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光緒:朕覺得朕又行了
在御前會議的末尾,于式枚毅然挺出上奏,帶給在場官員不小的驚訝。
不少人紛紛側目,一個學政,想必進奏內容一定與教育有關,能有什麼高見。
光緒此刻內心忽然有一絲顫動,難道說是李奇維回來了?
他現在對李奇維了解的一清二楚,自然知道對方已經回國,且就住在廣州。
光緒看了看慈禧,發現她沒有任何反應,於是開口說道:「於愛卿有何事要奏。」
于式枚上前一步,微微躬身,朗聲道:「適才聽太后對於教育改革一事,針砭時弊,鞭辟入裡。」
「微臣豁然開朗,有醍醐灌頂之醒悟。」
「微臣是廣東學政,雖資質愚鈍,不敢妄談教育改革之大事。」
「然我大清國地大物博,人才濟濟,不乏有天資聰穎之輩,對於教育有獨到的見解。」
「微臣在廣州上任後,恰逢陛下諭旨親點管學副大臣李奇維,對方托我帶來一份教育改革綱要。」
「請太后和皇上聖覽,以安人心。」
「微臣私以為,李奇維乃有學之人,可勝任管學副大臣一職。」
說罷,他雙手高舉材料,靜靜等待。
而東暖閣內的大臣,聽到李奇維的名字後,全都表情微變,面色不一。
就連袁世凱也眼神微眯,他知道自己手下有個管帶是李奇維的大哥。
或許可以藉此召見李奇維。
他已經從洋人教官那裡,知道李奇維在國外有巨大的名氣。
不誇張地說,比他袁世凱的名字要大多了。
然而,在場所有人都知道,慈禧太后可是不喜李奇維的,還說他是孫猴子。
因此,場面陷入平靜,大家不敢再竊竊私語。
慈禧接過李奇維的摺子後,便打開隨意翻了翻。
誰知這一翻,內心卻受到不小的震動。
李奇維的摺子和她平時審的摺子完全不同,開頭沒有一大段的廢話,也沒有任何虛詞。
各種學校數量、課程數量等,用的都是具體的數字,讓人信服。
不像其他大臣,動不動就千啊萬的,你問他具體是多少,就支支吾吾。
慈禧肯定不會全部看完,但僅僅這匆匆一撇,就知道李奇維是肚裡有真貨的。
她其實既不是喜歡李奇維,也不是厭惡李奇維,而是完全不在乎。
要不是之前光緒力薦對方,慈禧壓根就記不住李奇維是何人。
能在她的心裡掛上號的,起碼也是袁世凱那一級別的。
然而今天,李奇維的名字卻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是大清國的官員都像他一樣,奏報國家大事,那政務一定會更加暢通無阻,清晰易懂。
可惡那幫油腔滑調的老傢伙,全都是不粘鍋,想的都是怎麼保全自身,而不是解決問題。
慈禧內心有點生氣。
「去,把摺子送給皇帝看。」
說完,李蓮英小心謹慎地走到光緒面前,呈上摺子。
光緒此刻內心已經開始激動了。
太后看完李奇維的摺子後,沒有說話,那就代表至少沒有問題。
不然,早就金口一開,徹底否定了。
他翻開摺子後,本來以為李奇維只是隨便講點國外的教育情況,畢竟他就是在那裡留學的。
結果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光緒越看表情越震驚,越看內心越震動,到最後甚至連手指都在顫抖。
太好了,寫的實在太好了。
這才是好摺子!
李奇維的教育改革綱要思路清晰,目標明確,而且還對具體任務進行步驟分解。
可以說,光憑這份奏摺,下面的官員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此時,光緒就跟大夏天喝了冰鎮西瓜汁一樣,渾身通透舒爽。
他在內心瘋狂吶喊:看到了嗎,你們都看到了嗎,這是朕慧眼如炬,才能發現的大才。
光緒覺得他又行了。
之前的變法一敗塗地,然而事實證明,他的眼光沒有問題,錯的是這個朝廷,錯的是不敢說的那個人。
難怪太后一言不發,想必她也找不出李奇維摺子中的不妥之處。
因為這份摺子無論怎麼看,都是為大清著想,對大清十分有利的。
光緒雖然內心極度激動,但面上卻沒有任何表情。
他只是淡淡笑道:「朕認為這份奏摺很好,諸位愛卿都可以互相傳閱看一看。」
說完,小太監首先將摺子遞給了慶親王奕劻。
奕劻眉頭微皺,他之前聽羅福玉提起過這個名字,不過並沒有放在心上。
然而今天卻不一樣了,看來太后和皇上都對這個李奇維很滿意。
奕劻十分忌憚漢族精英,在他的心裡,這些漢族大臣想的永遠是如何推翻大清,怎麼可能為大清好。
因此,對於編練新軍,雖然是袁世凱負責,但他奕劻才是正職,防的就是漢臣掌握軍權。
如今教育領域,又出了李奇維這樣的人物,令奕劻感到一絲緊迫。
但是不管他怎麼看,李奇維的這份奏摺,都沒有任何私心,確實是為大清國著想的。
甚至對方連思想管控這一點都考慮到了。
和那些在民間偷偷成立各種學社的叛賊完全不同。
奕劻心中納悶,難道這李奇維真是我大清的忠臣?
不過,他也沒有太在意,說到底,只是教育而已,又不掌握真正的力量,對大清的統治沒有實質影響。
袁世凱才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
此人自從小站練兵後,在新軍中的威望越來越高,不得不防。
奕劻內心一通分析,便把奏摺還給小太監,然後依次傳遞下去。
袁世凱看完後,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果然是一位西學人才。
單憑這份摺子,他就判斷出李奇維在國外絕對不是隨便混了幾年,而是深刻研究了國外的教育體制。
對此,他內心大為讚賞。
最關鍵的是,李奇維是漢族男兒,用起來放心。
對於李奇維這種西學才俊,袁世凱是有招攬心思的。
哪怕給自己當個幕僚,以後也不至於對國外的事情兩眼一抹黑。
那些從德國購買的武器裝備,袁世凱一直覺得自己被坑了,但是他又不懂。
人家說材料不同,性能不同,你也沒辦法驗證。
大清可沒人知道怎麼區分材料的不同,這是科學技術的領域,正是大清的短板。
於是,袁世凱想見李奇維的興趣更濃了。
接著,榮祿、王文韶、鹿傳霖等人依次看完,心中都默默讚許。
顯然,李奇維的改革綱要得到了大佬們的一致認可。
因為他沒有損害到各位大佬的利益,而且還有利於國家,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李奇維提倡成立學部,也在情理之中,連商部都快要成立了,學部也應該有。
然而底層不少官員,還是內心有點抱怨的。
尤其是傳統六部體系,他們現在的權力越來越小了,全都被新部門分走了。
關鍵這些新部門還和六部平級,互相不能干涉。
很快,在場的所有官員都看完了李奇維的摺子。
光緒看著眾人的表情,臉上終於露出明顯的笑容。
「諸位,伱們認為李奇維的建議是否可以推廣。」
「朕以為,可以先讓他成為代理管學副大臣,等到學部事宜確定後,再做定奪。」
「朕知道,你們中有不少人對李奇維有意見,認為他年紀輕輕,憑什麼就能當此大任。」
「但是英國駐清公使薩道義爵士,曾對我說過,憑藉李奇維的成就,他若是英國人,甚至可以當教育部長。」
「對應我大清的職位,那就是一部尚書,可見西方國家對他的重視。」
「如此人才,毅然回國,報效我大清,朕豈能不重用。」
底下眾臣看著光緒在上面侃侃而談,內心各懷心思。
有人認為皇帝又開始跳脫了,覺得自己又行了,看來他對於變法依然不死心。
不過今天李奇維的摺子,確實讓皇帝展現了一部分權威,畢竟人是他舉薦的。
高層的鬥爭,從來不是耍小手段,而是看你實打實的成績。
威望這種東西,就是在做成一件又一件大事後,逐漸積累起來的。
如果你幹啥啥不行,就算是皇帝,也得不到臣子的真心擁護。
當然也有部分人冷眼旁觀,不表態,不參與。
幾年前的事情歷歷在目,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
別看皇帝現在意氣風發,真要是惹怒了太后,恐怕下場會很慘。
所以,對於李奇維,不少人是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就在一旁看戲。
反正教育自成體系,和他們也產生不了什麼交集。
然而,在袁世凱等真正大佬的眼中,卻看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現象。
皇帝好像變了,變得有策略,有膽魄,又懂得隱忍。
朝堂的局勢朝著撲朔迷離的方向走去。
沒有在乎群臣的想法,光緒到最後,還非常謙卑地來一句,「請親爸爸定奪。」
慈禧本來就比較滿意這份計劃,現在正好給皇帝一個順水人情,彰顯她只是聽政,而不是專政。
「皇帝你做決定即可。」
光緒大喜,當即就要求奕劻等新政大臣,立刻著手處理此事,繼續深入推進新政。
群臣高呼:「為大清賀,太后聖明,陛下聖明。」
感謝【20206726】的打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