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網際網路思維造車

  早在幾年前,匯眾在海外投資特斯拉的時候,方哲就想過,什麼時候能參與或投資國產智能電動汽車品牌。

  只不過在考察了當時國內的汽車市場環境,以及結合匯眾彼時正在全球化的關鍵時期,不宜分散過多精力做主業不相干的事,方哲淡化了匯眾自己造車的心思。

  投資特斯拉還能說是看好智能電動汽車的潛力,自己造車的話,那不是分散精力嗎?

  是以,直到匯眾上市以後,方哲想要造車的心思,才重新慢慢活絡起來。

  匯眾要不要造車?匯眾該造什麼車?匯眾是該自己親自下場造車,還是只做個投資方,不參與具體的造車業務?

  這些問題,在方哲腦海里縈繞許久,造車,肯定是要造的,因為未來10到20年,網際網路向汽車領域的滲透,將會進一步加速,汽車智能化和汽車動力清潔化,是汽車行業的未來,也是一個打破現有汽車市場格局,彎道超車傳統車企的重要時機。

  要造車,那麼現在就得抓緊入場,否則的話,未來10-20年,將會錯過汽車行業上萬億美金的大市場。

  而且,微信連接一切的願景和未來使命,也不允許匯眾放棄車聯網這麼塊大蛋糕。

  說白了,方哲就是眼饞汽車行業的利潤,所以匯眾要造車!

  匯眾該造什麼車?毫無疑問,必然是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車,如果造傳統燃油車的話,光是在動力系統上,就很難超越那些積累了上百年技術的大眾,寶馬等傳統車企巨頭。

  匯眾想在汽車領域彎道超車,那必然要揚長避短,造智能化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品類很多,經過多方考慮後,方哲將目標定位在造車新勢力龍頭企業特斯拉選擇的電動動力上。

  至於其他燃料和混合動力,方哲預判那些都只是過渡,即便將來有什麼新秀出現,匯眾及時投資也不晚,所以,匯眾決定造智能電動車。

  第三個問題,匯眾該自己親自下場造車,還是只投資不參與具體的造車業務,這個問題,是方哲思慮最久的問題,造車必然要造的,但是親自下場造和花錢讓別人造,那是截然不同的邏輯。

  匯眾親自下場造車,好處之一是想要造成什麼樣,匯眾自己能說了算,但壞處就是匯眾這個裁判員親自下場踢球,跟其他球員同台競技,其他球員對裁判的公平性也會產生質疑,往後不管是特斯拉還是其他造車新勢力,在接受匯眾投資的時候都會慎重考慮。

  而不親自下場造車,雖然能當個純粹的投資方四處投資造車新勢力,不管哪家造車新勢力最後獲勝,匯眾都能保證一定的利益,但是這樣以來,車造成什麼樣,匯眾沒辦法決定。

  因為就算匯眾再怎麼有錢投資造車新勢力,也很難深度的參與到造車中去,更不可能決定車造成什麼樣,就像匯眾投資的特斯拉,除了掏錢和偶爾在股東大會上投投票,在馬斯克這種強人面前,匯眾哪能決定特斯拉長什麼樣?

  匯眾想要參與到特斯拉的車載智能系統和無人駕駛等技術的研發,更是件不太可能事。

  無論是車載智能系統還是無人駕駛等技術,都是未來車聯網和汽車行業的核心關鍵技術,匯眾不可能不掌握這些技術,而只當個傻傻的掏錢大戶,那樣被人家踢出局或者被時代拋棄,都是分分鐘的事兒。

  綜合考慮之下,方哲堅定了匯眾親自下場造車的信念,雖然這樣有裁判員下場踢球的嫌疑,但跟車載智能系統和無人駕駛等未來領域的核心技術比起來,這些小事又算得了什麼。

  在決定親自下場造車後,方哲便開始謀劃匯眾該如何造車,首先,跟傳統汽車企業直接合作的方案,被方哲直接Pass掉,君不見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但凡跟汽車企業直接合作造車的,最後要麼造的很爛,要麼不了了之。

  其次,完全從零開始做一家汽車企業,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汽車工業經過上百年的發展,一個輪胎的生產都有數百上千個專利,從零開始做一家汽車企業,基本是天方夜譚。

  最後,採用網際網路思維造車,就成了方哲和匯眾的最佳選擇。

  所謂用網際網路思維造車,簡單來說就是用做網際網路產品的思維來造汽車。

  這種思維包含很多特點,比如一開始並不追求產品的全面性和完善性,而是直指用戶的核心需求和痛點,先把產品做出來,之後,再圍繞產品的核心需求不斷升級疊代,完善產品。

  再比如,講究輕資產,快速疊代試錯,將製造環節外包給供應鏈,自己只做品控。

  這種思維模式,有一個被業界譽為經典的案例,那便是小米!

  想想雷總和一幫小米高管,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做手機,並且將小米手機做到國內第一,世界前五,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網際網路思維。

  研究網際網路思維,就必須復盤小米的發展史,而身為參與和推動小米一手創辦和發展的方哲,對此再清楚不過。

  一開始,小米並沒有直接瞄準手機硬體,沒著急做手機,而是先做的MIUI系統,MIUI系統,就是直指國內Android系統本地化太爛的用戶痛點,一經問世,便廣受國內Android手機用戶好評。

  在小米手機發布之前,不知道多少Android手機用戶已經將自己的手機刷成了MIUI系統,成為了小米的鐵桿粉絲,為小米早期的社區建設和口碑積累做出了大量貢獻。

  再後來,小米要做手機,但是自己實力不夠,不可能像傳統手機廠商那樣重資產投資做手機工廠,因此只能考慮代工,自己只做品控,當然,這種模式從蘋果開始興起,到現在基本已經是手機行業的主流模式。

  雖然考慮汽車行業的複雜性,完全把汽車交給其他廠商代工不太現實,但沿著這個思路,將汽車配件標準化,模塊化,自己只做組裝和設計方案等,已經越來越成為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