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大內,李玄常的摺子很快就到了皇帝手上。
隨著內容的展開,皇帝臉色越發的陰沉,整個人都散發著一股壓抑的氣息,好似風雨欲來,讓人無法呼吸。連身邊太監都不由得壓下身子,頭更低了。
當他掃到幾個百姓幾乎重傷垂死和國賓館息事寧人的事情時,「嘭!」御案上的玉色鎮紙已經在地上變成了幾塊。
「混帳!誰安排他們這樣做的?」一聲暴喝,皇帝此時就像發怒的獅子一樣。當太子時只覺得此事有失朝廷公正,在朝堂上吃癟,現在又遇到這樣的事,怎能不讓他怒火中燒?
「小淳子!」
「奴才在!」一道身影無聲無息間出現在殿內。
「今天朝中禮部那個進言的傢伙,朕要在今晚之前得到他的所有信息。還有,把這些東瀛使者的消息傳給鐵膽神侯,務必讓他注意。」
「是!」
還未入夜,那位禮部王大人的所有消息已經擺在御案上,而那些東瀛人的消息也已經送到了李玄常的手上。
此刻他正拿著這些資料,一臉玩味之色。
「柳生旦馬守、伊賀武藏、大島小次郎。一個伊賀派大弟子,一個柳生家少主,幕府將軍的幕僚。」看著上面的熟悉字眼,李玄常笑了。
柳生旦馬守,擅長殺神一刀斬,刀法凌厲狠辣,陰森詭異。這個名字你不熟悉,但有兩個人則是十分出名,她們就是柳生旦馬守的女兒,柳生雪姬和柳生飄絮。不過現在嗎嘛,柳生雪姬還是個萌娃,柳生飄絮還沒出生。也不知道,他的殺神一刀斬現在有幾分火候。
而這個伊賀武藏在日後將會是伊賀派的掌門,也會是段天涯的師傅。
這兩個人李玄常都不在意,而這個大島小次郎可不簡單,他出身低賤,卻做到了幕府將軍幕僚的位置,這已經是他第二次來明朝朝貢了。他熟讀儒家經史子集,通曉朱子理學。,,每次來中原,都能把那些自詡為聖人子弟的官員耍的團團轉,滿載而歸。
但也僅僅如此而已,這次,就看他們的切磋能整出什麼花來。
第二天一早,皇帝就上朝,與昨天的敗興而歸不同,今天的他已經有十足的把握。
「諸位都好好看看吧。」昨天奏摺皇帝已經讓人抄錄,分發到大臣手裡。
而此時的王大人卻是不慌不忙,在他看來這不過是小事,不就打傷幾個賤民而已,翻不起多大浪花。
「微臣有奏。」
「講!」
「啟稟陛下,東瀛人向來遵紀守禮,發生這樣的事,是否有什麼誤會?而且,據微臣所知,按照慣例,就算是這些人犯事,也應該交由他們東瀛人自己處罰,我大明怎可私設刑堂,行此不義之舉?」那個禮部王大人此時反而對皇帝質疑。
「遵紀守禮?朕就讓你好好看看這些東瀛人是怎麼守禮的?來人,拿上來。」皇帝反而氣急而笑,平靜的臉上已是帶著幾分冷笑,讓下面的臣子心中發寒。
「念!」
「十年前,東瀛朝貢,與人爭執,殺死兩人,重傷一人,後交由東瀛,無果。六年前,東瀛朝貢,與商販發生口角,重傷之,交由東瀛,而此人後來參加了這次的朝貢。三年前,東瀛朝貢,姦殺一名女子,交由東瀛,處理無果,似是無罪釋放。」
「這只是十年前的卷宗,往上還有幾十年前的,要不要朕一一找出來?」皇帝冷笑道。
「陛下,只是幾個小案件而已,切不可因此事讓我大明在南洋的聲威受到影響,不然無法向先皇交代啊。」王大人這才躬身懇求道。
「聲威,我大明還有聲威可言?沿海的倭寇愈發猖獗。連沿海本土都守不住,何談我大明聲威?還有,輕百姓,重倭人,你們到底是大明的臣子還是扶桑的臣子?難道我大明萬千百姓的民心就不要了嗎?」
「朕告訴你們,只要朕在位一天,這些扶桑人就別想在我大明的土地上胡作非為。踏上了大明的土地,就要接受我大明律法約束,誰都沒有例外。」皇帝指著殿上的朝臣喝道,一時間下面噤若寒蟬,無人敢應答。
「陛下說的不錯,既然禮數不能約束這幫蠻夷,那就靠我大明的律法。」李玄常從殿外走進來,一身玄色的王侯裝束,顯得他氣勢更甚。
「大膽,你是何人?未經通傳,私自入殿,你該當何罪?」這時,那個王大人又跳出來喝問道。
李玄常沒有理他,而是拱手道:「啟稟陛下,您要的東西,臣弟已經查的一清二楚。」
「哦?」
「念!」
「禮部侍郎王照,膝下一子,年方二十,貪花好色,無惡不作。前年在國子監舞弊,被革除功名。去年在京城一座青樓之內與人爭風吃醋,失手殺了對方,但此事很快平息。據錦衣衛密報,此子不僅**良家婦女,壞人名節,更是跟王大人的第十三房小妾有些不清不楚的關係。」李玄常讀完,饒有興趣的看著這位王大人。
在李玄常的氣機感應中,這傢伙已經是精氣萎縮,腎臟衰竭,居然還娶了十三房小妾,怪不得被他兒子戴了帽子。
而這個王大人聽完這些,神情慌亂,面色慘白,「不會的,你這是污衊。皇上,你要為微臣做主啊。」王大人已是跪倒在地,痛哭流涕,連頭上的帽子都歪了。
「不用了,大理寺已經接受了訴狀,你兒子已經全招了。」皇上一臉快意的掃視下方群臣,但此時全都是低著頭,老神在在,沒人敢冒頭。
「你連你兒子都教不好,還敢在這談教化,論禮儀?來人,把他帶下去交由大理寺審查。」看著下面剛剛一臉神氣,現在卻失神落魄,六神無主的禮部侍郎,皇帝頓感舒暢,念頭通達。
不一會兒,殿外的侍衛就把他帶下去。沒有大臣敢求情,這已經被皇上辦成了鐵案,誰敢多嘴?新皇繼任,終於要露出他的獠牙了嗎?
這些日子,他已經基本上掌握了朝廷的情況,現在可以肅清朝堂,做一些正事了。解決朝貢的疑難問題,就是他的第一步。
「以後東瀛朝貢,贈禮不許鋪張浪費,就算是我大明在南洋聲威不存又如何?有這些銀錢,不如加強東南沿海的地方守備,抵禦倭寇。」禮部已經挨了一個不輕不重的板子,其他的部門也不敢再多事。
此時皇帝直接越過內閣,還動用了錦衣衛,這是鐵了心要做這件事。而且沒有觸碰到這些朝臣的利益,犯不著為他們冒頭。
「皇弟,東瀛使者提出以武會友,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不要再出紕漏。」跟東瀛人打交道,禮部已經被踢出去此列,由李玄常接管。
其實此事,他是極其抗拒的,但皇帝強求,他也沒辦法。待此間事了,他就會遊歷江湖。在朝中,上有皇帝,下有百官,他根本無法培植勢力黨羽。只有跳出朝堂這個圈子,才能在局外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