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徐庶出山

  鄴城,已經成為劉羲的王都。

  此刻,程昱、劉祿二人滿面慚愧地向劉羲請罪。

  他們兩人掌控著諜報,卻疏忽了益州的情報,導致這麼久了才察覺到劉備的存在。

  劉羲皺著眉頭,對於劉備還活著的消息,還心裏面很是複雜。

  一方面二人到底還是有著多年的兄弟之情,另一方面,雙方馬上又要成為對手了。

  劉氏蒼天,三興炎漢。

  這一則預言,在別人看來,都以為劉羲就是三興炎漢的真龍天子。

  只有劉羲知道,自己根本不是。

  如今看來,天命眷顧的潛龍乃是劉備。

  天意垂青,劉氏蒼天開始給他開掛了,否則他不會短短時間內就從一介白身,到如今成為益州之主,又占據了荊北一部分郡縣。

  他不像劉羲知道哪些人是大才,有哪方面的才幹。

  可是他卻能短短時間內,手下匯集了這麼多的謀臣跟武將,這不是天意垂青是什麼?

  未來的決戰看來就在我與劉備之間了。他想。

  「對了,顏良文丑二位將軍何在?」

  劉羲忽然想起來這二人乃是劉備的結義兄弟,自從知道劉備去世的消息,兩人還傷心頹廢了許久。

  若是得到了劉備的消息,兩人恐怕會立即前往投靠。

  他們二人的武力雖不及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但也是超一流武將,不比三人遜色多少。

  在劉羲麾下的武將行列中,也算最頂層的。

  若是他們投奔了劉備,這中間一增一減,把自己未來決戰的勝算又降低了幾分。

  他當然要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程昱道:「稟王上,二位將軍目前正在并州。

  得到劉備的消息之後,我就傳訊給了并州密諜司,命他們嚴密監視二人的行蹤。

  必要的時候,他們可以直接面見并州牧曹操,誅殺他們二人!」

  他躬身請罪道:「微臣擅自做主,請大王責罰。」

  劉羲道:「事急從權,先生何罪之有?」

  程昱建議劉羲將顏良文丑二人召回鄴城。

  劉羲點頭答應,道:「但願還來得及。」

  他使用了速度最快的鷂鷹傳書,馴養的鷂鷹數量有限,一般都是緊要時候才啟用。

  第二日,并州那邊同樣以鷂鷹回書。

  劉羲還沒看信就感覺到不妙,因為若非情況緊急,并州那邊是不會採取這種傳信方式的。

  因為鷂鷹傳書並不安全,一般只有緊要時刻才採取這種方式。

  果然,他展開絹帛,只見上面回稟說顏良文丑二人早在十多日前就率軍前往長安去了。

  二人屬於老資歷,曹操不好管束他們,何況他們本就是混跡在黃巾之中的,跟他們互不統屬。

  劉羲立馬派人偵查,幾天後才得到消息,顏良文丑二人根本沒有走到長安,半途上轉道去了上庸城。

  那裡已經不是他的勢力範圍了,不好偵查二人的具體行蹤。

  但是毋庸置疑,這兩人肯定已經投劉備去了。

  最可恨的是,他們還把麾下的兩隻兵馬也拐走了。

  月余之後,劉羲才得到二人的消息。

  原來顏良文丑二人進入了荊州境內,然後被關途阻塞,只好暫時潛伏下來。

  在劉備與劉表鏖戰的時候,這兩人突然殺出,直搗襄陽,嚇得劉表一日三驚,連忙召集大軍回援。

  結果導致前線軍心不穩,被劉備打敗,損兵折將。

  劉備趁勢又占據了荊北的大片土地。

  顏良文丑在劉表的大軍回援之前,就已經撤走了。

  一路上千里迢迢,終於跟劉備相見。

  天下局勢,風雲變幻。

  令所有的才智之士都目不暇接。

  水鏡書院,龐統正在與同窗告別。

  今日徐庶、李嚴、崔鈞三人從書院肄業,即將投入到劉羲麾下。

  書院中眾多學子,龐統與徐庶最為相善。

  因為在他眼中余者皆是庸碌之才,只有徐庶才入得他的眼。

  徐庶底子很差,但卻在短短數年間躍居書院諸生的最前列,可見其天賦異稟。

  在龐統看來,若非徐庶底蘊太淺,絕對可以與自己爭鋒。

  或許經過幾年磨礪,他能夠成為自己的勁敵。

  不過龐統沒有一點嫉賢妒能的心思,他認為只有跟真正的天才智者較量,才是人生至樂。

  李嚴道:「如今齊王據天下泰半,身負天下之望,士元何不與我們一起投效齊王?

  你本就與齊王是舊識,以士元之才,必然得受重用。」

  龐統只是搖搖頭道:「我自有打算,諸君且珍重,一路順風。」

  見此,他們不再相勸,互相道了聲珍重,策馬離去。

  出了山門,徐庶回首遙望,嘆息道:「下次相見,或許我們就分屬敵我了。唉!」

  李嚴、崔鈞二人驚問其故。

  徐庶道:「士元心氣高傲,常比自己有張良陳平之智、姜尚管仲之才,如何甘心於人下?

  齊王麾下人才濟濟,如曹操、戲忠、郭嘉、魯肅、荀攸、陳宮、程昱、沮授、田豐、劉曄等等,個個有驚世之才。

  而且這些人大多是追隨齊王一路崛起的元老,立下了無數的功勳。

  無論是功勞資歷,還是君臣情誼,我等後來者都無法與之相比。

  即使以士元的才能,過去後也只能敬陪末座,他又如何會甘心?

  所以我料定士元必定會另投明主,盡展平身所學。

  他日我等再相見,只怕會在沙場上爭雄了!」

  二人聽到徐庶的分析,心裡都一陣失落。

  畢竟連龐統徐庶這樣的大才,在劉羲的麾下都只能敬陪末座,那麼他們兩人就更難占據高位了。

  不過二人卻沒想過反悔,一來劉羲的優勢極大,他們自忖就算不能高居廟堂,但是混個州郡首長應該還是不成問題的。

  榮華富貴都有所保障。

  第二來嘛,他們跟劉羲關係密切,卻是不好再出爾反爾,而且其他諸侯未必信任他們。

  崔鈞曾在盧植門下求學,與劉羲是多年舊友。

  李嚴跟劉羲有同僚之誼,他能夠進入水鏡書院求學,還是劉羲的幫忙。

  忘恩負義的事情,決不能做,否則名聲受損,才是沒有立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