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元一定要有自己的火炮

  第四章大元一定要有自己的火炮

  忽必烈沒有多問。

  他其實並不關注細節。

  也不必關注,他只關注結果。

  效果如何。

  忽必烈問道:「開幾炮試試。」

  「是,請陛下移步。」郭守敬說道。

  「你沒有信心?」

  「有信心,絕對不會出問題。但是陛下萬金之軀,不可有一絲輕忽,還請陛下移步。」郭守敬堅持道。

  「朕衝鋒陷陣,親冒箭矢的時候,你還鄉下讀書。朕是老了,卻還沒有不能打仗的地步。」

  「就在這裡開炮。朕要看仔細了。」

  忽必烈戰爭經驗非常豐富,他對火炮怎麼運作,不感興趣,因為那不是他要過問的事情。但是對火炮造成的效果,卻要看仔細,這決定他在戰場如何使用。

  特別是虞醒將火炮集中使用的辦法,忽必烈很好奇。

  「請陛下移步。」郭守敬硬著頭皮說道。

  「怎麼,朕說的話,你聽不見。」忽必烈有些怒了。

  郭守敬立即跪下,說道:「臣不敢,只是,這火炮開火的時候,整個炮身都往後退,陛下您站的位置-----」

  忽必烈就站在火炮的正後方。

  郭守敬認忽必烈是陛下。火炮可不認。

  忽必烈有些尷尬。

  默默的讓開幾步,離開了火炮正後方。

  郭守敬也鬆了一口氣,不敢多說話。

  空氣中充滿的莫名的氣氛。

  郭守敬親自指揮,幾個士卒立即將兩門火炮填裝好了。

  等忽必烈一聲令下。

  「轟」的一聲,炮彈打了出,整個火炮往後一砸,兩邊固定的鐵鏈頓時崩緊。「當」的一聲,將火炮扯住。

  如果忽必烈還站在剛剛的位置上,非要被火炮屁股親一下不可。

  幾乎同時,另外一門仿製的火炮也打響了。與雲南銅炮的威力仿佛,兩顆炮彈,一前一後,砸在校場之上,在地面上砸出兩個坑。然後一跳一跳的前進,最後緩緩的停下來。

  忽必烈翻身上馬,縱馬而去。

  來到火炮落點上。

  看著大坑。

  拳頭大的炮彈,入地一尺有餘,砸出的坑,是炮彈體積的三倍。

  讓忽必烈倒吸一口涼氣。

  「如此威力,什麼樣的甲冑能擋得住?恐怕盾車也能擋住吧?」

  校場可不是尋常土地。

  校場是練兵的地方,修建之初,就是進行過夯實處理。地面是非常堅硬的,即便下大雨,只要不泡上個幾天幾夜,在上面走路,也很少沾泥的。

  而炮彈能在這樣的地面打出效果。

  忽必烈就明白,此炮一出,恐怕沒有任何東西能擋住。即便三尺厚的木板,那也要看木板材質,或許有一些硬木能擋。但是這樣的硬木造價都非常高。

  很難就地取材的。

  忽必烈又看了另外一個彈坑,兩者相差不過十步左右。他走了過去,閉目想像一百門火炮,排成一排,一瞬間發射一百門炮彈密集打在這個區域。

  一瞬間忽必烈不忍心想下去了。

  戰場上是什麼樣子,忽必烈太清楚了。

  這一輪打擊之下,非屍橫遍野不可。

  縱然是再精銳的步卒,在這種活靶子的境地,也是堅持不下去的。

  「阿里海牙,敗得不冤枉。如果他能回來見我,或許能問出更多細節。可惜了。」

  忽必烈而今僅僅是推測與想像。與真實的戰場相差了很遠。阿里海牙是經歷過真正的戰場上,或許阿里海牙對火炮有更多的想法。

  而這些話,忽必烈都聽不到了。

  「陛下。」郭守敬不敢騎馬,快步跑過來。

  忽必烈問道:「如果有一百門火炮,你覺得應該怎麼布置?一字排開嗎?」

  「不用。」郭守敬說道:「臣本來以為是這樣,但是看了炮身的刻度,才知道雲南那邊有大才。火炮打出的是弧線。也就是說,只要計算好了。火炮其實能給兩排,甚至是三排布置的。」

  忽必烈忽然想到了什麼?說道:「也就是說,可以打得很準?」

  「不太準。」郭守敬說道:「臣計算,大概偏差在百步左右。」

  古代三百步為一里。

  百步這個誤差是相當大了。

  但是,這火炮本來就不是用來精準打擊的,是攻擊步陣的。

  數萬大軍列陣,橫壓數里。

  只要確定不打自己人身上就可以了。

  「百步左右?」忽必烈也想到了這一點。「已經足夠了。」

  忽必烈又問道:「這火炮運輸怎麼辦?」

  郭守敬說道:「陛下請看。」

  將忽必烈帶到火炮前,一聲令下,十幾個人一起動手,不過幾分鐘。就將火炮大卸八塊。幾個人用繩子穿過火炮上預留的掛鉤,四五個人就將炮身抬起來了。

  剩下的人一個人一個部件。

  最後一個人拿了一大口袋,將火炮上面的連接件裝起來。背著。

  就這樣一門炮就被十幾個人抬起來了。

  「炮身足有五百斤。幾個抬一個會兒,是可以的,長途行軍,必須輪換。但軍中人力充沛,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太險峻的山路,人能過,炮就能過。而且這炮車-----」

  郭守敬給忽必烈看另一門火炮的炮車,說道:「除卻幾個部分外,全部用鐵架子。」郭守敬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的抽來一根鐵條,在上面一敲「叮叮噹噹」悅耳動聽。

  「這是上好的鋼。輕便結實。」

  「另外,這軸承也是非常好的。」

  「只需一匹馬拉著就能走,如果遇見上坡路,再加上兩匹馬,派幾個人推,就足夠了。」

  「這個設計,全天下大部分地形都可以適應。」

  說到這裡,郭守敬忍不住一嘆:「奇思妙想,冠絕天下,只是也太貴了。」

  「貴?」忽必烈問道。

  「陛下,銅是很貴的。上等鋼鐵也是很貴,這加在一起,就更貴了。」郭守敬說道。

  「不管多貴。大元一定要有自己的火炮。」忽必烈斬釘截鐵的說道。

  他從這火炮身上看到了很多很多。

  在貴州這中地方,地無三尺平,火炮有些跟不上漢軍行軍速度,但是在大部分平原上,這火炮是可以跟隨步卒前進的。特別是蒙古從不缺馬。

  除卻個別路段,實在過不去,其實是用不上這火炮快拆的功能的。

  甚至可以給火炮配上兩馬,四馬拖拽。

  這火炮加炮車總體上沒有一千斤。

  怎麼也能拽得動。

  這東西用處太大了。

  特別是對忽必烈來說。

  須知,忽必烈奪取蒙哥的汗位之後,其實留了一個後遺症。

  那就是海都。

  忽必烈幹掉了自與自己爭奪汗位的弟弟,阿里不哥。但是終其一生都沒有幹掉海都。

  海都乃是窩闊台汗系子孫。在至元六年,聯合朮赤王系,與忽必烈決裂。與忽必烈兵戎相見。

  其實,海都本身就是阿里不哥的盟友。他覺得,蒙古汗位就是窩闊台汗系的。他要撥亂反正。

  伯顏一直鎮守漠北,就是與海都交戰。

  海都非常狡猾,從不與元軍決戰。而是在廣大草原上與元軍捉迷藏。不得不承認,元軍已經相當程度的漢化了。在草原上,來回奔馳追逐,非元所長。

  海都屢敗而不亡。

  忽必烈對西北用兵,有勝有敗,勝多敗少。但依舊有丞相安童,被俘之敗。從至元六年一直到忽必烈死,都沒有太大的進展。

  一直到忽必烈死後。元成宗鐵穆耳,大德年間,才擊敗海都,海都兵敗身死後,海都繼承人才名義上臣服了大元,蒙古帝國有了短暫的統一。

  雲南虞醒,雖然一步步成為了忽必烈心頭大患,但是忽必烈更明白一件事情。

  但是他最擔心的從來是,西域海都。

  所以,他看見火炮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能不能用這火炮來對付海都。

  似乎是可以的。

  海都縱然來去如風,避免與伯顏決戰。但是也是有他自己必守之地的。但是無奈,伯顏千里奔赴西域,攻堅城,後勤不繼,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各種攻城器械奇缺。

  海都修的城池不需要多好。

  伯顏就沒有什麼辦法。

  再加上海都的騎兵,也是正宗的蒙古騎兵,甚至比元朝的騎兵更加正宗。一旦頓兵堅城之下,騎兵斷糧道,然後大舉出擊。元朝這邊,也受不了。

  更不要說,西道諸王首鼠兩端。

  忽而叛元,忽而叛海都,這事情多了。

  畢竟是蒙古人自己的爭鬥,蒙古西道諸王左右騎牆,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而今忽必烈似乎想到了破局之法。

  火炮最重要的不是他的威力,而是他的機動性。

  如果再想辦法輕便一些,能跟隨騎兵行動。就再好不過了。

  即便不能,能輕易的送到西域堅城之下,足以破城。

  畢竟西域的城池之所以不好破,並不是城池多堅固。而是距離太遠,糧道不繼。如果能迅速破城。那麼將海都在西域據點一拔掉,就足以讓海都臣服。

  是的。臣服。

  忽必烈要的僅僅是海都臣服,因為西域中亞,乃至俄羅斯金帳汗國,距離大都太遠了。

  打下來又能如何?又管不住。

  臣服,維繫一個統一蒙古大帝國。就足夠了。

  而今火炮似乎給忽必烈帶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