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沘水出廬江灊縣西南,霍山東北。灊者,山、水名也。《開山圖》灊山圍繞大山為霍山。郭景純曰:灊水出焉。縣即其稱矣。《春秋·昭公二十七年》吳因楚喪,圍灊是也。《地理志》曰沘水出沘山,不言霍山,沘,字或作淠。淠水又東北逕博安縣,泄水出焉。
東北過六縣東,淠水東北,右會蹹鼓川水,水出東南蹹鼓川,西北流左注渒水。淠水又西北逕馬亭城西,又西北逕六安縣故城西,縣故皋陶國也。夏禹封其少子,奉其祀。今縣都陂中有大冢,民傳曰公琴者,即皋陶冢也。楚人謂冢為琴矣。漢高帝元年,別為衡山國,五年屬淮南,文帝十六年,復為衡山國,武帝元狩二年,別為六安國,王莽之安風也,《漢書》所謂以舒屠六。晉太康三年廬江郡治。淠水又西北,分為二水,芍陂出焉。又北逕五門亭西,西北流逕安豐縣故城西,《晉書地道記》:安豐郡之屬縣也,俗名之曰安城矣。
又北會濡水,亂流西北注也。北入於淮。水之決會,謂之沘口也。
【譯文】
沘水發源於廬江郡灊縣西南、霍山東北,灊是山名和水名。據《開山圖》,灊山圍繞的大山是霍山。郭景純說:灊水發源於此,縣也按水命名。《春秋》: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吳國乘楚國有喪事而包圍了灊。《地理志》說:沘水發源於沘山,而不說霍山;沘字也有寫作淠字的。淠水又往東北流經博安縣,泄水發源在這裡。
往東北流過六縣東邊,淠水往東北流,在右邊匯合了蹹鼓川水。此水發源於東南方的蹹鼓川,往西北流,在左邊注入渒水。渒水又往西北流經馬亨城西邊,又往西北流經六安縣老城西邊。六安縣就是舊時的皋陶國。夏禹把這地方封給他的小兒子,料理對他的祭祀。現在破塘中有一座大墓,楚人稱墳墓為琴,民間相傳叫公琴的,就是皋陶墓。漢高帝元年(前206),把六安劃出來立為衡山國,五年(前202)改屬淮南;文帝十六年(前164)又恢復衡山國;武帝元狩二年(前121)立為六安國。就是王莽的安風。《漢書》中說的以舒人屠殺六人,六即指六安。晉太康三年(282),這裡是廬江郡的治所。淠水又往西北流,分為兩條,芍破就由此分出。又往北流經五門亭西邊,往西北流經安豐縣老城西邊。按《晉書·地道記》,安豐縣是安豐郡的屬縣,俗稱安城。又往北流,匯合了濡水,然後亂流向西北奔去。往北注人淮水。沘水與淮水匯合的地方,叫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