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

  世界上,所有榮耀和恥辱的事兒,都需要資格。👺😂 ❻❾丂hU𝔁.𝐜𝕠ᵐ ☜☠

  在朱祁鈺看來,于謙這樣的臣子,不可奢求,胡濙這樣的臣子,已經是不可多得。

  胡濙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一做就是四十餘年,如果胡濙真的想做點什麼,他完全有資格了,但是他沒有,就連他的兒子,也在操持賤業,在太醫院做一名醫信。

  胡長祥的動物論是一本很有趣的書,朱祁鈺也看完了,胡長祥本身的文采,再加上《我的禮部尚書父親》,考個進士很是輕鬆。

  在朱祁鈺看來,胡濙的一生,固然不如于謙活的那麼坦蕩,那麼問心無愧,但是胡濙已經對得起大明,對得起天下黎民,並沒有屍餐素位,也不是碌碌無為。

  朱祁鈺在這個時候出面,就是讓自己的太子,不要對臣子的期望太高,絕大多數的臣工在讓人失望這一點上,從不讓人失望。

  期望太高,跌下來的時候,就會摔得很慘很慘。

  「澄兒,胡少師說的對,在某些時候,不做什麼,遠比做些什麼,更加可靠。「朱祁鈺看著朱見澄解釋道「天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做些什麼,反而引起了更糟糕的結果。」

  「父親也有不如意的事兒嗎?「朱見澄有些好奇的問道,作為大明至高無上的存在,難道父親也有不如意的事兒?

  朱祁鈺頗為確切的點了點頭,有些無奈的說道∶「作為皇帝的權力是無限大的,但是你要善用這份權力,不能只憑藉自己的好惡,不顧後果的去做事。」

  胡濙倒是知道一些陛下的不如意。

  比如到現在遍布大江南北的娼館,就是讓陛下無可奈何之事,從陛下注意到娼館之後,就一直想要這世間沒有娼妓。

  作為權力無限大的大明皇帝陛下,可以一紙詔令,把娼妓這種千古以來的職業取締掉嗎?

  完全可以。

  但是那麼做,反而變成了一堆的暗娼,解救變成了更加糟糕的迫害,仁慈的救贖,變成了助紂為孽的幫凶。

  勞動帶來了自由,工作帶來了人格。

  比如那個放在講武堂御書房案頭上的那個翻過去的靈牌。

  胡濙早就注意到了那個靈牌,他也早就猜到了那個靈牌上寫的什麼,土木天變,是陛下心中一道抹不去的傷痕,時時刻刻的提醒著陛下。

  但是陛下從來沒有在準備不充分的時候,將那個靈牌示人,直到最近鐵馬馳道出現後,陛下才不掩飾自己對瓦剌的痛恨,為西征做著準備。

  大明的第一條馳道不修到松江府,而是修到嘉峪關的目的昭然若揭。

  朱祁鈺就靠在案上,聽胡濙跟朱見澄論政,這個課只有太子才能上的課,也只有太子才會這麼早的接觸政務,接觸那些人間的骯髒,而後剝開那些骯髒,看的一清二楚。

  」的確如此,只有和平才會有發展,有了發展才會有普遍正義,而普遍正義來帶了相對公正,相對公正帶來了人身自由,而後這天下才是天下人的天下,和平與發展是一切的基石。」胡濙回答著朱見澄的提問。

  朱見澄問對於大明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

  胡濙讓朱見澄自己思索,朱見澄給出的答案是穩定的和平。

  朱祁鈺立刻說道「任何和平都不是祈求來的,祈求來的絕對不是和平,只能祈求到無盡的屈辱,都是靠拳頭一拳一拳打出來的道理,一拳一拳打出來的才叫和平。」

  穩定和平、持續發展、普遍正義、相對公正帶來了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代表著大明的物質資財豐厚,最後才能實現,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這條大道之行。

  至少對於朱祁鈺和朱瞻博而言,從來沒有把大明當成他們老朱家的一家私產,天下太大了,當做私產,真的會被撐死。

  朱祁鈺和朱瞻博,都想要實現天下人的天下這一大道之行,否則朱瞻博為何

  不斷的完善著《公德論》,將「公「字擴展到社會的各個方面,甚至是德行。

  朱祁鈺並不是在否認胡濙的觀點,恰恰相反,朱祁鈺對胡濙的觀點高度贊同,他笑著說道「戰爭是阻礙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譬如眼下倭國就是群雄蜂起,戰國大名彼此征戰,禮樂崩壞世風日下,連最基本的耕種都無法保證,如何去發展呢?人只能高度依附他人報團取暖,而後去搶劫別人的資財,勉強維持。」

  「而倭女只能販售到大明來,這對她們而言是最好的結局,否則在倭國,哪一天被做成了食物,也不奇怪。」

  「但是實現穩定的和平,絕對不是祈求。「

  朱見澄面露思索,才開口說道∶「蘇洵在六國論中曾言∶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和平不是求來的,父親是這樣嗎?」

  朱祁鈺頗為欣慰的點頭說道「誠如是。」

  蘇洵寫《六國論》看似是就事論事的論史,其實是在借題發揮,蘇洵不是在總結六國破滅的原因和教訓,而是在警告宋廷,不要重蹈覆轍。

  彼時宋廷與西夏議和與遼國議和,歲幣累年增加,用賄賂的手段去滿足貪得無厭的虜寇,換來的結果,就是破滅。

  蘇洵的警告並非杞人憂天,在不久之後,靖康之難,二帝北狩,北宋就破滅了。

  和平從來不是祈求來的,是鬥爭來的,是打出來的。

  「把所有的對手消滅了,大明就和平了。「朱祁鈺看著朱見澄,解釋著和平。

  朱見澄思忖了片刻,反問道「那稽戾王親征,最後深陷迤北,被父親所殺,發動戰爭看起來並不是一個好的手段,孩兒不明,還請父親教我。」

  朱祁鈺被孩子反駁,非但不生氣,反而非常的欣慰,這孩子並沒有因為父親的威嚴,就把話憋在心裡,而是說了出來。

  」關於戰爭,你應該在去講武堂學習,發動戰爭的一些必要條件,是必須要滿足的,否則輕啟戰端的結果,就是稽戾王的下場。」朱祁鈺看向了胡濙問道∶「澄兒的課業,現在可以去講武堂了嗎?」

  「並無不可。」胡濙俯首說道。

  「那就去旁聽吧,多聽多看少說,你是太子,你的任何詢問,都會被當做是日後的風向,而被有心人所利用,有什麼疑問,可以來問朕和胡少師。」朱祁鈺對著朱見澄囑咐著。

  榮耀和恥辱都需要資格,而太子位上的朱見澄,完全有資格榮耀和恥辱,就看他自己的發展了。

  朱祁鈺對於人亡政息抱有絕對悲觀的態度,人死了就是死了,管不了身後事,他死後,孩子們為了王位打的頭破血流,埋在地下的朱祁鈺也不能從棺材裡跳出來,阻止他們爭位。

  「稽戾王發動戰爭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消滅對手,而是將內部矛盾轉為外部矛盾去解決。」朱祁鈺開始解釋正統十四年的那場土木天變失敗的原因,回答孩子的提問。

  戰爭從來都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操弄是稽戾王註定失敗的原因,彼時東南福建百萬百姓民亂,而西南地區的麓川反反覆覆,內憂外患之下,大明內外皆是反對之聲,而所有人矛頭直指王振。

  為了緩解內部矛盾,進而發動了親征,發動戰爭的問題是為了轉移朝中矛盾,最後的結果,就是戰敗,皇帝被敵人所俘虜。

  戰爭的確是政治的延伸,但是為了政治操弄,在沒有任何準備下發動戰爭,是不負責任的惡。

  朱祁鈺繼續說道「瓦剌、韃、兀良哈部,為何在永樂年間不敢南下,反而在正統年間開始頻繁擾邊,甚至不斷的發動大規模的征戰?」

  「彼時,文皇帝巴不得他們來呢,正愁找不到他們!但是到了正統年間,瓦剌、韃鞋等部,正是看到了大明的虛弱,才敢犯邊。」

  「現在瓦剌人在哪裡?」

  「他們在撒馬爾罕,就這,瓦剌人還覺得跑的不夠遠,想去拔都薩萊去,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他們仍然待在龍庭和林,朕絕對會親入大漠,把他們犁庭掃穴,大明完全有實力做到。」

  朱祁鈺簡單的講解了下稽戾王失敗的政治因素,政治操弄是發動戰爭最下作的原因,並且會招致不幸。

  「孩兒明白了,就像是在北宋末年靖康年間,宋欽宗和宋徽宗為了權力在京師的互相傾軋,最後導致了大宋錯失了馳援太原的良機,最終導致了國破。」朱見澄是真的明白他的父親在說什麼,而不是在照例應付,敷衍了事,還舉了個例子。

  完顏宗望從古北口南下占據了幽州(今北京),而後跳蛙戰術,轉戰千里至開封城下,而後勒索了一筆銀錢選擇了北歸離開。

  在完顏宗望出發的時候,完顏宗翰從大同府南下,直指太原,在太原遭到了守將王稟的堅決抵抗。

  北歸後的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合兵一處,攻打太原。

  在合兵之前,是馳援太原最好的時機。

  大明西軍勤王將領种師道對登基為帝的宋欽宗說∶太原在則國在,太原亡則國亡。

  但那個時候,宋欽宗和宋徽宗為了權力,在開封府內互相傾軋,導致王稟等一眾守軍孤立無援,在堅持了二百五十天之後,戰至城破身中數創而亡。

  太原破則國破,占據了太原的金軍一路南下,切斷了西軍勤王之路,最終俘虜了宋欽宗和宋徽宗,北宋滅亡。

  在戰爭的時候操弄政治的結果,就是戰敗,戰爭是絕對的零和遊戲,贏家通吃,敗者食塵。

  宋欽宗和宋徽宗作為中原皇帝,被執牽羊禮,被人用繩索牽著小弟弟,在冰天雪地之下,作為戰利品被四處展覽,而宋廷帝姬、后妃被百般羞辱,而宋高宗趙構有了身孕的妻子被綁在馬匹上,顛簸了百里最終流產。

  但是隨著岳飛、韓世忠、劉綺等一眾將領名聲鵲起,南宋在戰場上不斷取勝,宋欽宗和宋徽宗的待遇反而變得越來越好。

  朱見澄沒有選擇糊弄他的父親,他明白了就是明白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最近朝中有點事兒,計省核定船證,鬧出了不小的風浪,胡尚書可有耳聞?「朱祁鈺問著胡濙,他的稱呼不是胡少師而是胡尚書,顯然這是在問政,而不是在論政。

  「陛下,臣已經不是尚書了,現在就教教書,偶爾也去太醫院、解刳院逗遛一二。」胡濙不想摻和這等閒事兒,他已經不是尚書了,他是少師。

  胡濙不懂,為何他都退了,陛下還不放過他。

  朱祁鈺的可持續竭澤而漁,是用人的第一標準,死後埋在金山陵園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責任。

  金濂死在了任上,王直一直到順利培養出了王翱才退,胡濙都快九十了,仍在發揮餘熱。

  好用就用到死,這對朝臣而言是一種榮譽還是一種負擔與恥辱?只能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這不是論政嗎?」朱祁鈺笑著說道。

  這是論政就好了,這分明是問政、參政、議政!

  「陛下給的,不要也的要。陛下不給,想都不要想。這就是君君臣臣,朝中因為船證風起雲湧,屬實是有點不知好歹,得寸進尺了。」胡濙略有些無奈的說道,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帝制的大明就是如此,尤其是當皇帝是個英主明君的時候,朝臣們試圖用各種奏疏去混淆陛下的視線,用各種模稜兩可的道理去糊弄陛下,是不可取的。

  陛下又不是稽戾王,糊弄的了嗎?

  李賓言是誰?李賓言是陛下釘在松江府的一顆釘子。

  海貿事的利益陛下可以分配,時至今日,仍無官船下西洋爭利,唯一的安排還是環球航行探索航道。

  但是海貿事的權力,陛下可是攥的死死

  的,這些個士大夫們得了利益還不行,還要企圖染指海貿權力,這不是不知好歹、得寸進尺是什麼?

  朱祁鈺再問」那該怎麼做,才能讓風波平息呢?」

  「陛下心中已有定計,臣不敢置喙。」胡濙變得無可奈何,看陛下的樣子,就知道陛下從御書房走到文華閣的時候,心中已經有了定計,但陛下不說,就是想問問他,而後再三思而後斷。

  胡濙謹記自己的身份,他已經從禮部尚書的位置上退了下來,就不會輕易參政議政,論政只是教育皇嗣,這是他太子少師的工作。

  「胡尚書又跟朕打官腔不是?」朱祁鈺頗為平靜的說道。

  胡濙看出來了,大皇帝今天這趟兒,是專門來找他的,壓根就沒打算放過他,他只好說道「臣不敢欺瞞君上,就臣看來,其實平息朝中風力,說難很難,畢竟事涉海貿重利,說易也易,只需要舊事重提便是。」

  「怎麼個舊事重提法?「朱祁鈺好奇的問道。

  胡濙確切的說道?「官船官貿,再下西洋。「

  「啊,胡尚啊,就是高!「朱祁鈺頗為贊同的說道∶「那這件事就由胡尚書操持一下?「

  「臣…遵旨。「胡濙俯首,應下了此事,躲不過就好好辦便是。

  胡濙也不會親自去做,也是交待給禮部的新尚書蕭暄和侍郎姚夔去做。

  朱見澄倒是看出來,他的父親其實早就想到了應對之法,但是為何非要交給胡濙去做,他還是有些不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