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淺談改革(求訂閱)

  第163章 淺談改革(求訂閱)

  「見過二祖母。」

  一進前廳,淑蘭就迎了上來行禮。

  「不是讓你在裡屋待著嗎,怎麼出來了?」大老太太說道。

  「祖母,孩子我留在裡屋呢,二祖母來了,我怎麼能不迎一下。」淑蘭說道。

  「孩子要緊,一家人不要在乎這些虛禮,放心上就好了。」盛老太太說道。

  「這不是虛禮,是我想二祖母了。」淑蘭挽著盛老太太另一隻胳膊說道。

  「瞧瞧這嘴甜的。」盛老太太想道。

  「母親,二嬸,先坐吧。」盛維笑道。

  「對對對,都坐。」大老太太笑道。

  落座後,盛老太太笑道:「快去把孩子抱出來,讓我瞧瞧。」

  「二祖母稍等。」

  淑蘭說著到裡間把孩子抱了出來。

  「呦,你看這孩子虎頭虎腦的,長的和淑蘭真像,還對我笑呢。」

  盛老太太逗弄了一下,讓房媽媽把準備的見面禮拿了出來。

  她專程讓人給孩子打造了一套長命金鎖,還準備了一塊上等玉質的觀音玉佩。

  「二祖母,這太貴重了。」淑蘭連忙拒絕。

  金鎖是實心的,看著份量就不輕,那個玉佩價值也不便宜。

  「這是給孩子的,又不是給你的。」盛老太太故作不悅道。

  淑蘭有些為難的看了一眼自家祖母,見她點了點頭,才收了下來。

  「淑蘭,讓我也看看孩子。」華蘭笑道。

  「來了。」

  淑蘭把孩子抱了過去,華蘭看著胖嘟嘟的孩子,眼中閃過一絲羨慕。

  「來,這是姨給伱的見面禮。」華蘭把準備好的禮物送上。

  明蘭也送上了自己的禮物,幾個姑娘圍著孩子笑聲不斷,雯姐兒也圍過去湊熱鬧。

  「雯姐兒輕點,別把弟弟弄哭了。」華蘭見雯姐兒用手戳了戳孩子的臉,連忙說道。

  雯姐兒嚇的縮回了手,問道:「娘,弟弟他怎麼不說話?」

  「呵呵,你這麼大的時候也不會說話。等他大些就會說話了。」盛老太太笑道。

  盛老太太說完,眼睛餘光看的旁邊一個二十多歲婦人打扮的女子,正羨慕的看著明蘭品蘭她們逗弄的孩子。

  眼神中還流露出一絲傷感和不甘。

  「老嫂子,松哥兒家的怎麼回事?我聽維哥兒說,懷了兩次都沒能保住。其中不會有人使壞吧?」盛老太太小聲道。

  之前她看到的婦人,正是長松的娘子文氏。

  這些年文氏也懷過兩次孩子,每次都流產了。

  這些還是盛維告訴他的,但是盛維一個做公公的,也不好多談論此事,只說是流了,具體原因卻沒說。

  「沒有的事。」大老太太苦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給家裡定的規矩,松哥兒這些年也沒納妾,成親前雖然房裡有兩個人,但也是老實的。我這孫媳婦就是沒有那個命。」

  文氏第一次流產,大老太太也曾懷疑過,還特意查了,沒有發現絲毫問題。

  第二次懷孕,更加小心了,結果還是流產了。

  「哪有那麼多命不命的,這次梧哥兒成親白石潭賀家老太太也會來喝喜酒,她醫術高明,到時候讓她給她看看,下一次准能行。」盛老太太說道。

  盛老太太之所以這般篤定,一來是對賀老太太的醫術有信心,二來文氏能兩次懷上孩子,也證明她是能生的。

  「真的?」大老太太驚訝道。

  「我會拿這個誆你嗎?」盛老太太笑道。

  「松哥兒媳婦,快過來。」大老太太朝文氏喊道。

  「祖母,二祖母。」文氏走過來行禮道。

  「靠近點。」

  大老太太把她叫到跟前,湊到耳旁把盛老太太剛剛說的話說了一遍。

  文氏聞言眼睛一亮,看向盛老太太說道:「多謝二祖母。」

  她成親多年一直沒有孩子,盛家完全可以為盛長松納妾,她和她娘家的人都說不了什麼。

  然而盛家並沒有,大老太太和李氏什麼都沒說過,待她沒有絲毫區別。

  越是這樣她心裡越覺得愧疚。

  ……

  「長梧的婚禮都準備好了嗎?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

  袁文紹邊上坐的是盛長松,盛長松面對他有些拘謹,他只能主動找話題了。

  「都準備的差不多了,大姐夫只管好好玩玩,等著喝喜酒就好了。」長松說道。

  袁文紹點了點頭,問道:「對了,那個孫秀才怎麼樣了?」

  當初他搞臭了孫秀才的名聲,孫秀才被革除了功名。

  對於他後面的事情,還是有些好奇的。

  「那孫秀才家本就是一個農戶之家。以前靠著秀才功名,日子倒也不難過。革除功名後,日子過得十分窮困。不過他潛心苦讀,第二年又考了秀才功名。」長松說道。

  「又考上了?」袁文紹有些驚訝。

  難不成因為他把孫秀才功名搞掉了,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後來呢?」袁文紹問道。

  「有了功名他又和以前一樣,成為當地鄉紳的座上常客。還娶了陳家的姑娘,那陳家在宥陽也是大戶人家,給了許多嫁妝。」盛長松說道。

  「這麼說,他過的還不錯了?」袁文紹說道。

  「不錯什麼啊,大姐夫你是不知道,那孫秀才成親半年,以陳氏無出為由,一個妾室一個妾室的納。這才幾年啊,妾就納了十幾個了。除此外,還經常出入青樓,聽說青樓一個女子懷了他的孩子,他想把那女子給納入家門,這兩天陳家正在跟孫家鬧呢。」品蘭撇了撇嘴說道。

  品蘭的聲音不小,一下子把所有人目光都給吸引了過來。

  「這種事也是你一個未出閣的姑娘能議論的?」大老太太板著臉呵斥道。

  「大祖母,是我不好,不該提這事的。」袁文紹連忙說道。

  「二郎,你不必幫她說話。都及笄議親了,還跟沒長大一樣,什麼該說不該說不知道嗎?以後嫁人了,真不知道怎麼好。」大老太太說道。

  「好了好了,這裡也沒外人,都多大年紀了,還老是動不動發火。」盛老太太說道。

  大老太太聞言瞪了品蘭一眼也沒在訓斥。

  ……

  接下來幾天,袁文紹每天就在宥陽四周玩,還去過金陵城玩了一天。

  金陵不愧是六朝古都,江南重城,十分繁華,雖說比起汴京要差上一些,卻也少有能比的。

  在距離婚禮還有三天的時候,方航也趕了回來。

  方航之前被誣陷貪污,影響到了升遷,現在還在壽州當縣令。

  身為一方父母官,他也不能離開太久,因此便讓淑蘭帶著孩子先回,自己只能等婚期將近才趕了回來。

  拜見完大老太太和岳父岳母,方航來到袁文紹身旁躬身一禮,道:「謝過大姐夫。」

  袁文紹連忙將他扶了起來,說道:「你這是做什麼。」

  說起來,方航還是被他牽連的。

  「若不是大姐夫幫忙,我現在還不知道怎麼樣呢。」方航感激道。

  「一家人說這些,快坐下。」袁文紹拉著他坐了下來。

  「你又沒貪污,即便我不幫你,你也不會有事的。」

  方航搖了搖頭,說道:「說真的,以前在宥陽,我老是聽人說貪官污吏很多,我一直以為是以訛傳訛,不怎麼信。等做了官才知道,自己是坐井觀天了。」

  宥陽是個小鎮,屬於交通要道,雖然比許多小鎮都繁華,但是更多的是南來北往的商隊帶動起來的。

  而經商的都會打點關係,看著倒也安靜祥和。

  直到他做了官,接觸的多了,知道了許多陰暗的事。

  袁文紹說道:「咱家出去聊吧。」

  兩人和老太太她們打了個招呼,走了出去。

  「怎麼,被打擊到了?」袁文紹笑道。

  「確實有點,我被誣陷貪污,就是因為我和他們不是一條船上得,還壞了他們不少好事。若不是大姐夫幫忙,我能不能全須全尾的出來,都難說。」方航苦笑道:「我現在終於知道李大相公為什麼要推行新政了,你不知道,我所在的那個縣,過半的土地都在世家鄉紳手裡,大多數百姓都沒什麼田地,只能淪為莊戶。而那些世家鄉紳,又一直拖著稅不交,每年的稅都收不上來。」

  袁文紹驚訝道:「那之前的縣令是怎麼收稅的?」

  「前任縣令也沒收夠,不過那些鄉紳會給他點面子,交一部分。縣令再報些天災減產什麼的,也能應付過去。」方航說道。

  袁文紹不用想也知道所謂的給點面子是什麼。

  無非就是縣令和他們一夥的,他們交一部分,縣令想辦法找補一部分,就差不多能交差了。

  「除此外,我還查了這些年縣裡的田地情況,發現每年田地登記數量都在減少。他們以修河占田,洪水淹沒不適合耕種等等藉口,隱沒了大量的田地。李大相公當年推行新政,實在是天下已經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了。若是有一天我得權,我也會像李大相公那般推行新政。」方航說道。

  袁文紹苦笑的搖了搖頭:「你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李大相公都失敗了,你覺得你能成嗎。」

  「有些事情總歸要有人去做,不能因為成不了,就什麼都不做。」方航說道。

  「天下少部分人占著絕大多數的財富和土地。所謂的改革就是把那少部分人手裡的財富和土地掏出來,給百姓和朝廷。而恰恰這少部分的人,掌控者大部分的權利。你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自然要反對。當掌握權利的人大多數都反對的情況下,就連官家也只能妥協,這才是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袁文紹說道。

  自古以來,朝代更迭,很多人把其歸根於皇帝身上。

  事實上,每個朝代的滅亡,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資源財富流到了少數人手裡,當這種現象壓制不住的時候,就會出現改朝換代,進行重新分配。

  皇帝的昏庸與否,只是會決定天下資源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裡的快慢。

  即便代代皇帝英明神武,土地兼併都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這是土地私有化必然的弊端,除非土地國有,百姓沒有買賣權利。

  即便是秦皇漢武這種千古一帝,在位期間一樣存在土地兼併的問題。

  「照你這麼說,難道就任由事情這麼發展下去?」方航說道。

  袁文紹搖了搖頭,說道:「所謂的改革,你得看清楚事情的本質。若是把天下財富資源比喻成一張大餅,改革就是分餅。盯著現有的餅分,阻力太大,只有把餅做大了,可分的也就多了。那些反對的人,為了獲得更多的餅,自然就不會反對了。」

  「如何把餅做大?」方航眼睛一亮問道。

  「這我就不知道了。」袁文紹笑道。

  其實現在土地兼併還沒到迫在眉睫的地步,相反冗官、冗兵、冗費等問題十分嚴重了。

  朝廷登記在冊的官員有三萬多,實際上有職位的,只有一萬多。

  有近半的都是拿工資不幹活的人。

  之所以造成現在的局面,是因為太祖定下的規矩,優待文人。

  自從開國到現在,每次的科舉錄取的人數都不少,加上蔭官,才導致現在的官員這麼多。

  除此外,朝廷常備兵馬有一百多萬,失去北方天險,只能多養兵馬防備,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這些冗官、冗兵也造成了解決冗費問題。

  加上土地兼併嚴重,朝廷稅收逐年降低,這些問題好像陷入了死循環。

  要想解決也很簡單,科舉錄取人數減少,並限制蔭官,進行裁軍,降低開支。

  但是這樣一來,會動搖文武官員的利益,阻力太大。

  這也是李大相公新政失敗的原因。

  還有個簡單粗暴的辦法,那就是奪回被遼國和西夏占領的土地。

  這樣地盤大了,需要的官員自然就多了,稅收也增加了。

  然而現在根本沒有那個能力。

  因此現在說這些沒用任何意義。

  方航聞言嘆了一口氣,不過雖然阻力重重,他也準備試試,當然了,前提是他能獲得更大的權利。

  「好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現在就是一個縣令,把自己治下管理好就行了。這些暫時不是你能操心的。」袁文紹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