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增俸祿,設政審制度

  朱厚照解讀宣言內容,明確發展目標與實現辦法,各部都領了差事。

  吏部主抓吏治考核,並將招撫流民數量、新墾荒田畝、文教等作為考核業績指標;戶部主抓一條鞭法與新商策推行事宜;工部需要興建百萬倉、疏浚河流,並修繕、建造一批水利工程。

  兵部重點負責軍隊裁汰與招募事宜,以邊關重鎮為主,力爭最快增強邊鎮戰力,督促海軍建設;禮部負責文教、科舉、武舉事宜,並領旨推動國子監革新,那些上了年紀、多年沒出路的老監生可以去信訪局辦差了,青壯主導的國子監將會成為常態;刑部與大理寺也沒閒著,需要推動《大明律》修改與完善,並督促地方處理積壓案件……

  督察院負責監察天下,與信訪局形成了監督兩條線,內閣負責統攬全局,協助六部九卿推動各項事宜。

  就這樣,朱厚照完成了中興元年的布局與任務安排。

  兩日後,朱厚照在戶部、內閣共同擬定的新官員俸祿基礎上做了調整,形成了全新的俸祿標準,簡而概之就兩句話:

  正一品至從四品,月俸翻三倍。

  正五品至從九品,月俸翻兩倍。

  四品作為分割線,這個標準正好將正四品的知府納入三倍範疇,月俸自二十四石調整為七十二石,正七品知縣從月俸七石五斗,調整為十五石。

  此俸祿標準一出,滿朝文武驚喜不已,但也有官員表示擔憂。

  張子麟反對新俸,陳言道:「為官非是求利,如此厚祿豈不是偏離為官之道,官員自當兩袖清風,一心為國為民……」

  這是個好官。

  可惜觸了眾怒。

  百官見朱厚照沉吟,似乎想要收回成命,一個個急忙跳出來哭窮,京師米貴,大家都快揭不開鍋了,你張子麟摻什麼亂。

  張子麟堅定反對,被人罵急了回道:「無功不受祿這等話沒聽說過嗎?何況如此高俸祿,朝廷相對去年要多花不下二三百萬石糧,如此大的缺口如何來補,難不成諸位想要領香料?」

  此言一出,朝堂安靜了。

  朱棣時期,也不知道是南征北戰打多了,還是鄭和下西洋帶來的寶貝都被藏起來了,總之,朝廷缺錢,缺到了給官員發俸祿都發不出來的地步,索性變通了點,只發一部分糧食,剩下一部分發香料、蘇木、胡椒。

  領點胡椒回去吃頓好的,味道很不錯的。

  蘇木也是好東西啊,實在不行你打成拐杖,那也是能節省一筆花銷的……

  官員不認,但也無它法。

  畢竟朱棣不想做買賣,只好用這種方式逼迫官員做買賣了,在那段時日裡,許多官員下了衙署就擺地攤,吆喝兩嗓子,將手裡的香料換成糧食扛回家去……

  那段時間的香料很多,貶值得很嚴重,以至於官員根本兌換不到缺口的俸祿。

  現如今大明雖是奇缺香料,可問題是,朱厚照也開始打造寶船了,萬一哪天發不出來俸祿了,弄十幾艘寶船的香料過來當俸祿發,那大家領還是不領……

  戶部尚書孫交見朱厚照看了過來,走出來安撫了人心:「官俸之薄已是百餘年,官員中想要守清廉都難,如今朝廷改了俸祿,給官員了立身之本,也好能從容辦事,不至因些許錢糧拮据到貪腐虐民,何況這數目算不上厚俸吧?」

  張子麟反問:「憑空多出如此多錢糧缺口,戶部可有能力應對?」

  孫交想了想,認真地回道:「十年內應沒太大問題,不妨先試行十年,若十年之後國庫充盈,便繼續推行,若十年之後國庫困頓,便酌情減少。」

  戶部是有底氣的,底氣就在於劉瑾、焦芳、劉宇等巨額貪污,天下多少財富都聚在國庫之中,好幾千萬兩的白銀,每年多出二百萬兩發俸祿並不是大問題。最主要的是,孫交認為元旦宣言的目標可以實現,一旦完成了這些目標,那大明戶部的財政將會大為改觀。

  朱厚照看了看張子麟與孫交,開口道:「去年年底,官員言至皇室宗親俸祿頗多,朕一直沒有處置,後召見諸親王問了問,並在宗人府與諸親王商議決定,增親王年俸,減將軍、中尉年俸,這筆帳交給戶部擬算吧,朕想,一年應該可以節省百萬至二百萬石糧,這筆糧可以資養官員,讓其更好為朝廷效力。」

  張子麟聽聞,當即行禮:「陛下聖明。」

  李東陽、楊廷和等人表態支持。

  朱厚照頷首:「增官員俸祿,用意在於養官員之廉潔,守本心,一心為百姓謀福祉。告諭天下,新俸祿推行之後,若有官員貪污,凡超過五十兩者,罷官,永不敘用;凡超過一百兩者,子孫三代之內,不得為官,有同朝為官父子者,一人貪污,一同罷黜。著令錦衣衛聯合戶部、吏部、督察院,建官員檔案,日後入仕,需審查其祖上三代是否有貪污,此定為政審之制。」

  此言落下,滿朝皆驚。

  這可比老朱貪污多少殺頭更為狠辣。

  老朱殺人,那只是殺當官一人,其兒子還是能入仕的,並不會切斷其子孫為官之路。可朱厚照搞出政審一出,這就要人老命了。

  一旦老子貪了,那兒子、孫子都別想當官了。貪污貽害三代,如此高的代價,足以令人生畏。

  楊廷和臉色有些難看,自己的手可不是太乾淨,以前收過寧王的錢,若是被政審一下,那自己與天才兒子楊慎只能回四川看大佛去了……

  朱厚照似乎看穿了不少官員的心思,補充了一句:「政審之制於中興元年確定,追查貪污之跡,便從中興元年開始。官員若有貪污,該如何追查如何追查,該如何處置如何處置,只要貪污不是發生於元年之後,暫不累三代。」

  這話如同定心丸,消除了官員不安,不少官員暗暗下決心,說什麼也不得貪污了,為了那點銀兩,害三代以內當不了官,這實在是太坑了。

  人家都是滅三族,可朱厚照不一樣,他要毀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