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菲轉移話題,方杏捏著手裡的薄餅好難拒絕啊!
聽見方菲的話,她才猛然間記起,自己是過來幹嘛的!
真是美食誤事兒,差點將正事兒都給耽誤了。Google搜索閱讀
「這樣的,那日三伯母說要收蘑菇,昨兒個不是下雨了嗎?
我采的蘑菇沒保存好,你看這樣行不,我將那些蘑菇送給你,裡面還能挑一些好的來。
以後我采的蘑菇你幫我晾曬,如果能賣銀錢的話,你隨便給我一點就行,主要是那晾曬的活兒,我好像做不好,有些蘑菇還變質了。」
聽方杏道明來意,方菲的腦子裡忽然有了一個新的賺錢門路。
而且自家老娘也有將蘑菇納入菜餚的打算,那她這想法就更沒錯了。
「杏兒姐你我親戚一場,我怎麼好收你的銀錢。
不如這樣吧,回頭我再仔細給你說說如何晾曬蘑菇。
但你以後采了的蘑菇可以都賣給我,只是那銀錢肯定沒有那日我賣給酒樓高。
那日的情況二伯應該跟你說起過,我也是運氣好,遇到了貴人,人家才給那個價的。」
這個方杏自然知道,買方菲雞樅菌的人,就是自家三伯母(應你們的要求,以後都改稱呼為伯母了。愛你們喲!)的東家,而且人家買回去就是嘗個鮮的,有錢人也自然不會在乎那點銀錢。
但若是以後三伯母想要弄去酒樓做菜餚賣,酒樓自然要衡量一下成本高低,價格自然不會像方菲賣得那麼好了。
「這個我知道,菲兒你看著給個價就成。」
一天她能賺個幾十文她就覺得很好很好了!
放眼望去,村子裡的小姑娘有誰能做到?就算是那些會針線活兒的,頂多繡個手絹,打個絡子,一天有幾文錢的收入那就不得了了!
方菲思索了一番才是開口:「其實這濕蘑菇想要曬出一斤乾貨,起碼得八到十斤,我給你六文錢一斤,你看行不?
其實山上除了雞樅菌還有許多蘑菇都是能吃的,我多教杏兒姐你認幾種蘑菇,趁著夏季杏兒姐你也能采不少的。
另外,雞樅菌除了山上常見,一般在玉米地里也很多的,到時候杏兒姐你也去看看。
但我有個前提,你的蘑菇一定要新鮮,不要壞的,那種不認識的蘑菇也別摻雜在一起,賣給我的時候要分類一下,有毒的我也能一眼看出來,免得誤食了,害了人的性命那可就是大事兒了。」
之前方杏只認雞樅菌,如今雞樅菌自己拿著也賣不掉,方菲都這樣說了,她沒道理不去采別的,她自然是滿心歡喜的應下。
雖然一斤六文的價格,比自己預期的少了不少,可總比自己采了賣不掉好?再說了,一斤就賣六文,還是很多了!
「那成!沒問題!」
「杏兒姐這價格我是給你的,但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其實你可以幫我在村子裡收,一斤蘑菇你賺個一兩文差價也很可觀的。」
方菲沒解釋多清楚,但方杏一下子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只是沒有方菲預料中的那般,方杏並沒有多開心,反而是思索起來,收別人的蘑菇划算不划算?
畢竟若是在村子裡收蘑菇的話,大家都去采,那她采的就少了。
但方杏也不是沒腦子的,沒有一口回絕方菲的提議,而是點頭應下。
「昨兒才下了雨,今天天也晴了,山裡的蘑菇肯定又長了不少出來,這樣吧,我們現在就去山裡,今天上午杏兒姐你就跟著我學認蘑菇,下午你就自個兒采了。
蘑菇在這時代還沒有納入山珍的歸類里,而蘑菇的營養和口感一定會在這缺乏新鮮食材的古代大賣的。
被曬乾的蘑菇也能存放,等到冬季缺少蔬菜的時候賣給酒樓,那其中的利潤自然可觀。
而現在方菲也不缺本錢了,順便做點這買賣,那也是一筆不錯的收益。
蘑菇的時節雖然不算短,但她們家人手不足,讓方杏幫自己收蘑菇,那也是雙方獲利的事情,順帶也能讓他們賺些銀子。
況且親戚一場,有這樣的好事兒,她自然不會便宜了外人,肯定是先緊著親戚的。
有方蓮在家,方朵兒也不用去老房了打蚊子了,更不用幫劉翠帶孩子了,方菲背上背簍和方杏去了山上,方蓮則是將布料翻出來,給老房送去。
看到方蓮送的棉布,張婆子一陣的意外,更多的是有些埋怨。
「你們現在雖然手頭上有幾個銀錢了,但也不是這樣亂花的。
拿回去!給你娘做幾身衣服,我老婆子天天在鄉下,也穿不上。
反而你娘,現在天天在鎮上,也不能穿得太破了。」
張婆子就是這樣,關心和心疼從不掛在臉上,她做的事兒卻從來都沒含糊過。
明知道給爺爺奶奶送布料會挨罵,方蓮還是要硬著頭皮來。如今他們家好不容易好過點了,怎能不孝敬他們二老呢?
「奶,爹娘的都買了,這其實是二妹買來孝敬你們的,我不過是借花獻佛而已。實不相瞞,在藺陽那兩日二妹擺攤賺了一些銀子,所以才買的。」
方蓮沒有要邀功的意思,這銀錢本就是方菲一個人賺的,她不能將功勞往自個兒身上攬。
「啥?擺攤?做生意?方菲那小丫頭還會做生意?!」
張婆子抓住了方蓮話里的關鍵詞兒,根本顧不上糾結布料的事兒了,而是震驚自己那孫女小小年紀就能幹出來的事兒!
鄉下人家,做生意的人真的很少。
主要是個這個時代本就階級排名很明確,士農工商,而商就排在最後,商籍就連參加科考的資格都沒有的,可想而知,商人的身份在這些人的眼裡是多麼的入不得眼。
但人總是喜歡雙標,一邊喜歡著金錢,一邊也又嫌棄著商人。
而恰恰商人才是最有錢的存在,所以許多人心中生出種種的不平衡。
朝廷這樣的安排,其實是為了不讓經商的人,用金錢和政治有任何的牽扯,而世人卻忽略掉朝廷的真正意思,故意排擠商人的地位。
看見自家奶奶的反應,方蓮以為奶奶也有那樣的想法。
「奶奶,其實與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相比,經商沒什麼的,都是靠本事吃飯。」
聽見方蓮的話,張婆子臉上微微的驚訝已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