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大炮之威

  第七章大炮之威

  在郭守敬的指揮之下,十幾名大漢,開始光著膀子填裝火藥。

  這既是南方天氣炎熱,即便到了冬天,這裡依然很熱。還有就是火藥用量很大。炮彈就重達百斤。更不要需要的火藥了。

  當十幾個人用繩兜小心翼翼的將鐵彈裝進去後。

  立即從火炮上跳下。

  所有人都離開火炮一兩百米。只有百餘名騎兵距離最近。

  他們是火炮身邊的警戒力量。

  「嘶嘶嘶-----」火繩點燃了。

  因為火藥數量太多。郭守敬不敢讓人距離火炮太近。稍稍有一點問題,即便不是炸膛。也能要人命。所以火繩留出半米長。

  即便等所有人都離開後,依然在自顧自的燃燒。

  慢慢的火頭鑽進了炮身之中。再也看不見,也聽不見嘶嘶嘶聲了。

  所有人都屏氣凝神。

  等待著什麼。

  南關城頭守將凝重之極。心中越發驚懼。卻咬定牙關。

  別人或許不知道。但是他豈能不知道,這就是大炮。

  安南軍中裝備了不少來自雲南的火炮。

  眼前韃子火炮放大了不止一倍,但基本的火炮形制是沒有任何變化了。

  他是見過火炮的威力。根本不敢相信,如此大一門火炮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轟-----」安南守將,只覺得天邊一聲驚雷,整個城牆都在晃動。他眼睜睜的看著炮彈崩射而來,重重的砸在城牆之上,直接將城牆砸出一個大洞,鐵彈去勢不減。

  砸進關城中,摧毀一座房屋,才才聽下來。

  這並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他感受到腳下晃動不止。

  一大塊土胚,忽然跌落。隨即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嘩啦啦的幾十米寬的城牆轟然倒塌。變成一個斜坡。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多。

  首先,就是安南與韃子特殊的關係。

  安南向韃子稱臣。一直想要避免戰爭。很多事情都不能做,比如修繕重要關口。南關,已經好多年沒有修繕了。也就是去年到現在緊急修繕。但很明顯,這個時候是萬不可推倒重建的。

  只能在原來的基礎上,修繕,加固。根基不穩的毛病,就已經埋下了。

  其次,就是一代版本一代神。

  古代城牆從來是根據攻城器械變化而變化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城牆,就如同土山一樣,非常高大。那麼是因為攻城器械不發達。到了南宋守城錄,就要求城牆不能過高。

  因為過高的城牆,就會導致城頭上對城牆角,防護不到位,容易被人挖牆角。

  明代城牆為了防禦火器,一定要包磚等等。

  西方棱堡到後來的戰壕也是一樣的。

  什麼樣的防禦工事對應什麼樣的攻擊手段。

  安南人修城牆的時候,根本沒有想過防禦重型火炮的能力。

  不要安南人了。郭守敬將這門火炮去轟貴州城,貴州城的城牆,也未必能扛得住。

  所以才有如此驚人的效果。

  不僅僅讓安南守敬震驚,連李恆也震驚了。

  李恆到底是老將,反應迅立即下令道:「衝上奪城。」

  城牆缺口處形成一道緩坡。騎兵足以衝進去,這個時候還等什麼啊?

  隨著李恆一聲令下,數千騎兵長驅直入。

  不足半日,安南守將的人頭送上。

  就這樣。

  李恆用了十日時間,前後三戰。

  破南關,破同登。破丘溫。渡過了窮奇江。

  前後擊破安南數萬大軍。斬殺陳朝宗室將領十幾人。俘獲三萬之眾。

  更是一躍,衝出了安南與中國邊境的重重關卡,進入了紅河流域。

  雖然距離紅河平原,還有一些山巒阻擋。但是越往南,地勢就越平。安南想要利用地勢阻擋韃子,已經成為不可能了。

  而且這個速度,並不是李恆行軍的速度,而是重型火炮,在無數人力畜力的支持之下,日夜南下的速度。

  而過了窮奇江之後。

  雖然還有這樣那麼的程度,都可以繞過了。

  李恆大手一揮。發揮了蒙古人傳統戰術,騎兵以百人為一隊,大舉南下,逢城不入,逢軍不攻,目的只有一個,向南,向南,向南。

  讓整個紅河以北遍地烽火。

  利用騎兵快速機動能力,讓安南人發現,處處都是敵人。處處都抓不住敵人的尾巴。

  利用騎兵的快速集結能力,讓安南人發現,明明自己才是人多的一方。但雙方一旦交戰。其他各路騎兵,都在最短時間能趕到。

  如果大隊步卒出陣,騎兵如蒼蠅一般,轟然散開,如果小隊步卒。騎兵就如禿鷲一般,大面積雲集。

  再加上,蒙古騎兵精銳。本來就有以弱勝強,以少打多的能力。

  數百騎,可破千餘安南軍。千餘騎,即便安南萬人大軍,也敢碰一碰。

  不得不承認,元朝中下級軍官,這些百戶千戶都是一流的人才。而安南這方面卻不然。

  陳國峻固然有出色的地方。但是安南宗室子弟,也不是個個都是陳國峻的。一家一姓之人才,如何能比得上,元朝在大規模戰爭中淬鍊出來的人才。

  李恆可以毫無顧忌的將人散出去,以百戶,千戶各自為戰。

  這些百戶千戶都能看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務,甚至還能很出色的與友軍打配合。不會溝通,只要戰場上一瞧,就大概知道另外一支友軍主將有什麼想法,自己該怎麼配合。

  而安南方面完全不行。

  至於後勤。

  抱歉,安南最繁華的地方就是紅河平原。蒙古人最擅長的就是就糧於敵,以戰養戰。

  這種地方,他們怎麼會缺少後勤?

  韃子與安南開戰,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紅河北岸處處烽火,甚至有人包括,有一隊韃子騎兵,直接到了升龍城對岸,窺視升龍,有渡河之意。後來專門派了水師巡江,才算是將這一支騎兵趕走了。

  局勢如同天崩地裂一般,壓力。源源不斷的壓力向陳國峻而來。

  這個局面,陳國峻也是萬萬沒有想到的。

  陳國峻並沒有在邊疆配置第一流的軍隊。安南真正的精銳都在升龍城附近。

  原因很簡單,陳國峻從來不相信安南能禦敵於國門之外。

  一方面,陳國峻對敵我實力對比,有很清醒的認知。另外一方面,陳國峻對安南的地理環境,也有很清醒的認知。安南依山靠海,但到底不是雲南,堵死幾條山路就行了。

  一旦韃子頓兵不前,安南精銳都堆到前線。韃子水師從其他方向登陸,那該怎麼辦?

  有海上這個大漏洞在。韃子必然南下。

  但是敵人來了,總不能自行棄關吧?不打一仗就棄土,太傷士氣了。這才有了前線的堅守。

  但陳國峻並沒有要求前線死守,只要前線堅守一定的時間,就可以撤退。

  陳國峻需要一段時間,來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堅壁清野。

  想要對付蒙古人,這一招是必須的。

  否則根本沒有辦法限制韃子騎兵。

  但是這一招是先傷己,再傷人。

  堅壁清野說起來一句話,但做起來,對民間的傷害太大了。一個不好。韃子還沒有打過來,下面就先反了。

  陳國峻思來想去,必須是韃子與安南正式開戰之後,才可以著手準備。

  雙方還沒有開打,就這樣做,各方面都不好通過。

  假設一種極端情況,下面房子燒了,水井填平了。糧食拉走了。拉不走的都燒了。結果忽然議和了,不打了?這怎麼辦?

  誰能承擔得起這個責任?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邊剛剛開戰,韃子就已經打到安南核心區了。速度快的簡直不敢相信。堅壁清野工作才剛剛開始了。現在好了。經過韃子一番蹂躪。

  不用陳國峻做任何思想工作。下面堅壁清野的積極性,立馬提高了。

  但想要完全堅壁清野已經不可能。

  「兄長,而今局面該如何應對?」安南上皇再無一絲帝王之色。似乎回到了之前還沒有登基的時候,客客氣氣的稱呼陳國峻為兄。

  陳國峻說道:「陛下,準備一下。」

  「準備放棄升龍城。」

  「這麼快?」

  陳國峻與安南上皇多次談論戰局,對於能不能守住升龍城。雙方有不同的想法。

  陳國峻覺得升龍城守不住,也不能守。升龍城在整個紅河三角洲的中心。拿下升龍,就能管控整個紅河三角洲,是戰略要地。升龍也有紅河之險。但問題是元朝水師也不是吃素的。

  在升龍決戰。勝則罷了,如果敗了一切都付諸東流了。

  「陛下,我們之前不是已經說過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韃子勢大。我們想要保全國家,唯有人和上下文章。」

  「廣開出身之路,凡是抗元義士,有百人,為百戶,有千人為千戶。有萬人,則賜宗姓,他日封王,未嘗不可。」

  「不與韃子爭一日之短長。退出升龍附近,分駐周圍各山。聯絡豪傑。堅壁清野,日夜為戰。」

  「我人敵兩熟,韃子山高路遠。」

  「只要堅持下去。不管打十年,二十年,韃子不可能在安南堅持下去。」

  「升龍城目標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