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1章 欲擒故縱

  司馬倫如此的年輕,能使得出如此的計謀來,確實是令人刮目相看,先前那些誤會了司馬倫的將領和官員此刻都有些不好意思,面對司馬倫之時,個個羞愧不已,都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鑽進去。

  不過司馬倫倒是不以為然,為了防止消息外泄,司馬倫除了傅嘏胡烈等少數幾個將領沒有隱瞞之外,其他的人都被蒙在了鼓裡,都被司馬倫的所做所為所迷惑了。

  這正是司馬倫要的效果,如果他就連自己的身邊的人都騙不了的話,又怎麼可能會騙得了老奸巨滑的諸葛誕呢?

  要知道,諸葛誕素來有智將之譽,和蜀國丞相諸葛亮同祖同宗,想必諸葛誕也差不到哪兒去,如何將他誑騙出壽春城,司馬倫著實還是花費了不少的心思的。

  這完全是一個連環局,自從司馬倫離開兗州之後,就環環相扣地設下了計謀,司馬倫相信,只要諸葛誕是一個機會主義者,那麼他就有機可趁了。

  事實證明,諸葛誕果然經不起誘惑,率兵離開了壽春,試圖在半路之上截擊司馬倫,但殊不知,等他一踏出壽春的第一步起,就已經落入到了司馬倫的圈套之中,等待他的,只有敗亡之道。

  穎上一戰,諸葛誕輸得沒有半點脾氣,從戰投的一開始,諸葛誕就沒有半點贏的機會,這是一次完敗之戰,而對於司馬倫來說,卻是取得了一場完勝。

  這一戰,也將大大地推進整個淮南戰役的進程,諸葛誕主力幾乎被殲滅,司馬大軍繼續向前推進,不日便可橫掃整個淮南,生擒諸葛誕,平定淮南之亂。

  各營的將士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看來此番跟著司馬倫,平叛的功勞那是跑不了了。就連遠在弋陽的王昶聞訊之後,也派人送來了賀信,對穎上大捷進行了祝賀,同時對司馬倫的智謀是盛讚不已,對自己先前的唐突和誤解表示道歉,並表示,接下來將會聽從司馬倫的安排,唯命是從。

  王昶態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也確實是因為他被司馬倫的智謀所折服了,以司馬倫的年紀,就能如此地出類撥萃,假以時日,肯定會有更為非凡的表現,未來可期!

  此次穎上之戰後,諸葛誕大敗而歸,而駐守弋陽的諸葛誕的心腹大將吳綱也是獨木難支,被迫放棄了弋陽,退往了壽春。

  不過王昶並沒有率兵追擊,而是與司馬倫進行了溝通,畢竟司馬倫才是平定淮南叛亂的主帥,穎上之戰也充分證明了他足以勝任此職,王昶沒有主動地予以進軍,就是在等候司馬倫的命令,如果他擅自行事的話,反倒是容易破壞了司馬倫的大計的。

  司馬倫看到王昶的書信之後,微微頷首,這個王昶果然是了不得,他已經看出司馬倫用兵之道的非常了,所以就算在大好的局面之下,他都沒有擅自進軍,足可見此人的心細程度。

  孺子可教也,司馬倫當即給王昶回信,要他放棄弋陽,撤軍回平春,駐守在荊州和淮南的交界處,等候命令。

  在司馬倫草擬書信的時候,傅嘏就在司馬倫的身邊,他看到書信的內容之時,十分地地詫異,按理說現在正應該是趁熱打鐵,兩路大軍繼續揮師而進,不給諸葛誕苟延殘喘的機會,迅速地進軍壽春,解決掉淮南叛亂,收復淮南之地,穩定大局。

  而司馬倫此刻居然卻是不進反退,這究竟是何用意?傅嘏都有些猜不透了,急問司馬倫何故?

  司馬倫從容地將將書信寫好,蓋好了印鑑,又用火漆封了,將書信交給傳訊兵,連夜送往弋陽。

  然後司馬倫下令道:「各營人馬立刻收拾行裝,明日五更之時,撥營起寨,回師兗州。」

  傅嘏聽到了這個命令,更是一頭霧水,完全懵了,這仗得正是順手之時,又沒有接到司馬師那邊的急令,司馬倫為何卻突然地回師兗州,這究竟是所為何事,傅嘏完全地被整糊塗了。

  「大都督,為何要如此急著退兵?穎上一戰,我軍大獲全勝,正該是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拿下淮南之時,為何要突然撤軍,豈不是給了諸葛誕以喘息之機嗎?打蛇不死,必有後患。」

  司馬倫輕笑一聲道:「意欲擒之,必先縱之,諸葛誕此役雖敗,傷筋動骨,但手中仍有半數之兵馬,加之其經營淮南多年,壽春城高壑深,防禦齊備,我軍若是強攻,急切之下,未必能輕取之。而且吳人已經兵屯新城,與諸葛誕多有勾結,若我軍強攻淮南,吳人必全力助之,內接外應,形勢於我不利啊。到不如假託兗州軍事緊急,大舉後撤,淮南之危一過,諸葛誕和吳人必生嫌隙,相互傾軋,我們便可坐山而觀虎鬥,等其兩敗俱傷之時,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傅嘏有些擔憂地道:「倘若諸葛誕和吳人並不交惡,大都督此計豈不落空矣?」

  司馬倫哈哈大笑道:「傅監軍莫非忘了當年關羽之事乎?」

  傅嘏沉吟片刻,道:「大都督所言甚是,此計成,必可流名千古。」

  司馬倫道:「吳人素來狡詐奸滑,不講信義,逐蠅頭小利而忘大義,當年關羽在樊城大敗于禁龐德,威震天下之時,卻被吳人抄了後路,襲取了荊州,最終兵敗身死,因此可見所謂的同盟,在吳人的眼裡,也不過是攫取利益的工具,只要有利可圖,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干出背信棄義之事。吳人對淮南更是垂涎已久,此番出兵,若非沒有好處的話,吳人又怎麼可能會勞師動眾。如今諸葛誕新敗,正是勢衰之時,我軍如果攻之甚急,吳人定會從側相助,但如果我軍現在撤軍,吳人定然會心生邪念,從諸葛誕手中搶奪淮南。諸葛誕苦心經營淮南多年,又豈肯甘心為別人做嫁衣,必然是以死相拼,二虎相爭,必有一傷,到時我們再復進攻,淮南唾手可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