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流程標準

  第18章 流程標準

  很快大伙兒該幹啥幹啥去了,老譚把王淑蘭、崔凱、李旭三人留下。

  「還沒完事呢,別著急走。」老譚說。

  「還有啥事?」崔凱一臉疑惑地問。

  「現在知道疙瘩湯咋做好吃了是不,那我問一下,如果現在客人點疙瘩湯怎麼做?」老譚問。

  三人剛學完都知道咋做,納悶老譚為啥這麼問,有些不解其意,你瞅我我瞅你的那意思誰先說。

  老譚直接問王淑蘭:「王姐,現在你接到一個疙瘩湯單子,怎麼做?」

  王淑蘭說:「叫負責的和面,切配料,全都準備齊了拿到崔凱這,他做。」

  「好,沒錯。那我問你,從接到單子到全部配完需要多長時間?」

  王淑蘭想了一下,說:「八分鐘。」

  「好,八分鐘。你們面點配完送到崔凱這。崔凱,到你這多長時間能做出去?」

  「要是沒有別的菜的話五分鐘就能做出去。」崔凱說。

  「好。但你們忽略了一個步驟,酥雞呢?誰醃?誰炸?誰切?也是現來現做?要是這樣的話我估計一個小時也做不出去。」老譚說。

  是呀,還有酥雞呢,怎麼把它忘了。王淑蘭和崔凱互看一眼,開始考慮酥雞的事。

  他倆現在想的都是各自的事:王淑蘭想醃雞肉和炸應該由崔凱負責。崔凱想疙瘩湯是主食,所有準備工作應該由面點完成,包括酥雞,他負責做就行了。

  兩個人想得都沒錯,往往是都沒錯的情況下才耽誤工作。

  老譚清楚倆人咋想的,在廚房幹這些年,太了解廚房人的心理了。

  「現在麵疙瘩解決了,如果再把酥雞問題解決了,那疙瘩湯八分鐘上去是可能的。

  來,咱們現在捋一捋,把流程做出來,標準定下來,這樣工作才好干。」老譚說。

  三個人沒說話,等著他往下說。

  「第一步是面點和面。每天早上和出二十份的,拿到崔凱這,崔凱負責全部漏出來,然後用涼水投涼,送回面點;

  第二步,面點把投涼的麵疙瘩分好裝袋,裝保鮮盒,進保鮮櫃保管;

  第三步,面點負責切好架豆王和土豆丁,送到崔凱這,崔凱負責炸好,然後送回面點保管;

  第四步,崔凱負責醃漬雞腿肉並炸好、切好,送面點保管;

  第五步,面點備好西紅柿和小白菜。

  第六步,菜單下來後,面點按照投料標準把主輔料全部備好,送到崔凱這裡製作。

  這是整個疙瘩湯的製作流程,按著這個流程操作不會出現壓菜催菜現象。我說得清晰不?」

  「清晰。」三個人同時回答。

  「王姐,疙瘩湯的標準就按今天的來,記住了吧?」老譚問。

  「記住了,放心,回去我就教她們。」王淑蘭回道。

  「好!」老譚滿意的點了點頭,接著說:「我把疙瘩湯的流程和標準形成文字列印出來,做成標準菜譜,以後就按照這個標準來。」

  老譚相信改進後的疙瘩湯能夠熱賣。他倒不是想用疙瘩湯來打開局面,而是通過疙瘩湯向廚房傳遞一個信號——以後每道菜都要有流程標準,嚴謹做工,精求細節,出去的都是精品。

  現在八十道菜品,他要一道菜一道菜的研究、提升、進行規範,從選料、刀工、切配、投料、輔料搭配到初熟加工、烹飪技法、火候味道再到餐具的選擇等各個環節進行細化,做出流程標準。

  這是一項繁複而細緻耗時的工作,艱巨且任重而道遠,沒三個月下不來。

  下不來也得干,這是總廚的職責,這一點他非常清楚。

  嗨,話說回來老譚在餐飲業摸爬滾打了十六年,按理說他這個年齡的廚師大部分都自己開飯店了,不開飯店也都是在餐飲業有所建樹,成績斐然。

  只是他重新回到省城,什麼都得重新開始,要想在省城站穩腳打開局面,必須把接手的第一家店做好,做到省城餐飲人的認可才行。

  要想做到這一步必須把基礎打好。

  老譚的計劃是這樣的:先給目前所經營的菜品規範升級、提升質量,也就是所說的做出流程與標準。

  然後增加具有農家風味的土菜,如農家炒乾菜、地瓜皮炒雞蛋、干椒皮炒拆骨肉,老家豆腐等等。

  另外川湘菜現在做得不夠地道,需要加強。他準備把小炒黃牛肉和乾鍋菜上去,豐富川湘菜品種,做出特色。

  上小炒黃牛肉的話需要從長沙發貨,他想先和王剛溝通一下。

  等涼菜方面已經定好了上農家手工製品,現在就等後面的小廚房完工了。

  規範菜品是個水磨功夫,著急不得,老譚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菜品問題這麼解決局,剩下的是技術力量的問題。廚房除了李旭、李忠清和李華清哥倆兒技術好一些,其餘幾個廚師都不行,等四個貼廚就不用提了。

  但引進好的廚師費勁,他也沒考慮,原因和王剛說的一樣——工資太低沒人來。

  沒辦法只能用現有的廚師,技術不行教唄。如今菜品都分配到了個人頭上,不求別的,只求每個人把自己負責地菜品做好做精就行,這是他最基本要求。

  至於整個廚房的管理沒啥大事,現在是他和王剛一起管,真正管的是他,王剛負責外圍。但做什麼決定不能把王剛落下,畢竟廚房是人家一手建的,幹這些年了,屬元老級人物。

  這一點老譚明白,都是干廚房的有些事不用多說。都是給老闆打工的,彼此之間沒什麼利益之爭,道理在那明擺著,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老譚找到王剛和他說出自己的計劃,王剛非常認可,把大方向定好之後老譚說了從長沙進黃牛肉的事。

  「那就進唄,進原料這事不用跟徐總說,你看他在工資上摳,在原料上捨得花錢。進什麼原料,在哪進他不管,就一個原則,把菜做好就行。」王剛說。

  「那就好,我把電話號碼給你,你直接跟長沙聯繫,需要進啥我拉個單子。」老譚說。

  「行譚師傅。還有我發現老式鍋包肉現在賣得火,咱家也做唄。」

  「行呀,現在人們不愛吃用番茄醬做的,吃來吃去又吃回去了。」

  「老式鍋包肉我沒學著,是不是得用土豆粉?」王剛問。

  「嗯,是土豆粉,回來自己漲發。好像咱們省城沒有,得在吉林發貨。」老譚說。

  「明天我拉完水泥沙子出去打聽打聽,有幾個哥們兒現在做的就是老式鍋包肉,問問他們從哪進的,咱們也進點兒。」

  「好,這事你辦,進回來我就著手改進做法,這我強項。」老譚笑道。

  「譚師傅,只要是菜的事你就放手干,需要啥吱聲,別看我做菜不行,干別的、掏蹬點兒東西還行,這我強項。」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