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移民戰略(一)

  第435章 移民戰略(一)

  「科舉一事就這麼安排吧,但在詔書中一定要寫明這個政策只是暫時推行,並非永制。🎈🐧  ☺💛不然對貴州本地士子極不公平。」

  「臣等明白!」

  見此事已了,朱由校也長舒一口氣,隨即又望向在場的內閣諸人。

  「科舉的事情解決了,那諸位愛卿對朱燮元的題本還有沒有其他意見,如果有的話就當面說出來商議。」

  劉一燝等人聞言便搖搖頭表示沒有異議。

  朱燮元奏疏中的建議,本來就是根據貴州實地情況制定的,許多措施又在播州推行過,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所以他們看了以後也只對於科舉名額一事有異議。

  其內容就如剛才朱國禎跟沈灌吵架那般,有人認為增加名額數量要多一點,有人認為增加名額的數量要少一點。

  但皇帝也提出了自己的辦法,完美的把這個問題化解了,他們問題自然也煙消雲散了。

  朱由校拿著朱燮元的題本,一邊輕輕的在手中拍打,一邊環顧眾人,想看下眾人的反應。💥💥 6➈SᕼUⓍ.Cό𝓂 🎃💞

  見眾人都搖頭表示沒有了,朱由校面無表情的點點頭,隨即緩緩起身,望著眾人道:

  「既然你們都沒有問題,那說明朱燮元的「治黔六策」確實有可取之處,到時候內閣就以他題本為題本,擬定詔命發往貴州即可。」

  劉一燝見皇帝開口想要把此事確定下來,當即就要拱手稱是,但剛剛要躬身,就被皇帝擺手拒絕,示意他還有話要說。

  劉一燝見狀一愣,但朱由校擺手後並沒有停頓,而是鄭重其事的說道:

  「只是在把這個題本發往戶部之前,朕其實有一個疑問,今日還想要諸位愛卿為朕解惑。」

  眾人見皇帝這般說,頓時明白皇帝這是話裡有話啊。前面的話題怕不都是引子吧,於是紛紛躬身道:

  「還請陛下示下,臣等知無不言。」

  「朱燮元的『治黔六策』中,既要新建府縣、設置衛所行屯田之事,又要新建城池、道路、修建驛站等等。這事物繁雜,但無一不需要人手。

  因此朕想問問諸位愛卿,這屯田的人從哪裡招募,這衛所的兵從哪裡派?

  這修建道路、驛站等等的勞力從何而來。難道只是把水西當地苗民編戶齊民就可以了?還是要從貴陽等地招募啊。🍑 ⋆ 🍭 🎀 𝟨𝟫𝓈𝒽𝓊𝓍.𝒸☯𝓂 🎀 🍭 ⋆ 🍑」

  此話一出,在場人微微一愣,沈灌更是疑惑,朱燮元已經在題本中講的很清楚了嘛,皇帝為何明知故問呢。

  貴州布政司要把水西、水東兩地的苗民村寨編戶齊民,所以屯田等人自然主要是從當地的人而來。

  沈灌見狀便想出言回復,但是他突然反應了過來不對勁。

  皇帝既然都這麼問了,那麼在他心裡自然不可能是只倚靠水西本地的編戶齊民了,他的心中怕不是已經有答案了。

  但皇帝的答案究竟是什麼,沈灌不由的開始思考起來。

  但就在此時,葉向高卻最先站了出來。

  「陛下說的甚是,水西本地苗民本來就不喜耕作,再加上官軍剛剛平定水西,如果再倚靠他們怕會生亂。

  貴陽雖是貴州布政司治所所在,但也人口稀少,其自身人口尤為不足,從那裡招募民眾去水西耕種怕是更為不妥,微臣倒是有一個想法,不知是否妥當。」

  朱由校見他這般說,就知道葉向高定猜到了自己心中所想,於是順著他的話說道:

  「愛卿但講無妨。」

  「陛下,去年遼東、山東、淮河一帶大旱,赤地千里,流民眾多。今年遼東又是大旱,因此今年京畿大多都是山東逃荒而來的災民,得虧陛下從內帑下撥上百萬兩賑濟災民。

  並且京畿地區用人的地方甚多,朝廷又大開海禁,讓不少災民有了生計。遼東都司又招募災民大興屯田,以工代賑,拯救萬民於水火,這才把損失降到最低。」

  沈灌一聽葉向高這麼說,就暗道這個葉向高果然厲害,居然這麼快就知道皇帝要幹啥了。只見葉向高頓了頓,接著說道:

  「但饒是如此,天災豈是人力可以避免的,山東等地流民依然眾多,許多人都寄希望於來年老天開眼,有個好天氣,讓百姓有個活路。

  但臣覺得與其如此,還不如朝廷給災民另尋一條活路。即學習招募災民前往遼東屯田之法,招募災民前往貴州,特別是前往水西等地耕種。」

  朱由校聽著葉向高的話連連點頭,葉向高說的正是自己所想的,就是要向貴州大興移民。

  這兩年才只是山東、遼東等地天災,等再過上六年後,那就是整個北方大範圍,持續性的旱災。

  那個時候哪怕是有座金山銀山也不夠救濟,所以朱由校一直很重視屯田移民的事情。

  前世看了許多網絡小說,都說在明末鼓勵民眾移民東南亞,移民新大陸就可以解決流民問題。

  但朱由校穿越而來後,發現這些移民海外的想法都是扯淡,完全不靠譜。

  且不說移民需要多少船,能不能造出來,就說百姓願不願意上船去未知之地都是未知數。

  在朱由校看來,這些移民想法中,短期內也只有移民台灣可能略有可行性,其他的都要循序漸進慢慢來。

  所以他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大明疆域內,這時他驚訝的發現大明還有大片區域可供開發,比如遼東、貴州、雲南、廣西等等。

  特別是貴州等西南地方,其地廣人稀,土地也不是所想的那麼貧瘠,更重要的是其位於南方,哪怕是小冰河期,南方的天氣至少比北方要暖和,災害也較少,因此是個吸納流民的絕佳的場所。

  特別是其本就在大明境內,流民遷徙成本低,他們自身也不會那麼抗拒,性價比遠比什麼殖民海外高多了。

  現在有了玉米、番薯等作物,很適合在西南耕種,又解決農作物問題。

  流民大多是漢人,遷移西南不僅能緩解北方的矛盾,解決人多地少的問題,還可以鞏固朝廷在西南的統治,可謂是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