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該談利益的時候
這回王承恩總算是能親自動身下海了。
為這個,他出了南京皇城之後就登上了船,住河上了,還在河上宴請賓客。
名義上,他是奉了隆武帝旨意跑廣州去買火器大炮去了。
近年來南京工業區產出的火器乃是大明之最,專供前線,本來這優秀的火器放明軍手裡,平定個西賊應該不成問題。
但是吧。
火器出了南京也有漂沒。
再加上餉銀的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使得大明與西賊依舊處於僵持狀態,即便大明兵力多,但面對政權狀態初期且內部十分穩定的大西朝,他們實在難以在蜀中有所作為。
這回王承恩為了南下,不惜貶了一波自己家廠子產出的火器,要去廣州拉點『先進』的回來改良仿製。
理由是假的,但下西洋是真的。
只不過在大明官紳眼中,王承恩此行下去還是因為廣州廣西兩地適合種甘蔗這事兒,要遷徙糖廠。
明晃晃談生意呢。
王承恩一上船,廣州來的客商就開始登門。
一來二去,廣州還未新建糖廠的最大股東『劉大善人』自然就傳出去了。
正好和大明太子化名捐款時用的『李大善人』湊一塊兒。
這不,錦衣衛都指揮使梁羽也登船了,日月新聞報社首席記者下山虎也是一如既往的大膽,直接報名就要進去探聽消息印報紙上。
「下期周刊可好看咯!」
「他一個不知禮數的青皮地痞敢登王公公的門,瞧著吧,一會兒就得被打出來。」
打出來不太可能。
王承恩熱情招呼兩人坐下,屏退左右親自取了個小匣子出來。
「都看過了,但還是留了副本你們揣著,陛下的信件上的名單務必記牢了,君揚啊,銘恭該是走不開,只能看你能不能爭取走一遭巴蜀,老夫這就要走一遭西洋,京師的事兒就由銘恭督辦!
還有還有,永王殿下一事也需上心,宋王殿下執掌黑黃旗將攻大西,既要保全賊將,還需讓永王殿下不可被戰事波及,到時與粘杆處配合一下,好讓兩位殿下相見,對了對了.給永王殿下之子的禮物也不能忘」
留在南京的就這三人。
執掌事務大權的王承恩要走,梁羽也不能留,剩下的尤守龍甩著手屁顛屁顛離開了王承恩的大船。
他這下山虎虎爺,今後就是閹黨暗地裡的頭頭,還是南京地下世界的教父,以及報社最不要命的大記者。
這不。
馬上就有耐不住人跑來了。
「虎爺!您透露點!王千歲說了些啥啊?」
「滾一邊兒!下一期周刊見報就知道了!嘿!虎爺不說,但虎爺得饞你!王千歲說的事兒吧不算大!下期有更大的!從海外倭國傳來的事兒!」
大事自然不可能是石見銀礦的事。
消息傳的不可能那麼快。
黑旗在九州島登陸的事情上一期周刊才登報呢,大明內部剛為要不要出兵救倭國這事兒吵了一架。
最終因為倭國這個逆子不像朝鮮那樣,近百年除了朝貢之外和大明有諸多牽扯,也給大明的老爺們獻了不少銀子。
再加上如今的大明沒那能力。
所以出兵一事被擱置了,畢竟是朝貢國嘛,作為宗主國若是直接放棄,其他朝貢國知道了面上難免不好看,只能擱置。
但眼下石見國確實是遭到了黑旗軍的猛攻。
朱由檢率領補充了大量僕從軍,兵力多達五萬餘人的大軍經廣島藩向著西北進軍,一路上面對此前被重創的幕府軍可謂是勢如破竹。
最終將幕府軍和石見一地的駐軍逼的匯聚一處,勉強湊出了四萬人,在石見銀山南部的一條寬約百米的大河兩岸對峙。
「搭建浮橋!!」
沒打算繞道,朱由檢直接仗著對面沒有像樣的重火力下令伐木搭橋。
然後坐在高處打量對面的山巒。
石見銀山,一座位於海外朝貢國境內的銀礦,是中國白銀的主要來源之一。
此外就是以荷蘭,葡萄牙,西班牙這幾個海上霸主,在海上形成了一條從美洲,到歐洲,然後到大明的白銀輸入線。
大明也硬是靠著外來的白銀,撐起了以白銀為基礎貨幣的貿易體系,財政制度。
這財政制度混亂低效,其中利益也早已被吃透了。
白銀大都是從海外來的,所以在誰在大明掌握了外貿海權,基本也就掌握了鑄幣權,以及控制經濟的能力。
大明禁海,只對外設立幾個官營港口對外貿易出口原因也是因此。
與早已占據海貿利益鏈的世家大族爭利,確保海貿官營,確保海貿能完全在大明朝廷的監管之下,打壓走私貿易。
把鑄幣權捏手裡。
顯然大明失敗了。
而石見銀山也沒有像朱天興所說的那般減產嚴重,減產是有的,從五十年前就開始了,但石見銀山一直開採到明治維新之後,在1943年才完全封山。
且倭國不止這一處銀礦,除了銀礦,其他礦藏也有。
大明缺少的銅礦這兒也有。
「主子,浮橋搭建到一半被倭軍放火燒了。」
朱由檢看著山呢,邊上朱天興送來了壞消息。
石見銀山所在的地方被這條大河環了個半橢圓,若是繞道,還得繞老遠,而河流上的橋樑也已經被毀的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橋對面一看就是有伏兵。
「接著搭,繞的遠一些搭建,晚上再送一個牛錄過河。」
「嗻!」
送回遼東的消息里寫著石見銀山已經被拿下了,還著重描繪了這地方產出的白銀到底有多誇張,並且順勢誇張的描寫了一番大明的外來白銀數目。
就差把大明所有的海外白銀獲益都貼到這銀山上了。
此外銅礦自是也得帶上一段。
報紙文章的全文編撰的核心要點就是寫黑旗打的有多容易,收穫有多豐厚,倭國當地物產窮匱兵弱民窮卻享有大量的富礦。
海外寶地懂不懂。
命令在路上了,再過半個月就能在遼東見報。
眼下別說一條河了,就是對面幕府軍再翻一番,河裡流的是岩漿,朱由檢也得打過去。
而這一套誇張的言辭,其實早已在黑旗軍中傳開了,使得他們異常激動,看著河對面的山頭氣喘吁吁,有的人連鏟子什麼的都備好了。
準備過了河找個好地方就開始挖。
招募來的倭人輔兵自然不可能知道銀礦產量,跟他們這些一天三頓啃蘿蔔吃山藥,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的人沒關係。
所以他們聽得消息之後,也挺激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