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行星吞噬者
如今的HC-006星系,對於蟲族來說情報仍舊有限,哪怕維瑟前前後後已經放出去了大量的觀測者,這點數量相對於龐大的恆星系來說,仍舊算不上密集。
六號行星被圍困,戰爭一直在持續著。在那些不適宜生命生存的地下環境,蟲族卻甘之如飴。
如今的它們早已不能稱之為正常的生物,即便是地下深處那恐怖的壓力和高溫,對於它們所造成的傷害也極其有限。
對方為了攻擊到地面之下的蟲族單位,甚至生產出了一種鑽地型機械戰士,它能夠像挖掘者一般在地下環境中迅速移動,這給蟲群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沒有了制空權,即便蟲族占據著整個星球地下,儘可能地阻止了對方的開採行動,但它們也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其它地方運輸資源,一點點地擠壓蟲族的生存區域。
在這裡,維瑟所指揮的蟲群反抗得很艱難,藉助蟲群能夠在地下極端環境之中快速自由活動的特點,勉強和對方進行著拉鋸戰。
如果不是蟲群對資源的利用達到了極致,往往剛死亡的蟲子,在不久之後就會通過基地孵化池重新出現,再加上主場作戰的緣故,才能夠和對方的機械大軍在地表和地下勉力進行著你來我往的殊死搏鬥。
長久的戰爭下來,三顆衛星早已千瘡百孔。要知道這三顆星球的質量加在一起,與內星系的一顆行星相比最多也只有其十分之一而已。
對方顯然是不在意這幾顆星球毀滅與否的,地表長久以來的核爆甚至已經影響到了它們的公轉軌道,原本和諧的行星系統已經在近期遭受了多次災難打擊。
這幾顆星球相比起環繞恆星運轉的行星來說毫無疑問是個小個子,對於那些小天體來說它們卻是絕對的巨無霸!
引力的變化讓它們千百年來的運行軌道發生了轉變,近期以來小型軌道天體轟擊六號巨行星的次數明顯非常不正常。
不過這對於蟲族來說,倒也算得上是一件好事,藏身於地下的它們對於這種來自巨行星的影響有著相當強的免疫力,但是依賴於電磁信號傳輸的敵人對於這種天地威力卻不能無視。
——天體撞擊而產生的強烈的帶電粒子流,會讓電子設備大面積癱瘓,對於它們而言,這是致命的威脅。
好幾次蟲群都藉此良機奪回了一部分地表的控制權,讓對方之前的努力功虧一簣。
只是這種良機可遇而不可求,總的來說,在目前的現狀之下,蟲群總體上是處於一個持續走向劣勢的過程。
這個過程在維瑟的努力之下相當緩慢,往往在局部上看來,蟲族和對方是一番龍爭虎鬥有來有往,但是如果從全局來觀察,蟲族所占據的地域在對方的擠壓之下,正在一點點變少。
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對方的第一個穩定基地已經在一號衛星之上建立!
在這顆衛星之上,蟲族已經失去了近乎五分之一的地表領土,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蟲群在這顆星球之上,漸漸已經無力阻止對方在此站穩腳跟。
如果沒有外力干涉,淪陷只是遲早的事。
在其餘兩顆衛星之上,雖然還沒有到這一步,但是也不會太遠了,對方有著源源不斷的補充,其攻擊手段也是日新月異。
雖然蟲群在達格斯的幫助下,也在做著針對性的應對,但仍舊阻止不了對方的步步推進,最多延緩這個進度而已。
這倒也不是說蟲族太過弱小,事實上它們的反擊已經相當頑強了。畢竟對方可是有幾乎一整個星系作為後援,而蟲族卻只有腳下的土地而已。
如果這個機械種族遇到的不是蟲族,而是科技水平和蟲族等同亦或者更強一些的智慧文明,恐怕它們在對方的第一輪打擊中就打出gg了,根本不可能撐到現在。
也惟有蟲群獨特的屬性,才能夠在戰爭開始之初遭受了重創的前提之下和對方走到這一步,這一點恐怕對方當時也沒有想到,它碰到的竟然是這樣難纏的對手。
六號行星之上的戰局在緩慢的惡化,而在另一邊的矮行星上,蟲族正在飛速消耗著這裡的資源,恢復著自身的戰力。
維瑟知道,在星系內部,對方的戰鬥單位不知凡幾,所謂的添油戰術絕不會在這樣的文明之中出現,如果蟲群不打算離開這裡的話,下一次戰爭絕對不會像這一次這麼容易。
畢竟「它」已經得知了蟲族的應對方案,便絕不會再露出這樣的破綻。而達格斯有關於廣域電磁干擾的研究還沒有完成。
局部影響倒是有些成果,不過維瑟並不打算使用。
和之前一樣,這樣的奇招,只有在第一次應用才會有效,一旦用過了,下一次對方必然會有所防備,就如同蟲族的針對性改造一般,它們會變得更加強大。
需要說明的是,米拉對於電磁干擾並非沒有防備,在蟲群繳獲的智能機械甚至是戰艦工廠之中,達格斯都發現了相當明顯的信號接收和處理裝置。
很顯然,一般程度上的干擾必然不會對它們造成多大影響,這也是達格斯這麼久以來未能達成廣域電磁干擾研究的癥結之一。
因此,在上一次戰爭勝利為維瑟所爭取的寶貴時間的前提下,它並不打算將這個尚未完成的殺手鐧祭出,而是繼續和「它」硬碰硬對壘。
當然,必要的保全措施還是需要準備的,無論戰爭勝負,它都需要保證蟲族擁有著一定的太空戰力,否則就相當於主動將自己限制在了星球地表。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參考六號行星,敗亡就是遲早的事了。
因此,雖然決定還要在這裡和對方戰上一場,維瑟首先需要做的,還是為蟲族往後的發展留下種子。
利用廣袤的小行星帶,將這些種子灑下去,任由其自行成長,同時也為它們保留一部分主力艦隊,作為護衛而存在。
維瑟要用蟲群在六號行星之上的做法,不將整個星球的可用資源耗盡,蟲族絕不會撤離這裡!
不過雖然決定了在小行星帶上發展,卻仍舊有一個比較明顯的限制。
這些小型天體,因為質量不夠,它們沒有炙熱的內核,也就無法為蟲族的發展提供能源,在這裡生存,蟲群需要依賴核能。
因此,在這段時間裡,在這顆矮行星上開採裂變原料,是蟲群工作的重點。
在這裡,裂變所需的衰變元素並不難尋,當初米拉對蟲族發動第一次打擊之時,所用的核彈原料,都是從這裡收集,因此這項任務進行得相當順利。
大量的核原料被蟲群收集,維瑟分出了現有三分之一的主力艦隊,護送它們踏上征程,而它則指揮這裡仍舊在不斷增多的蟲族戰艦和防衛力量,和對方來一場硬碰硬的戰爭,消耗對方資源的同時,也要將其部分主力拖在這裡。
這個機械文明和蟲族不同,蟲群可以將一切可能有用的資源全部投入孵化池中積累起來,孵化池自會提取有用元素將之變成蟲族個體的身軀。
這種重複利用效率相當之高,理論上來說,只要收集得足夠齊全,一個死去的蟲族單位身軀內蘊含的資源,基本上也能夠孵化出另一隻完整的蟲族個體,當然了,這個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包括對方的戰艦殘骸也是一樣,它們是蟲族非常優秀的孵化原料,因為它們已經經過了精煉,內含元素相對礦石而言要純淨得太多了,這會節約蟲族大量的時間!
但是對於對方來說,那些散碎在宇宙之中的軀體和殘骸,僅僅收集起來就是一個大工程,更別說將這些碎片重新回收利用,那樣成本實在是太過高昂了。
因此,對於蟲族來說的可回收資源,對於它們來說跟廢料無異。
蟲族在戰後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快速恢復數量,而對方只要沒有得到穩定的資源供應,就無法快速發展,這也是維瑟在這次即將到來的戰爭中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以戰爭的方式,消耗掉大量的可用資源。
利用整顆星球的資源,消耗對方,就像在六號行星上所做的那樣。對方就算是攻下來了,也不會剩下多少可用材料。
總之維瑟的戰爭主題,就是絕不會給對方留下發展的資源,哪怕自己得不到,也要將之毀掉!
這場戰爭發展到現在,蟲族勢弱,在戰力上跟對方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在維瑟和腦蟲們的推算中,這必然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還不知道還要打上多少年,想要獲得勝利,蟲群至少需要先擺脫現在這般尷尬的處境。
——至少要占領一顆大質量岩質行星才行,否則一直這般打游擊,雖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想要獲得勝利無異於是痴人說夢。
當然,這無疑是遠期目標了,蟲族至少需要一場大勝才能夠達成這個目的。
……………………
六號行星軌道,戰火已經持續了幾個月之久,一號衛星上,機械文明的生產基地越發龐大,儘管蟲群在敗退之前已經儘可能地對可利用資源進行了摧毀和利用,但是仍舊無法完全杜絕,總歸是留有一些的。
對方以這些資源為補充,又從後方源源不斷輸送兵力,雙方在這裡的每一片土壤之中都投入了大量精力,激烈的爭奪讓這顆小小的星球幾近不堪重負。
有一段時間裡,威力巨大的核武器都成為了常規使用的手段,在戰場之上,死去的蟲子和被毀滅的機械戰士要以百萬來計數!
三顆衛星之上,蟲群在一點點被壓縮著生存空間的同時,也在全力消耗資源與對方對壘,潛入地下的機械戰士與蟲族挖掘者和爆裂者的戰鬥讓整個地表環境都變得不穩定起來,蟲族在不顧一切地抽取來自星核的能源,以至於這些星球在不可遏制地加速死去。
維瑟也對這片戰場頗為重視,在設想中,蟲族需要將這裡的絕大部分可用資源利用或者摧毀,再不濟也要提升對方的開採難度,即便是註定了這個行星系統要被敵方攻占,也不能讓這些資源資敵。
——「它」若是想要,就從蟲族死去的身軀之中提取好了。
…………
其實米拉並不在乎得到資源的多少,甚至於自身艦隊有多麼龐大,機械戰士有多麼強悍,它都不在意。
它想要的,只是消滅所有存活的生物單位而已,這是存在於它最底層的運行邏輯之一,即便是它如今基本已經擺脫了普通智能機械的範疇,算得上是一種另類的機械生命,也無法違背這條指令。
因為那是迄今為止聯邦最高智能生命——「天啟」的遺願,也是米拉能夠以這種形式現身在宇宙中的根本原因!
對於米拉來說,占據眾多行星獲取資源,打造龐大艦隊等等,都只不過是消滅蟲族的手段而已。
只要蟲族全部死亡,這些龐大的艦隊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對它而言也不過只是一些資源的堆積。
但是對於蟲族來說,所有可以被對方直接利用的資源,卻都可能會是未來射向蟲族的飛彈!
……
儘管蟲群抵抗異常頑強,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對方的優勢也在一點點擴大。
從在星球地表站穩腳跟,到一步步擴大自身勢力範圍,定點清除固定區域內的所有蟲族單位,最終由點連成片,大片大片的領土被對方占據,其中存在的蟲族單位被完全肅清!
對於維瑟來說,整個戰局在不可遏制地向失敗的方向滑落,被對方完全占據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在這個行星系統,蟲群已無回天之力。
這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它倒也不至於太過悲觀,這裡儲存的資源基本都在戰火之中被消耗,亦或者被毀滅,維瑟也算是達成了預計目標,將蟲族僅剩的資源集中起來,再與對方進行一次決戰,儘可能地消耗對方,是維瑟最後的一點目的。
如果不是蟲群在這之前失去了太空戰力,無法獲得足夠的聚變材料,維瑟甚至準備在星球內部布置一個千億當量級別的巨型核彈,將整個星球完全摧毀。
或許從星球外表進行這項活動會比較艱難,但如果是從軟流層以下甚至更深處進行這種布置,尤其是對這種質量相對較小的衛星來說,達成這一點並非難事!
可惜它也只能想想了,蟲族僅剩的資源無法滿足它的需求。相反,如今只要米拉願意,已經占據星球大片領土的機械戰士在來自太空的資源支持下,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當然,戰爭進行到這一步,也沒有這樣的必要了,雙方都已經基本達成了自己的目的,蟲族的失敗已經近在眼前,米拉在六號行星的目標已經趨於達成,而這裡所剩的可直接利用的資源也少得可憐。
四個月後,小行星帶中的蟲族探測者觀察到了入侵者的身影,以對方艦隊的前進速度,最多一個月內,就能抵達蟲族盤踞的矮行星附近,也就是說,又一場大戰最慢也將會在一個月後展開。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六號行星的三號衛星上,機械戰士在千瘡百孔的星球地表,從物理上消滅了最後一支蟲族地表單位戰鬥群,在事實上完成了對整個星球的控制。
這是六號行星軌道上,最後一顆有蟲族存在的星球,它的失守,也就意味著蟲族徹底失去了對整個行星系統的控制。
至此,機械生命米拉,占據了整個恆星系的所有大質量行星,將整個星系之內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資源納入了囊中。
這絕對算得上是碾壓性的優勢,看上去,蟲族似乎敗局已定。
但是維瑟不這麼認為。
星系邊緣小行星帶,一支日漸龐大的,對沿途所有小行星進行著破壞型開發的蟲族艦隊,悄無聲息地游曳在這裡。
它們以核能為驅動,將這片空曠而又物質豐富的區域資源利用到了極致。
而它們的數量也從出發時的五萬,膨脹到了十一萬左右!
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而已!
要知道,在之前的星系殖民時代,完成這樣數量的擴充,需要耗費近十年的時間!
如此快速的發展速度,其一是得益於蟲群不顧一切的破壞型開發,寧肯損失一部分資源,也要以最快的速度發展壯大。
而更重要的是,負責科學研究的薩斯基於蟲族挖掘者和孵化場的本體,改造出了一種僅適用於小行星帶這種宇宙環境的巨型蟲種。
從整體上看上去,它就像是一隻放大了不知道放大了多少倍,擁有著眾多長達數十甚至上百公里觸手的巨型烏賊,能夠將質量不大於十億噸,且體積不大於自身百分之七十的微型天體吞入體內,將有用部分直接截留,而排出無用部分。
每當遇到合適的天體,數量眾多的觸手便會將之纏繞,在力的相互作用下,雙方快速接近,然後被它所吞噬。
因此,零將之稱為——吞噬者。
它的出現雖然在最初之時消耗了蟲族不少資源,但是在資源獲取和利用之上,將蟲群在小行星帶的收集擴張活動提升了不知多少倍!
如果遇到質量更加龐大的小行星等天體,它便會派出蟲族爆裂者以爆破手段將之破開,而後一個個進行吞噬。
這樣做不可避免會讓許多資源丟失,但毫無疑問極大地提升了蟲族的資源獲取和擴張速度。
如今有了吞噬者的出現,在小行星帶中,蟲群可謂是如魚得水,其擴張速度迄今為止都未能達到極限,隨著吞噬者的增多,仍舊在快速上漲著。
而在矮行星之上,受益於蟲族吞噬者的出現,原本用來開採星球資源的挖掘者也迎來了又一次改進,它與蟲族孵化場的部分結合讓蟲族開發這顆矮行星的速度大大加快,以至於在敵方艦隊抵達之前,蟲族戰艦在數量上就已然超越了離開六號行星以來最巔峰時!
三十四萬!這幾乎掏空了這顆矮行星的一大半,遮天蔽日的蟲族生物戰艦如果完成集結,能夠在太空中遮擋住這顆星球近六分之一的地表!
如今的它,與其說是一顆矮行星,倒不如說是一顆大一些的小行星,因為在蟲群的瘋狂開發以及數次戰爭的摧殘下,它的質量已經大幅縮水,只是勉強保持著球形而已。
如果加上如今正在小行星帶中瘋狂擴張自身的蟲族艦隊,蟲群的常規太空戰鬥單位,已然來到了四十餘萬之眾!
在HC-006星系,這是蟲族自從抵達以來達到的最大戰力數量,雖然比之敵人的總量仍舊遠遠不如,但是毫無疑問,它們已經足以和對方展開一場中型規模的戰爭了!
今天發工資,下午下班後和同事出去改善了一下伙食,所以晚了許多,可不能說我斷更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