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處戰場上,韃靼和蘇信一方正在僵持。
固拉多帶著麾下的兩萬五千騎兵發起過衝鋒,但無一例外,都被明軍的戰陣擋下。
韃靼的騎兵雖然強大,但明軍足足有六萬人,而且裝備精良,守住陣地並不難。他們很想鑿穿這支部隊,但每次衝鋒都被死死攔住。
「大汗,咱們撤吧。」巴頓看著眼前的陣勢,小心翼翼的說道。這次不像是上次天寒地凍,明軍有備而來,可不會那麼好打。
「撤?為什麼要撤?誰再撤退,就地斬首。所有人,衝鋒!」固拉多惡狠狠的看了巴頓一眼,沉聲道。
但這是他最後一次衝鋒了。
京城大內之中,曹正淳端坐東廠大位,好不愜意。現在他才體會到大權在握的感覺,那是多麼的美妙。
「稟告督主,東廠探子有了新發現。」一個臉色慘白,頭髮花白的太監,他正是東廠的二把手,大檔頭皮嘯天。也就是天下第一開局就被歸海一刀一刀殺了的龍套。
「念!」曹正淳慢慢飲一口清茶,老老神在。
「有探子傳來消息,鐵膽神侯調動了一股龐大的勢力,十分隱蔽。據我們調查,乃是朝中的錦衣衛。」
「錦衣衛怎麼會和鐵膽神侯混到了一起,難道是娘娘示意的?」曹正淳放下茶杯思索良久。
「當初先帝將東廠交給了本督主,將錦衣衛交給了太后,錦衣衛極其重要,乃天子耳目,太后怎麼會輕易的將錦衣衛交給他指揮?難道?」
「難道太后和神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關係?她如果真的背叛了先帝,那我該怎麼辦?」曹正淳眼神閃爍不斷,輕輕擺手。
「你先下去吧!」
「是!」
「如果真是如此,那本督主就不得不防,錦衣衛一定不能落到外人手裡!」他心中暗下決定。
如果真的成了,錦衣衛,東廠俱在他手,天下還有誰能和他抗衡?到時候,他就是真的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了。
想到這裡,他對權力愈發的渴望。
紫禁城中,四歲的正德皇帝正擺弄著毛筆,隨即小臉一皺,將毛筆扔開。
「母后,皇叔什麼時候回來啊,朕想他了。」他瞪著大眼睛,奶聲奶氣的說道。
「母后也不知道,但照兒你要相信皇叔,他一定會回來的。」一聲嘆息在心底蕩漾。
這些日子,大明危機不斷,先是雪災,然後是韃靼扣邊。這麼多事壓在她一個女人的肩膀上,一時間,她也是憔悴無比。
幸好,有神侯這樣的忠臣為她分憂。不知怎的,一想到神侯,太后柔柔的咬了咬嘴唇,臉上微不可查的浮現一絲紅暈,宮裙下的雙腿不由自主的夾緊。
她雖是太后,但也不過是一個三十出頭的婦人,人生的大好年華都要鎖在這深宮之內。像她這樣的女人,還有很多。
西北邊鎮,一場大戰已經落下了帷幕,韃靼大敗而逃。但李玄常率領的五千騎兵則是將韃靼的大汗留在了這裡。
「稟告大將軍,韃靼大汗的人頭帶到,請將軍驗收。」蘇信一臉喜色,高聲道。
「這次,你做的不錯,雖然讓韃靼逃走了不少,但戰果頗豐,本侯會向朝廷請功的。」李玄常瞥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的卻是大勝,可以說自從成祖以來,就沒有過這樣的戰績。斬首萬餘,俘虜幾千,還得了韃靼大汗的人頭。
不是吹牛,在明朝,跟韃靼作戰,能斬首幾百都能算是大勝。沒辦法,他們是騎兵,機動性太強,能留下屍首就不錯了。
「你跟我來。」李玄常率先走近營帳。
「坐!」李玄常毫不客氣的端坐主位。
「過幾天,你和本侯一起回京城述功。但你要記住,斬獲韃靼大汗人頭的戰功是你的。而且,這次回去,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將軍,這,卑職受之有愧。」蘇信趕忙起身推辭。要是別人得了這麼一個天大的功勞,肯定被砸暈了,但蘇信還能如此鎮定,並推辭。
李玄常暗暗點頭,不枉費自己收下他。
「這次回京,不止是述功,更要問罪。」李玄常站起身,眼中寒芒一閃而逝,西北數十萬軍民的性命不能就這麼算了!
「軍營的帳目,本侯已經派人查過了。他們偷換糧食,延期運送軍械糧餉的事情本侯已經全部得知。」
「你知道,這背後有哪些人嗎?」
蘇信咬著牙,臉上帶著殺氣,提起這件事,他也很是憤怒。
「本侯就告訴你,戶部尚書,兵部侍郎,內閣大臣,他們都有參與,再猜猜看,這些換掉的軍糧被他們怎麼處理了?」李玄常略帶玩味的說道。
「肯定是被他們幾人賣了。」
「不錯,他們的確是賣了,但你絕對想不到,這些軍糧被賣給了韃靼。」
「什麼?他們怎麼敢?這可是通敵叛國的大罪!」蘇信噌的一下站起來。
「先別急,聽本侯慢慢說完。」
「這幾年,九邊的糧餉被朝廷剋扣了不少,軍餉被他們一再挪用,延期發放,這些事,本侯已經全都調查清楚了。」
「接下來的事,你要仔細的聽好。從現在起,你趕緊聯繫其他的邊軍將領,聯名將這件事捅到朝廷那裡去。你跟著本侯,帶著韃靼大汗的人頭,進京當面對質。這一次,本侯要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說到最後,李玄常眼中冷光閃過,手裡的茶杯瞬間化為了粉末,杯中的茶水也在剎那間蒸發。
「是,卑職這就去辦!」
等到蘇信走後,李玄常換了一杯茶水,輕聲道:「出來吧!」
大帳內,無聲無息間出現四個黑衣人。
「這件事,萬三千做的不錯,還有,訓練手下的事情也該有了成果了,儘快讓他給我回信。」
等他說完,四道身影再次消失無形。感受著他們潛行的身影,李玄常心中一笑,東瀛的小伎倆還是蠻不錯的。
看來,以後他還得建立一個天下第一莊,收攏人才。萬道歸流,觸類旁通之下,說不定他還能得到什麼啟發。
金鑾殿內,大臣立在殿下。
現在的朝臣不像之前那樣寂靜無聲,噤若寒蟬。無他,邊鎮的戰報到了,鐵膽神侯大勝而歸,斬首數萬。
壓在百官心頭的烏雲總算落下,他們別的不擔心,就怕當年的土木堡舊事重演。
「陛下,此次邊疆大捷,理應昭告天下,彰顯朝廷之威。」內閣首輔第一個跳出來。沒辦法,大佬不開口,其他大臣也只敢在私底下小聲嗶嗶。
「臣附議,理應昭告天下,以安民心。」
「臣附議」
······
一場大勝,這些文臣想的不是獎賞邊關將士,也不是祭奠戰死的士兵。而是想著大書特書,昭告天下。
把功勞攬在他們身上,昭告天下,筆在他們手裡,想怎麼寫還不是他們一句話的事。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的噩夢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