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六級三等勳爵體系

  張維賢聞言先是一驚,暗道這怎麼能行,朝中大臣定不會同意的。

  只不過他隨念一想,也坦然了,畢竟皇帝語出驚人的次數太多,讓他已然有些麻木了。

  他身為勛貴領袖,心中自然明白目前勛貴的處境,也能明白皇帝的用意。

  大明勛貴地位甚高,但其數量希少,自太祖、成祖以來的許多勛貴絕嗣者很多。再加上英宗土木堡之變後,許多勛貴也隨之戰死,自此以後勛貴實力大減,一直被文官壓著一頭,平時也就在皇帝繼位、朝廷禮儀大典的時候出現刷刷臉。

  可以說現在勛貴雖然地位高,但現在只是大明朝廷中的陪襯,並不是主角。

  張維賢也是聰明人,現在聽了皇帝的說法,他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皇帝登基以來對勛貴的扶持。

  儘管最開始有京營動亂的鬧劇,導致許多勛貴因此受牽連。但他選拔許多勛貴子弟重新進入京營任職。同時重用自己,從以往虛職到處理軍國大事的軍機大臣,而張維賢更是靠著京營改革,得以執掌京營,出兵作戰。

  這都是勛貴以前所不敢想的,但皇帝卻能夠把這件事推行下去。

  而現在皇帝以此為基礎,要更進一步改革勛貴體系,大量冊封新的勛貴。

  直到此時,冷靜下來的張維賢這才明白皇帝招他來的原因,無疑是想在這種事情上尋求他的支持。

  想到這裡,他腦海里有無數念頭閃過,心中也不斷權衡其中利弊。過了好一會,他才緩緩下定決心,對著皇帝拱手而言道:

  「陛下,改革勳爵一事事關重大,臣自然是沒有什麼意見,只不過臣怕此事一出,其他人定會不滿反對啊。」

  朱由校自然能明白張維賢口中的「其他人」是誰。

  無非是朝廷的文官嘛,畢竟朝廷中權力蛋糕這麼大,人多蛋糕分的就少了。

  舊勛貴已經被打壓的不行了,除了少數勛貴能夠擔任實權以外,其他人只不過是尊享富貴罷了,對朝廷並沒有什麼大用,文官日子過的很舒服。

  現在冊封新勛貴,自然不只是讓他們尊享富貴。到時候怕要侵蝕文官在朝堂的權力,因此只要自己的提議一出,定會有海量人反對。

  不過朱由校也為此做了準備,不然他為什麼要讓葉向高擔任首輔,為什麼現在還不擴充內閣閣臣,不就是為了讓此事更容易通過嘛。

  只不過這件事怕是要哭一哭張維賢跟葉向高,讓他們擔一下罵名了。

  「所謂以爵酬功,現在朝廷冊封有功將士,給予爵號不是很正常嘛。只不過愛卿說得對,這件事情肯定會有不少人反對,但越是這樣,就越不做了嗎?」

  朱由校說到這裡,緩緩起身望向張維賢,語重心長地對其說道:

  「張愛卿,你也是勛貴出身,自然知道我大明有多少年沒有冊封過新勛貴了。現在戰事頻繁,剿滅建虜以後,馬上就要對蒙古用兵,同時南洋又有紅毛夷屢次犯邊,未來用兵的地方多了去了,如果不封爵酬功,試問這麼多將官怎麼封,難道還要打壓不成。

  因此這件事一定要辦,這件事你回去跟葉向高商量,現在酬功在即,不能拖泥帶水,一定要在遼東大軍攻破赫圖阿拉,班師回朝封賞大典前,就把制度定下來,不要拖延。」

  張維賢見皇帝信心這麼大,也沒有再堅持,當即點頭稱是,把此事銘記在心。

  於是朱由校也沒有再說什麼,當即給張維賢說了他對於勳爵體系的些許想法,就讓張維賢很快就下去辦了。

  張維賢秉承皇帝的囑咐回到軍機處後,心中也忐忑異常,他知道此事很不好辦,一個不好彈劾者甚多。

  因此在軍機處內,他只是思慮一會就起身前往文淵閣,跟葉向高面呈此事。

  葉向高也知道了張維賢是跟皇帝討論賞賜名單了,以為皇帝只是會對一些人安排提出異議而已。但等張維賢找到他,把朱由校的意圖一說後,他也是震驚異常。

  他萬萬沒有想到皇帝居然想改革勛貴體系,把原來的三級改為現在的六級,這明顯是要擴充勛貴人數啊。

  想到此處,葉向高立馬起身準備去乾清宮求見朱由校。但朱由校的態度跟剛才一樣,沒有任何區別。剿滅建虜大漲我大明威嚴,堪比滅國之戰。

  如此不封將官爵位絕對說不過去,現在擴充到了六級,不僅立下大功者可以封,其他人也可以雨露均沾。

  皇帝說的義正言辭,讓葉向高見狀還害怕封爵太多,導致名器濫用,以後爵位定不尊貴的說法反駁。但朱由校早就料到葉向高這麼說,立馬重申了非大功者不賞的說法。

  這其實也是朱由校為了防止爵位被濫用,而重申的一個原則。在他看來,即使是公、侯、伯、子、男、尉六等爵位。每一個爵位也不是簡單冊封的,哪怕是最低的尉也不行。

  對於前三者,即公侯伯三個爵位,必須是有大功於社稷、或者滅一國者才能冊封。而子男尉三個爵位,則是要為朝廷或者在戰場上立下大功者,才有資格冊封。除此以外,均不能冊封爵位,哪怕朱由校也是如此。

  這是朱由校定下的死規矩,所謂物以稀為貴,相比數量來說,質量更重要,他可不想未來勳爵遍地走,皇帝可以隨便給寵臣賞賜爵位現狀的出現。

  葉向高聽到皇帝這麼一番解釋,心中懸著的心頓時放下不少。

  他最怕皇帝濫封爵位,這樣不僅會破壞爵位生態,也會讓爵位越來越不值錢。現在皇帝這麼說了,他也好跟其餘人解釋。

  除此以外,為了讓葉向高支持自己的行為,他趁著葉向高在場,就進一步解釋了他制定新勳爵體系的些許想法。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要在新勳爵體系中,廢除朱由校深惡痛絕大明勛貴爵位世襲罔替的做法。

  按照大明制度,無論是公爵、侯爵還是伯爵,也無論是功臣還是外戚,所授予的爵位都有「世爵」和「流爵」之分。

  所謂「世爵」,即為世襲罔替之爵,就是這個爵位可以世世代代往下繼承,與國同休,並且這個爵位還不會降,被封的是什麼爵位,子孫繼承的也是什麼爵位。而「流爵」卻截然不同,則更接近一種特殊的官位,不能傳給子孫,人死爵除。

  按道理來說,這兩種爵位制度應該同時存在的。

  可是據朱由校了解,除了孝宗張皇后的兄弟、壽寧侯張鶴齡和建昌伯張延齡封了流爵之外,其他所有爵位都是世爵。

  也就是說,實際上明代的公爵、伯爵和侯爵都是世襲罔替的。甚至部分人死後會追封更高的爵位,公爵會追贈郡王,侯爵追贈公爵,伯爵追贈侯爵。

  這跟以往世襲降爵的做法完全不同,因此大明的勛貴可以說是歷代中最幸福的勛貴。

  基本上除了胡惟庸案、藍玉案、靖難之役、土木堡之變被帶走的那幾波,外加極少數兒孫作死被問罪除爵的外,歷史上絕大多數都撐到了明亡,可以說真正做到了與國同休。

  不過也正是這個做法,也導致了勛貴完全敗壞,不僅花費朝廷錢糧,還導致兒孫不學無術,飛揚跋扈,犬馬聲色。

  因此朱由校既然要推行新勳爵體系,那就絕對不會繼續推行世襲罔替的制度。

  在他的要推行的新勳爵體系之中,每一級別勛位都被分為三等。

  第一種是最好的,但也最難獲得,即可以世襲罔替、不降級的勛位,這一級別跟現在沒有差別;

  第二種是可以世襲罔替、但每次世襲都會降爵的勛位,這樣每繼承一次,就降一次級,子孫降到尉這個級別一下就除爵。

  第三種是最低的,就是「流爵」,只能賞賜給本人,不能傳給子孫,人死爵除。

  這三種勳爵,朝廷也是依次賞賜,先賞賜的是第三種流爵,如果再立下功勞,再賞第二種,賜世襲降級的爵位。至於第一種是最最難的,必須真正有大功於社稷,立下滅國大功才會賞賜,否則一律不會封賞。

  除此以外,勛貴的恩蔭子嗣的數量、免稅數額等福利也要改革,肯定不如以前那般豐厚。朱由校主打一個勛位難題,以及增加勛貴的競爭力與含金量。不能當了勛貴就覺得萬事大吉、躺平了。

  葉向高原本對新勳爵體系有些異議,但現在聽皇帝這般想法,頓時明白皇帝不只是為了封賞,而是為了改革勳爵。

  現在這種就比以往要好太多,於是牴觸心理也少了很多。只不過聽皇帝這麼說,也讓他心中有了別樣的想法。

  「陛下,既然對新勛貴制度如此,那以往勛貴是不是也要這般改革。」

  朱由校聞言沒好氣看了葉向高一眼,儘管在他心裡,建立新勳爵體系只是第一步。有了這個開頭後,以後無論是改革舊勛貴,還是整頓同樣世襲罔替的宗室都會容易很多。

  但他現在還不想大步跨越,畢竟水要一口一口喝,飯要一口一口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