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出襲東突厥,李世民布署了四路兵馬。實則李靖與李世民籌謀良策。
李績所率之白鹿軍和李靖麾下的虎賁鐵騎尤為關鍵,皆因他們將面對浩蕩的東突厥大軍。剩下的柴紹與薛萬徹,自兩翼奇襲,迫使敵軍回縮,直逼李績與李靖部,最終東西夾擊,將突厥重圍之中。
程處佑所掌握的情報眾人皆知,至於具體的戰況,則尚未詳談於李靖,此刻正值緊要行軍之際。但透過張公瑾呈給李世民的密奏,程處佑看出端倪,明悟李世民與李靖如何布局對抗東突厥。
張公瑾為李世民分析六策破敵:一,頡利國內亂局動盪,各派爭權鬥狠,民心不齊;二三並提,薛延陀引領部分部落叛逆,突利、欲谷設均對頡利抱有積怨;四是東突厥年內遇罕見災禍,五穀乏絕;更有頡利曾助叛之事,使其雪上加霜;六者,突厥之中,多中原遺民,若我軍入境,定獲漢人響應,內外並舉,勝負可決。
憑這數點,李世民的決心堅定如鐵。兩李先領軍出發,一路西行北折,出其不意,襲敵不備!此乃程處佑深知的戰術行進路線,卻不可向他人泄露。李世民密言,此事未得李靖允准前,秘不示人。
心中早已繪製路線圖,這行程遙遠崎嶇,非短途。天色漸黯,哨騎回報後,李靖發令休整。此時仍處於大唐境內的他們,心態平和。此地偏遠,無需顧慮擾民。附近山間,諸多義士早已風聲鶴唳,遠遠躲避。
此刻若有豪傑躍出,大喝「此山吾土,樹木我植」,程處佑也定會贊其英勇。整備戰馬後,程處佑稍作歇息,卸下鎧甲,緩解騎馬一日的疲憊。
「程將軍,元帥召你商議軍機。」傳令兵匆忙前來,奉上號令。程處佑應聲起身,隨兵至帥帳。帳內李績、張公瑾及李靖已然就緒,三人聚於地圖旁推演戰略。
程處佑高聲道:「末將程處佑拜見總督!」「進來。」李靖不似以往嬉笑,面容凝重。
走近幾步,程處佑才看清晰桌上的地圖。「來的正是時候,我正與他們討論行軍路線,聽聽你的見解。」李靖語調恭敬,雖程處佑官職為征西將軍,但他只是領四百兵士的小軍官,士兵皆受李靖指揮,他是個光杆將軍。
更重要的是,行軍路線通常由總督及副將決策,程處佑難以插言。「在下年輕,未經戰火洗禮,怎識戰略規劃?」程處佑一笑。
「你看,我早說過這小子精得很!」「別賣關子了,速說所思,咱們不過是探討,三位凡夫俗子也能集思廣益!」李靖笑道。程處佑點頭,近前審視地圖。
地圖顯然是依據處佑的副本複製而來,描繪的僅是大唐西部及東突厥一部分疆域。此圖較大,地點標註清晰,利於部署局部戰爭。「我覺得宜沿著慶州,直抵夏州,據我所知,夏州地處長城之外,近旁有個部落在此,也是突厥一部分。」
「我們要直搗黃龍,在那裡一舉殲滅此部,不得放任一人泄露信息,再秘密返回長城以內。然後大軍越過無定河,直撲朔州。勝州之地,順道除掉周圍拔野古、仆骨、奚等地首領,如同獵人割草般一石二鳥。」
「之後,大軍直入,無定河南岸,直達幽州,順勢展開攻勢。」這條路徑是程處佑反覆思慮後的提議,他覺得此策最適宜。「爾等瞧好,他口稱不諳軍務,計謀卻比我還周詳。」李靖指著程處佑,笑說著。
「世人皆贊程處佑與眾不同,果然不謬啊,哈哈哈……」張公瑾附和笑道。「程家次子,再言之後如何,突襲勝州之後,大軍應在何處安營更為妥當?」李靖以此測試處佑。
程處佑審視桌上的地圖,毫不猶豫指出一處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