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亂政,君臣離心
建光元年
距離劉祜登基已經過去了十六年,三月,壓制了劉祜十六年的鄧太后終於去世了,在為鄧太后出完殯。
三月二十三日
劉祜追尊父親清河孝王劉慶為孝德皇,母親左小娥為孝德後,祖母宋貴人為敬隱皇后。
又將嫡母耿姬的幾個兄長都授予牟平侯,其後又接連升職寶監、羽林、左軍、車騎等官,一個月內連跳四級。
同時封祖母宋貴人的四個兄弟為列侯,宋氏一族擔任卿、校、侍中大夫、謁者、郎吏者達到十多人,又將妻子閻皇后的兄弟閻顯、閻景、閻耀一併封為卿、校,掌管禁軍。
幾個月的時間裡,形成了一個與劉祜密切相關的外戚集團,並著手開始驅逐鄧太后的勢力。
不僅如此,劉祜還倚重自己的乳母王聖,不僅放任她隨便出入宮廷,而且王聖為人奢侈暴虐,貪污受賄,煽動內外,干預政事,無惡不作。
甚至依仗對劉祜的養育之恩,將一位因為得罪了她的一千石大臣下獄,折磨致死。
七月
有幾個以前受過太后懲罰的宮人誣告太后兄弟鄧悝、鄧弘、鄧閭陰謀廢漢安帝,另立平原王為帝。
劉祜立即下令將鄧悝等鄧氏族人判為謀反罪處死,而鄧騭因不知情,被免官歸郡。但是卻被當地的郡縣官員,暗地裡受到不明勢力的指示,逼迫致死。
鄧騭無罪而遇害,整個朝堂如同燒開了的水,大臣們憤怒不已。因為在鄧太后掌權的日子裡,朝臣和鄧氏外戚形成了極其良好的合作關係,多有朝臣受其恩惠。
特別是鄧騭,作為外戚首領,不恃權而傲,對待群臣謙虛有禮,接連多次推受朝廷冊封的爵位,引得了朝野的一片稱譽。
如今鄧騭下場如此之悽慘,劉祜如此肆意逼殺權貴,讓群臣感同身受,仿佛下一刻無故被殺的就是自己。
所以由大司農朱寵牽頭,司空袁敞、司徒楊震、太尉白致三公聯名,九卿百官大多附上姓名,上疏:
「和熹皇后有聖善之德,是大漢的文母。鄧氏兄弟忠孝,同心憂國,是王室的依賴。他們功成身退後,還將自己的封地讓給賢者,這是歷代的外戚都沒有能與之相比的。然而卻遭受誣陷,七人遇害身亡,有違天理人倫。應該妥善安葬他們,告謝亡靈。」
甚至於大司農朱寵抬著自己的棺材逼迫,因為鄧騭曾經對朱寵有大恩。
但是劉祜一意孤行,並不聽從,反而將帶頭的朱寵罷官歸鄉。
但是事態已經超出了劉祜的預計,他的獨斷專行引起了所有大臣的恐慌,就連一向支持他的袁敞都不得不為了保住性命,與群臣同進退。
七月十二日
在有心人的煽動下,整個雒陽城的百姓都聚集在南宮門前,要求為鄧氏鳴冤。
而劉祜身邊的百官也不斷的勸說他,以民為主,順從民意,不然恐怕會激起民變。
迫於內外壓力,劉祜不得不將鄧騭等人妥善安葬於北邙,將被流放的鄧氏子弟召回京師洛陽,還下令將王聖驅逐到宮外居住,不得擅自進入宮中。
而這一次的逼宮,讓劉祜警惕起了朝臣的力量,於是她越加的倚重順從自己的外戚和宮內的內侍,還安撫了群臣中的主要大臣。
直言自己都是受到了王聖的蠱惑,還請各位愛卿忠貞執守,不要誤會。
然後又暗地裡加大對汝南袁氏的拉攏,準備將抱成一團的朝臣勢力分解。
到那時白致對此早有對策,因為渤海袁氏才入朝不久,如今只是一個九卿之位,根本不能與袁敞相抗衡,所以支持弘農楊氏與其對抗。
延光二年
距離劉祜親政已經過去了三年,而群臣也徹底發現了劉祜是個什麼樣的君主。
不僅是言而無信,在建光二年,又重新將王聖召回宮中,甚至更加倚重她。
不僅如此,內宮婦人當政,還引申出了宦官的當權,藉助劉祜將政務都交給王聖的女兒王光,幾個成為中常侍的宦官經常指使尚書台的政務運行,並憑藉權利收受賄賂,買賣官職。
整個大漢朝堂烏煙瘴氣,大臣們不能專心履行職責,經常會受到來自宮內的壓力,這讓地方上的兼併行為越加的猖獗,甚至於與宦官勾結,地方官吏不能制。
而群臣對此也為之奈何,因為司徒袁敞已經被劉祜收入囊中,使得群臣不能團結起來,總是會被劉祜針對。
如今劉祜又要在國庫資金短缺的情況下,為乳母王聖大規模修建宅第,據說占地有兩個雒陽坊市那麼大。
其屋舍毗連不絕,雕修繕飾,窮極巧伎,攻山採石,負責建造的大匠左校別部將作合幾十處,轉相迫促,花費達到了數億錢。
而已經成為太尉的楊震連續多次進諫,但是都被劉祜留中不發。
負責建造的中常侍樊豐、侍中謝惲等見楊震連續進諫都沒有被皇帝採納,於是越加的無所顧忌。
甚至於假造詔書,調發大司農府的錢穀、司空府的材木,各自修建起家舍、園池、廬觀,勞役花費無數。
以致於本就捉襟見肘的國庫越加的空虛,幾乎將和帝時期數年的積累,揮霍一空。
五月
劉祜竟然想要以太子劉保行為過惡,不宜處太子之位為由,行廢黜太子之事,大將軍耿寶秉承閻皇后意旨,力主廢黜劉保,因為劉保之母只是一宮女,死於閻皇后之手,唯恐劉保登基報復,故而極力主張廢黜太子。
但是遭到以楊震為首的群臣竭力反對,太常桓焉、廷尉張皓更是反對道:「太子生年未滿十五,過惡尚未及身,望陛下為太子選德行高操的師傅,輔導以禮義,自然行為有方。」
劉祜並不願意順從群臣的意思,甚至於在幾名被楊震揭發罪行的宦官的誣告下,將楊震逼死。
楊震一死,群臣與劉祜的關係降到了冰點,群臣開始極力的不合作與劉祜相關的事情,使得劉祜想要做任何事,都需要運用皇帝的權威強行推行。
延光三年
劉祜強行通過廢黜太子劉保的旨意,將其封為濟陰王。但是卻因為沒有合適的子嗣,因此沒有立太子。
在太傅白致的推薦下,渤海人,九卿之一的袁客成為濟陰相,其餘大臣也紛紛推薦得意學生成為濟陰國的官吏,濟陰王劉保麾下一時間人才濟濟。
延光四年
劉祜不喜歡雒陽陰沉的氣氛,於是攜同閻皇后和貴戚南下遊玩,三月,行抵宛城,忽然得病,身體時冷時熱,病勢沉重,只好下令回京。
車架抵達葉城時,已呈彌留狀態。他想囑咐後事,已經說不出話來,只能睜眼盯視著皇后,慢慢死於車中,終年三十二歲。
閻皇后不敢對外宣布劉祜駕崩的消息,所在上食、問起居與往常一樣,一直隱瞞回到宮中。晚上才發喪。
劉祜崩逝,最高興就是群臣,有大臣紛紛說要給劉祜上惡諡,但是被司徒袁敞和司空白竟勸住了,畢竟劉祜並沒有大規模屠戮群臣,而在位期間,運氣奇好,竟然沒有大的災害,使得多次揮霍國庫,都被第二年的豐收給填補回來了。
因此不能開惡意上諡的先河,要不然會打破群臣和後世皇帝的默契。
於是經過三日的討論,決定為其上諡「安」,是為孝安皇帝。
已經成為閻太后的原閻皇后,還想為劉祜立廟,但是被群臣給懟了回去,又想要學習劉祜,用自己太后的權勢強行通過,並成功下發了詔書,但是卻沒有一個諸侯王響應,這件事最後只得不了了之。
由於劉祜沒有立太子,因此閻太后臨朝攝政,第一道命令就是任命大鴻臚閻顯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閻太后想要長久獨攬朝政,與閻顯等人在宮中定下計謀,準備迎立北鄉侯劉懿為帝。
而劉保因被廢黜,故而不得上殿親臨劉祜的靈堂參與喪禮,在府邸悲號不食,使得內外百官都為之哀痛不已。
閻太后還在和群臣就是否迎立北鄉侯劉懿為帝爭論不休時,傳來劉懿病重不起的消息,閻太后緊急結束了朝會。
而此時閻顯兄弟和宦官江京等人都在待在劉懿身邊服侍,夢想著隨時作為從龍之臣。但是江京對於劉懿的身體感到擔心。
於是江京將閻顯帶到沒人的地方對他說:「北鄉侯一病不起,國家繼承人的事應該及時確定。
先前沒有立濟陰王劉保,如果立了他,以後必定要怨恨我們,因此絕對不能讓他找到機會,故而我們為什麼不早做準備徵調其他王子,從中挑選立為皇帝的人呢?」
閻顯認為十分有道理,立馬去到太后宮中,對閻太后道:「如今北鄉侯病重,恐不能起復,不如徵調濟北王、河間王的王子,並緊閉宮門,屯兵自守,以防不測。」
閻太后同意了,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是,就在當天夜裡,劉懿突然去世。他們惶恐不已,只得秘不發喪,並急令讓宦官江京、劉安、陳達等立即快馬加鞭,將濟北王、河間王王子帶回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