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卷五 狐狸尾巴露出來了!
許敬宗自然談不上什麼好人,放在後世而言,這傢伙就是典型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不過也正是因為知道他這樣的性格,李承乾從沒擔心過他。
哪怕當年他在草原六城搞風搞雨,李承乾都是放任不管,便是如此。
與此同時,相隔百里之遙的日月山。
一眾商賈將青天衙門圍了個水泄不通。
無他,唐明邊境封鎖後,他們的生意沒法做了。
雖然朝廷已經解決了工坊滯銷的問題,但說到底,解決的終究只是隸屬於朝廷的工坊,像私人工坊怎麼可能聽朝廷一言而決?
所以,生意做不下去的這些人,只好尋找官方。
雖然日月山也有自己的縣衙,但這些商人多精明啊?
在日月山,誰有事兒找縣衙?不都找長樂的青天衙門麼?
雖然這是長樂折騰出來的,並沒有朝廷背書,但長樂什麼身份?在日月山找她不比找縣衙更靠譜?
而這會兒,長樂看著擠滿了她衙門的商賈,一個個如喪考妣的模樣,她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殿下不但是我大明長公主,同樣也是大唐公主,還請殿下為我等做主。如今大唐封鎖邊境,簡直就是要了我等的老命。」有商賈當即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道,「這些年,我等響應朝廷的號召,都將自家的產業投到了工坊之上,如今工坊里的貨物堆積如山,若是發賣不出去,工坊里上百的工人何以為家?
在大明,像我們這般的工坊何其多?此番受影響的人何其多……」
他說得是聲淚俱下,不過也看得出來,他如今的確是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想來也正常,一個工坊少說也有百八十人,而在大明的工人,工價也是極其優渥的,以往有收益,大家倒也覺得還好。
和利益相比,那點兒工錢不過是小事兒罷了。
可如今,唐明邊境一封鎖,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了,都滯銷了,如此一來,那百八十口子工人可就成了他們的負擔了。
倒不是說不能遣散這些工人,問題是遣散了,今後要是邊境放開,他們又從哪裡去找這些用順手了的熟練工?
這些工人終究還是要吃飯的,從他們這裡出去,眨眼的功夫就會投入官家工坊的懷抱,這是人之常情。
所以,他們如今也正是最糾結的時候。
被王進等人嚴陣以待的護佑在身後的長樂,聽他這話,也是頗為無奈。
「大家都不用著急,大明立國這麼多年,大大小小的挫折經歷了不知凡幾,以往比這更艱難的時候,我們也熬過去了,這次也定然如此。
回頭,本宮便將諸位的難處告知戶部,戶部官員定會盡心盡力的為諸位排憂解難。
還請大家相信我大明朝廷。」
這話長樂說得倒是還算誠懇,只是她卻是忽略了一個問題,真要跟著李承乾經歷了種種挫折走過來的人,是不會來這裡的。
就這麼說吧,圍堵青天衙門的商賈,就沒一個日月山的老人,有些人的作坊,甚至都不在日月山。
真正跟隨李承乾爬冰臥雪走出來的那些傢伙,對李承乾,對大明,那是有著盲目自信的,斷然干不出來圍堵青天衙門的事兒。
「還請殿下上上心才是,雖然這些年經營工坊,我等還是略有盈餘,但時間長了,誰也堅持不……」
就在這時,收到王進消息的王青帶著守城的親兵急匆匆地跑了過來,都不等那人將話說完,便怒聲喝道:「都閃開,有什麼事兒,找縣衙、找戶部、找商部,找誰都行,誰讓你們來圍堵殿下的?這裡面要是有個居心叵測之輩,傷害了殿下,爾等誰能負責!
當是好膽!」
說著,王青直接拔出長刀,寒光之下,倒是讓不少人都下意識地多退了幾步。
也就是在這時,契苾何力等人也是聞訊而至。
圍堵誰他們都不在意,可是圍堵長樂,真就如王青所說的那般,但凡出點兒什麼意外,他們都無法向李承乾交代。
「青天衙門乃是殿下為了百姓伸冤無門而創,爾等為了區區商賈之事,也敢圍堵我大明長公主,想要造反不成!」契苾何力人都還沒擠進來,就是一陣狂怒。
和他一道的還有伊原峰、伊原錫。
如今李承乾不在日月山,長樂的安危便是重中之重。
慢他們幾步的普西偌更是怒吼道:「我日月山的老人呢?你們都是幹什麼吃的,怎可容忍這些傢伙圍堵我大明長公主?」
「僕射說笑了。」就在這時,一個其貌不揚,胸前別著一個銅片的年輕人從商賈的隊伍中擠了出來,笑道,「我們都在的,這些傢伙真要敢對殿下不敬,看我不扭斷他的脖子!」
說完,他轉過身,對長樂施了一禮,這才退到了一邊,默默地盯著這些商賈。
而此時,現任的商部尚書王玄策也急急忙忙趕了過來,看著如此多的商賈,王玄策也是一臉的怒容,厲聲道:「都回去,五日後,商部就此事將在日月山例會,大明所有商賈皆可參與!
但從今往後,誰敢就此事打擾兩位殿下,休怪我王某人不講情面!
在大明,誰能經商,誰不能經商,我商部還是能做主的!」
聽王玄策這般說,一眾商賈這才悻悻然的離開。
而等這些商賈離開後,眾人這才朝長樂行禮。
「讓殿下受驚了。」眾人此時也是一陣後怕,如此多的商賈,還有許多生面孔,顯然是從各地雲集而來,真要傷到了長樂,他們是沒法給李承乾交代的。
長樂倒是極為鎮定,並沒有因此慌亂,反而是問道:「我大明的商業已經嚴峻到這步田地了麼?」
她是一個善良的人,一直以來都是。
面對這種情況,她關心的依然是那些商賈所遇到的問題,對於自身的安危,看得並沒那麼重。
「殿下不用擔憂,都是小事兒,微臣和兩位僕射還有諸位尚書已經有了解決之法。」王玄策當即說道。
聽他這麼說,長樂才點了點頭,道:「如果實在無法解決,本宮也能走一遭洮河郡的,不管怎麼說,本宮終究是大唐公主。
想必本宮回長安省親,洮河郡必然會派大軍護送。」
「殿下千金之軀,豈能為了商事,跋涉千里。」王玄策笑道,「殿下放心好了,這都是小事兒,臣等就不打擾殿下了。」
見長樂點了點頭,王玄策等人這才一道離開。
如果是平日裡,此事兒他們倒是不在意,畢竟長樂在日月山不是沒有被百姓圍堵的先例。
不說別的,每年過年的時候,長樂只要出現在長明大街,老百姓就會不約而同地湊上來給長樂道一聲新年好,說兩句吉祥話。
以往大家都不是很在意。
一來是日月山的民心所向,二來嘛,刺殺長樂,對任何人都沒有實際好處,只會招來唐明兩國的瘋狂報復。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兒,誰會幹?
再說了,長樂在大明,沒有威脅到任何人,換句話說,她和任何人都沒有利益衝突,更多的時候,長樂在大明更像一個吉祥物。
但如今不同,大唐封鎖了兩國邊境,本就使得大明的商賈人心惶惶。
加之在大趙王廷,大明和蜀王一系斗得不可開交,而李承乾又南下親征天竺,這個時候要是長樂被商賈謀刺,那事情可就鬧大了。
大明少不得要清理一遍商場,而商賈又豈會坐視?
每家作坊都有百八十人工人,真要聯合起來,這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
「看樣子,那人已經坐不住了。」回到公廨之中,王玄策說道,「慕容戈的失利,讓他不願意再蟄伏了,此番鼓動這麼多商賈去殿下那裡鬧事兒,估摸著就是想把水攪渾。」
「其實這也是好事兒。」李勤儉聞言,卻是說道,「之前我們對此人是閉口不談,就是怕引起我們內部的矛盾,但隨著這檔子事兒的發生,老夫倒是對此人有些眉目了?」
「你知道此人是誰呢?」普西偌一聽,當即就是一喜,「是誰?老夫這就讓王將軍帶人將其拿下。」
「罷了……」李勤儉搖了搖頭,道,「目前來看還沒有實證,倒是不好動手,諸位放心,此人並非我大明官場一系,只是此人身份特殊,沒有實證,就連殿下都不好對此人動手。
沒辦法,他在我大明的部分人心中,還是頗有威望的。
哎,誰叫人家的祖上真的富裕過……」
「難道是他?」普西偌聞言,也是一愣,片刻才說道,「如果真是他的話,沒實證還真不好對其動手,畢竟不少人可還記得他祖上的榮光,也有不少人,還沉浸在那段短暫的輝煌之中。」
「既然他露頭了,這反而是小事情了。」李勤儉倒是一臉無所謂地說道,「以前我們之所以束手束腳,是因為不知道此人的跟腳,如今既然知道了,一切倒也好辦了。
當然,如今最讓老夫意外的是,他這麼多年都蟄伏了,為什麼偏偏這次會這麼不小心的暴露出來?
難道說,因為慕容戈被生擒,讓他覺得自己已經暴露了?還是說,他已經有了絕對的把握,真的認為有了復國的時機?
又或者,他和大唐的蜀王有某種協議,不惜暴露自身,也要幫蜀王亂我大明?」
李勤儉的擔憂不無道理。
蟄伏了這麼多年,偏偏在這個時候暴露出來,為何?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不管怎麼說,先把消息傳給殿下吧,看看殿下怎麼說。」普西偌搖了搖頭,這才交代了一句。
當這個消息傳到李承乾耳朵里的時候,卻是頗為淡定,看那樣子,就像他早就知道這人是誰一般。
「回去告訴普尚書,靜觀其變。」對此,他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也便沒了下文。
而在千里之外的長安,李恪也收到了長樂被商賈圍堵的消息。
這會兒,他正和楊師道等人議事,收到這個消息的一瞬間,李恪便站起身,說道:「果然是他!如果說之前只是猜測,那麼這會兒,就真的實錘了。
在如今的大明商場中,還有如此影響力的,只有那個被長明商行掩其鋒芒的元氏商行!」
「真是元平?」楊師道也有些意外,「雖說此人乃是孝文帝後裔,可北魏亡國都多久了?他還指望在大明的地界上,復北魏之光?」
「多久?百年不到罷了。」李恪搖了搖頭,道,「當年李孝常、劉德裕、元弘善這些人圖謀為阿祖復辟失敗之後,就聽聞阿祖曾對眾人許諾,旁人的不提也罷,但對元弘善的便是幫其在吐谷渾復國。
而這元氏商行的元平,據悉早年也是得阿祖暗中扶持,才能在日月山站穩腳跟。
如今看來,這元氏終究是放不下他們北魏皇室的身份。
本王聽說,他們在大明鮮卑人心中,聲望還是很高的。」
「那是自然。」楊師道說道,「畢竟當年的北魏,算得上他們鮮卑人的輝煌了,而且當年北魏覆滅,不少人都遷徙到了吐谷渾,感慨祖輩的輝煌也在情理之中。」
李恪點了點頭,隨即又有些不解地說道:「只是元平這一次,是不是冒進了?蟄伏這麼多年,為這檔子事兒就暴露了,真的值得麼?
他若是繼續蟄伏下去,搞不好就能弄得大明朝堂人心惶惶的。」
「殿下還是沒察覺到問題的關鍵。」楊師道笑道,「自慕容戈被生擒以來,殿下可曾聽到有關慕容戈引發的其他問題?」
李恪搖了搖頭,但很快就反應了過來,臉上也是一驚:「楊侍中的意思是大明沒有就慕容戈被生擒做出反應,讓元平意識到大明在刻意的淡化他所製造出來的恐慌?」
「就是這個理。」楊師道說道,「他想讓大明的朝堂猜疑起來,可大明朝堂卻是沒讓他得逞,反而在無視他的存在,該幹嘛幹嘛。
如此一來,他想要達到的目的達不成了,相反,大明甚至在邊緣化他的存在。
他這時候要是不跳出來,告訴世人,大明還有一支反明的力量,時間長了,怕是天下人真會忘了這件事兒。
所以說,他是被逼的。
不過他也不傻,此番決計不會留下任何的實證,以他在鮮卑人心中的口碑,大明在沒有實證之下,估計也不敢輕易動他,畢竟,他還是很多鮮卑族人心中的榮耀化身。
他和慕容順這些傢伙不一樣,慕容氏這些年執掌吐谷渾,並沒有真的帶領鮮卑人走上輝煌,但他元氏卻是做到過,甚至帶領著他們鮮卑人,入主中原。
這就是他的底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