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利益眾生
趙忠心中砰砰亂跳。
這是他的一場豪賭。
虞醒要探查道路,可沒有說要拿下吳哥。
趙忠卻很清楚,他想要出人頭地。想要超過軍中其他將領,就不得不出奇。他對吳哥的熟悉,就是他的優勢。如果,虞醒要打吳哥,他對吳哥的熟悉,就是他最大的王牌。
吳哥之戰,就是他一躍而起,後來居上的時候。
趙忠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
在他看來,雲南軍中諸將不過爾爾。
張萬百戰餘生,是大將之才,雖然讀書太少,但是打仗的本事是一戰一戰打出來的,他比不過,甘拜下風。
但其他人,他都看不上。
王四端是一看家老狗。
奢雄更是裙帶關係。
至於其他諸將,更不值得一論。
他趙忠出入宮廷中,跟隨陳宜中轉折亂世生死間,其實從一開始他也不怎麼會打仗。畢竟,他在臨安的時候,雖然有一身武藝,飽讀兵書,但每日不過一雕塑般,持兵而立於朝堂之上,一兵樣子而已。
但之後數年生死間的磨礪,讓他漸漸將當年讀過的兵書融會貫通了。
胸中一口劍氣,日日打磨,就等一日,脫體而出,震驚天下。
而這個機會,光靠等是沒有用,必須自己想辦法爭取。
現在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雲南的局面,趙忠通過陳宜中了解過,雲南最大的短板就是糧食,一旦得吳哥之糧。數百萬之民,那再無後顧之憂了。而且他相信虞醒也是有這個想法的。
虞醒對於趙忠猜出他的心思,並不意外。
畢竟虞醒的心思,在各方面都暗示過。
很多聰明人都知道。
只是現在不是時候。
緬甸方定,還沒有真正將緬甸的實力化為雲南的國力,一些問題都需要時間,讓緬甸人忘記蒲甘王朝需要時間,消耗緬甸的人口資源需要時間。甚至修從永昌到車裡的道路,也需要時間。
總之。
這一件事情急不得。
「說說吳哥的情況吧。」虞醒沒有回答趙忠。
但在趙忠看來就是回答了。
趙忠心中大喜,立即將他知道關於吳哥的一切都告訴了虞醒。
虞醒有些驚愕的說道:「吳哥滅佛?」
虞醒對吳哥了解不多,畢竟整個東南亞乃至於印度歷史都是靠中國書籍來記載的。甚至中國使臣《真臘風土記》乃是研究吳哥文化最權威的資料。至於其他的,更多依靠考古證據了。
但是他記得吳哥遺址,舉世聞名。有大量佛教建築物,他還看過很多同事旅遊的照片。而今說吳哥滅佛,大違虞醒的歷史印象。
「臣不敢欺瞞殿下。」趙忠連忙將現任吳哥王上任之後,如何一反前任之政,從尊佛變成尊婆羅門。等等。
「有意思。」虞醒心中暗道。
他隨即細細問了趙忠從吳哥一路到緬甸的路程。
「從吳哥城向西有運河,乘船行數日,然後下船走陸路,不久又到一條河,當地人稱之為大河。然後再乘船數日,就到了孟邦東側群山,翻過山口,就到了孟邦了。」
「這一路上,大多數地方都是吳哥貴族的城邦,不過,在臣看來,武備鬆弛。不足一戰,而且我看吳哥西部各城邦,對於暹羅,有懼色。」
「大河?」虞醒略略思索,暗道:「應該是湄南河。」
虞醒對照自己印象中的歷史變遷,其實也就是一個大概印象,畢竟東南亞歷史是一團漿糊。一團漿糊到什麼地步,他某位同事建議學生,如果想研究東南亞古代史,就好好學外語,不要在國內浪費時間。
學生問,是去所在國嗎?
不,去法國或者英國。所在國大學本國史水平,還不如國內。國內最少讀古籍沒有障礙。
即便如此,暹羅崛起,擊敗吳哥,讓吳哥丟失了大片國土,以至於國都都成為歷史遺蹟,要靠考古才能重現天日。這一件事情,他還是知道的。
算算時間,大概就在未來幾十年後。
至於幾十年後?
虞醒不記得了。
不過,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吳哥可破。」
虞醒說道:「你對自己的將來有什麼想法嗎?」
趙忠說道:「臣這一次事急從權,但已經犯了大過,殿下不處罰臣,臣已經感激涕零,哪敢有什麼奢望啊。」
虞醒說道:「功是功,過是過。這一次勘探有功,我自然會賞賜,你在外面,不辱國體,事急從權,也不算過錯,如果你沒有什麼想法,就聽我安排了。」
「微臣聽令。」
「你再去一趟吳哥。」
「這一次,你就是我的使臣,不僅僅要去吳哥,南哈奔猜,暹羅,蘭納,吳哥,占城,三佛齊,爪哇,以及其他南洋各國,你都替我走一遍。招徠流浪海外的百姓,此其一。但凡與韃子做對的人,我們都支持。此其二,還有將銅錢,給我花出去。」
趙忠這一件事情,給虞醒提了一個醒。
之前虞醒的心思放在與韃子對抗上,渾然不知道,在打下緬甸之後,他已經是南亞,東南亞大棋局上一個玩家了。
不管他想不想吞併吳哥,都應該想辦法摸清各國的情況與心態。以待將來。
特別是南洋諸國,如果虞醒沒有記錯,元朝還有一次爪哇之徵。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凡是敢與韃子對戰的,他虞某人都願意幫幫場子。
趙忠在吳哥的表現,已經表明他文武雙全,是個做使臣的料子。
用生不如用熟。
趙忠一時間,不知道該高興,還是沮喪了。
他想做的是領兵作戰,在軍中一步步爬上去,而今似乎讓他轉文職了,專司出使。
他內心中是極不情願的。
但虞醒這麼說,他還能說什麼?
「臣領命。」
「你這一段時間,可以休息一段時間,或者回昆明一趟。這一次出使,要大展國威,各方面都要準備一下。」
這一次出使,是雲南宋漢在國際舞台上,第一次上場。
但本質上,是一次國際商貿團。
什麼拉攏敵人的敵人,是很重要。但是凡是以我為主的原則,絕對不會變的。所以更重要的事情,是為雲南的商品尋找銷路與市場。同樣,也要去各國考察,也要看看各國市場上缺少什麼,是雲南能夠生產的。
這一件事情自然要好好準備。
不僅僅要抽調雲南各方面拳頭產品。也要抽調一些少府工匠去搞市場調研。
但市場調研是什麼?
如何進行市場調研?
這個虞醒還要教給下面的人。
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教明白。
這都需要時間。
「油縣的事情,差不多了。我該回蒲甘了。」
虞醒心中暗道。
*******
蘭甘亨此刻就在蒲甘城中。
他作為暹羅使團的一員,等待虞醒接見。
而今的蒲甘城分外熱鬧,各地的高僧都來了。
有印度的,孟邦的,雲南的,安南的。藏區的。以至於超過了蒲甘接待人數的上限。
蒲甘城全盛的時候不過幾十萬人。經過兩年的戰爭,以及虞醒對蒲甘削弱之心,相當一部分蒲甘百姓要麼南遷到了仰光。減少了不少人口。而今各方面的僧人數千人之多。
即便很多都是緬甸國內僧人。但是也不是蒲甘城的接待的。
只能想辦法讓這些僧人住在民居中。
還好蒲甘百姓都是虔信佛法,都願意供奉高僧。就是那種管吃管住不要錢。
這才安排來看。
蘭甘亨來到蒲甘之後,也遇見了幾位大師。受益匪淺。最後聽聞有一位舍利畏大師。乃是漢王的國師。蘭甘亨心中一動,就來拜見。
卻見舍利畏正在遠道而來的僧人講法。
雖然說法會還沒有開始,但很多競爭都已經開始了。整個蒲甘城中,不僅僅有舍利畏一個人公開講法。還有其他其他數位高僧講法,聽者如雲。
蘭甘亨找了一個好位置。一開始還想揣摩舍利畏心思。後來聽得如痴如醉。早就忘記了來之前的想法了。
舍利畏說法,之所有有如此大的威力,固然是因為舍利畏歷經生死,大徹大悟。境界遠超尋常僧人,但本質上,是中土沙門一些精妙之處,甚至要超過了佛門原典,更不要說東南亞很多國家,都在文明初期,如傣族,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形成,他們收到印度佛法影響。但是對佛法的理解,其實是很淺薄的。
蘭甘亨聽舍利畏說法,大有撥雲見日之感。
「大師。」舍利畏講法之後,與諸位弟子談話。蘭甘亨合十而起,說道:「大師,一國主,欲弘揚佛法,攻滅諸國,皆造蘭若,這是功德事嗎?」
這一句話,既是蘭甘亨的自己的疑問,也是暗搓搓對虞醒做法抨擊。
虞醒弄出這麼大陣仗來,只要是聰明人,都知道是用來做什麼的?
蘭甘亨一問,很多人都豎起耳朵。聽舍利畏如何說?
「唯有利益眾生事,方為功德事。佛法有菩薩低眉,也有怒目金剛。是否為功德,從不在攻滅諸國,也不在大造蘭若。」
「而在所做所為,是利益眾生,非利益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