜將軍、周慎為蕩寇將軍。同時奏請在平定黃巾時爭露頭角的別部司馬孫堅以及善於軍事的陶謙為參軍。
張溫抵達長安後,下令召見董卓。但是董卓自持是司徒袁隗的人,又是涼州的老人,便姍姍來遲。
張溫大怒,怪罪於董卓,可董卓卻處處反駁,還言語有所冒犯,參軍孫堅見狀,勸張溫趁機殺掉董卓,以此立威,然張溫以初來乍到,需要董卓西征的經驗為由拒絕。
之後朝廷軍十數萬與涼州叛軍在美陽縣對峙,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
十一月
天有流星划過,光芒照進叛軍軍營中,驢馬都嘶鳴起來,叛軍多是胡人,認為這是不祥的徵兆,便準備退兵。
董卓久在西涼,自然清楚胡人的習俗和想法,認定叛軍必定會撤兵,便率本部兵馬與右扶風鮑鴻一同出擊,大破叛軍,斬首數千級而還。
叛軍敗回涼州金城郡榆中縣,張溫認為這是難得的機會,應該趁著敵軍立足未穩,己方大勝之勢,率軍追擊。
於是以派遣周慎率三萬人隨後追擊,董卓本著軍人的直覺,提議領兵前去接應周慎,但是張溫對董卓的冒犯還心有芥蒂,不同意,反而讓董卓率三萬人討伐先零羌。
最後張溫派出有六路人馬,其中五路人馬,包括周慎都以失敗告終,唯獨董卓的軍隊全員班師,屯兵於右扶風。
中平三年
三月
朝廷因功封董卓為斄鄉侯,封邑一千戶。
而張溫因為將涼州叛軍趕出三輔地區,而被免除了敗軍之責,反而被劉宏任命為太尉,開了三公不在朝的先例。
十月
張溫受到朝廷的徵召,返回雒陽。
同月
涼州叛軍內部發生火併,韓遂殺死邊章等人,擁兵十多萬,進圍隴西。
中平四年
四月
涼州刺史耿鄙、漢陽太守傅燮被韓遂等人所殺,涼州大亂。同月,張溫因寇賊未平而被罷免。
還不等劉宏對涼州的事情做出什麼反應,漁陽郡人張純、張舉聯合烏桓叛軍在幽州發動叛亂,,斬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掠奪幽、冀。
權衡利弊之下,劉宏決定先放棄涼州的軍略,以守勢對待,反倒是張純等人的叛亂刻不容緩。
但是朝廷的中央禁軍大部分都屯駐在三輔地區,預防涼州的叛軍再次進犯,因為手中無人可用,劉宏便命令中郎將、烏桓屬國長史公孫瓚率本部兵馬,冀州、幽州各郡縣配合平叛。
同時任命宗正劉虞為幽州牧,配合公孫瓚平定張純與烏桓的叛亂。
除了戰亂,各種擁立天子,取代劉宏的政治事件也不斷湧現,例如:王芬試圖擁立合肥侯、閻忠說服皇甫嵩自立等事件此起彼伏,雖然最後都沒有得逞,但是這也讓劉宏逐漸從西苑享樂中走了出來。
五月
為了彌補禁軍遠在長安,不能保護自己的空缺。再加上大將軍何進掌握了左右羽林,軍權越來越重,深感危機感的劉宏在西苑設立了「西園八校尉」,就連何進也要聽其調度。
因此對這些禁軍給予了很高的寄望,甚至自領這支軍隊的長官,封自己為無上將軍,同時任命自己最信任的宦官,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代替自己統領其他七校尉。
又為了保持戰鬥力,任命了許多世家出身的校尉,如袁紹、白興、曹操等都憑藉著家世,分別被任命為佐軍校尉、下軍校尉、典軍校尉。
中平五年
十月
劉宏在雒陽平樂觀舉行閱兵儀式,騎馬持劍檢閱新設立的西園軍。
同月,青州徐州黃巾起復,攻打郡縣。劉宏派出西園軍中的下軍校尉白興領兵討伐青州黃巾,並任命陶謙為徐州刺史,鎮壓徐州黃巾。
十一月
涼州叛軍在不斷攻伐中,終於推出了一個首領,於是叛軍在首領王國的帶領下,包圍了右扶風的陳倉縣。
劉宏只得重新啟用皇甫嵩,任命他為左將軍,督領前將軍董卓,各率兩萬士兵前往拒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