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大明開鎮南關,你這到不了鎮南關的、十之八九的百姓,是我大明軍殺的嗎?我大明的軍紀不要了嗎?」朱祁鈺嗤笑了一聲,設問了一句。♧⛵ ➅❾ⓢн𝐔ⓧ.𝕔𝐨ᗰ 🎅👹
黎思誠面色痛苦了起來,他沒有回話。
「陛下,臣有最後一慮,陛下為何如此狠心待我安南百姓?」這是黎思誠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琉球列島的百姓,陛下雖然算不上恩厚,但是絕對不算苛責,和大明一視同仁,但是到了安南,卻是如此狠心。
皇帝陛下,明明要郡縣安南,將安南納入大明的四方之地,這怎麼就如此狠心看安南生靈塗炭?
黎思誠的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在問,陛下為何外殘內忍。
朱祁鈺笑著說道:「尼古勞茲是羅馬使者,他最近翻譯的一本書叫伊索寓言。」
「說有一個牧民牧羊,回家的時候,發現了這羊群里摻雜了幾頭山羊。牧民大喜過望。」
「為了留下這幾頭山羊,這牧民就多給了這幾頭山羊些草料,倒是原來的羊,卻只能勉強餓不死。」
「第二天的時候,牧民發現這幾頭山羊跑了,就很生氣,指責這幾頭山羊,受到了特殊的照料,卻不肯留下,是忘恩負義。」
「野山羊就說:「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小心謹慎了。因為你特殊照顧我們這些昨天剛來的,而過於冷淡你以前一直飼養的。」
「顯而易見,今後再有其他的野山羊來,你一定又會冷落我們去偏愛他們。」
「你聽懂了嗎?」
黎思誠認真的琢磨著這個故事,不得不嘆服陛下的博聞廣記。
朱祁鈺繼續說道:「你倘若只是為了留住野山羊,不給養的羊草料也就罷了,總歸是沒餓死。」
「但是若是在這個羊圈上開個口子,一邊讓狼吃羊肉,不但不修籬笆,一邊大喊著都是狼不對,狼才是罪魁禍首!」
「你覺得這樣做,能糊弄那些羊嗎?」
黎思誠再次搖頭說道:「那羊早就跑乾淨了。」
黎思誠認真的品味了這番話後,終於回過味兒來,皇帝這是拐著彎兒的在罵他!
黎朝現在就是在籬笆上開了個口子,一邊讓大明這頭狼吃黎朝的羊肉,一邊對百姓疾呼,都是大明的錯!
能糊弄得了一時,卻不能一直忽悠。
羊,都會跑乾淨的。
在這場辯論之中,大明皇帝完勝。
安南國的局勢,完全是黎宜民和黎思誠這倆兄弟鬩牆,導致了本就尖銳的矛盾徹底激化,才最終釀成了今天的局面。
大明不多收他那三成糧,這三成糧也到不了餓肚子的百姓手裡。★😳 ❻➈𝔰𝒽𝓾Ж.cㄖ𝐌 🍓🐜
大明去不去、現在去和日後去,都沒有什麼區別,安南都會創造千五百萬口的飢餓人群。
朱祁鈺這才語重心長的說道:「你們把家務事鬧成了國事,就是公私不分,公德有虧,私德再好,對於國家也無用處。」
「朕問你,黎宜民可為王乎?」
黎思誠真心實意的說道:「不可為王。」
黎宜民就是個兇徒,這是柳溥給黎宜民的評價,僅僅用暴虐去形容他,還是太過於客氣了。
朱祁鈺琢磨了下說道:「朕要在七月發兵,十一月開始郡縣安南,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天命所歸,現在回朝準備,提刀入升龍城,把黎宜民給殺了,把安南穩定下來,朕就真的封你為安南國王,罷兵還朝。」
「朕乃天子,一言九鼎。」
「你需要什麼軍備,朕都可以給你。」
朱祁鈺雖然沒有什麼德,但是他的信譽是外逃的富戶們都認可的。
黎思誠再次三拜五叩,大聲疾呼道:「陛下天輔有德,海宇咸寧,聖恭萬福!臣,叩謝陛下天恩。」
朱祁鈺頗為認真的說道:「朕要郡縣安南,一方面是先帝遺志,朕不敢忘。」
「二則是你口中的千五百萬口,你們兩兄弟打來打去的,這麼多人餓著肚子,淹都把鎮南關給淹了,都翻山越嶺進入大明,大明又當如何?」
「朕給了你機會,你好好把握。」
黎思誠心服口服的再叩首說道:「陛下寬仁!」
黎思誠毫不懷疑大明皇帝在撒謊,朱祁鈺也是出於真心。
如果這老四,真的能在景泰九年十一月份靖難成功,短短十個月的時間,以偏居一隅的清化勢力,提刀進了升龍城,將黎宜民一夥兒一網打盡,並且撥亂反正,盪清寰宇。
這麼一位狠人在安南,大明就是能打下安南來,也是動盪不安,打治安戰的代價是極大的,也是大明承受不起的。
朱祁鈺真的會鳴金收兵,權當做演練了。
但是黎思誠做得到嗎?
做不到。
哪怕黎思誠是不世出的明君,他也做不到,出清舊帳這事兒要是那麼簡單,大明眼下就該在下西洋了。
朱祁鈺之所以如此許諾,就是絕了黎思誠日後再謀反的路。
大明皇帝給了機會,他自己不中用,他就沒有大義去謀叛了。
黎思誠跪在地上,低聲說道:「清化有女阮氏,年芳二八,正值妙齡,仰慕陛下聖德,願入宮侍候陛下左右。♣☝ ❻➈รн𝓾𝓍.𝔠𝐨ϻ 🎀♦」
禮物。
前來覲見大明皇帝,黎思誠帶來了一份厚重的禮物,阮氏女。
阮氏在安南國根深蒂固,勢力龐大,而且安南阮氏基本都是元初時候,從廣州、福建等地遷徙至安南的中原人。
出身上也算不得蠻人。
黎邦基是被黎宜民殺掉的安南國王,而黎邦基的母親阮氏英是太后,阮氏英的父親阮熾是元國公,阮主是廣南國的事實上的國主。
安南有北鄭南阮之說,黎宜民送來了鄭氏女、黎思誠送來了阮氏女。
正如朱棣特別喜歡納朝鮮王國送來的高麗姬一樣,皇帝納了當地豪族的女子充盈後宮,這女子是否受寵不重要,重要的是溝通的渠道。
毫無疑問,這有利於大明朝對郡縣安南後的統治。
黎思誠可沒有唐興這樣的皇親國戚做使臣,自然不知道大明泰安宮的規矩。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那就和鄭氏女一併留在南湖別苑便是。」
朱祁鈺沒有把鄭氏女和阮氏女直接送到襄王府去,如果大明戰事不順,或者郡縣之後仍有反叛,這兩個女子,就成為了彼此溝通的橋樑。
「臣還有一物獻禮。」黎思誠跪在地上,再次大聲的喊道。
朱祁鈺點頭說道:「呈上來。」
興安端著盤子,拉開了紅綢,裡面是一把平平無奇的劍,沒有寶石鑲嵌的劍鞘,更不是什麼隕鐵之物打造,甚至有些鏽跡,並不是什麼寶貴之物。
「這是順天劍,祖父黎利的佩劍,只有劍身,沒有劍柄,供奉於玉山祠之內,劍柄在老大那兒。」黎思誠十分恭順的回答道。
朱祁鈺一愣,唐興去升龍城的時候,在奏疏中提到了這把順天劍。
黎利和王通私自媾和,黎利建立黎朝之後泛舟綠水湖,有金龜冒出來,問黎利要回去了這把劍,那個湖被人稱之為還劍湖,而柳溥當時就住在還劍湖畔。
「這麼說金龜還劍的典故是假的啊。」朱祁鈺看著那把平平無奇的順天劍,頗為感慨的說道。
果然,還是在講故事,神性化國王,就和各種人物出生天有異象一樣,都是為了增加統治的合法性。
朱祁鈺又認真的看了看那把劍,頗為感慨的說道:「爾等祖父,就憑藉這一把普通鐵劍,從大明手中,硬生生的搶了安南國,為何?」
「爾等兒孫,將安南置於如此境遇,當真是不忠不孝。」
黎思誠交出這個劍身,無外乎就是押注。
如果他黎思誠真的在十一月份之前消滅了黎宜民,大明皇帝要把這把劍還回去,履行諾言,封他為安南國王。
如果他沒做到,等於說把安南的法統,還給了大明。
這是賭注。
「臣…知不孝。」黎思誠抖動了一下,無奈的說道。
他睿王當的好好的,黎宜民就搞出了宮變,他黎思誠倒是想孝,可是黎宜民不讓啊。
「嗯,去吧,要什麼軍備,和于少保說便是。」朱祁鈺揮了揮手示意黎思誠可以走了。
「臣告退。」黎思誠終於起身,離開了南湖別苑的御書房,去尋坐班的于謙,購買軍備了。
大明購買安南的大米要付錢,他睿王要買大明的軍備,自然也要付錢。
大明有很多清汰的軍備,是可以出售的,當然火器,黎思誠不敢想,大明朝也不會賣。
朱祁鈺和黎思誠的這頓白話,其實是關於安南若干問題的討論,最後以黎朝失道,大明拯救黎民於倒懸,大明乃是弔民伐罪,最終形成了決議。
這個決議,極其重要,涉及到了日後統治的法理。
朱祁鈺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他在滅國。
安南,是一個實際上獨立的國家,是一個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領土、政府、歷史和共同認知的社會群體,一個擁有完全主權的國家。
安南是一個擁有一千五百萬人口,三百十二餘萬戶,十五府共轄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縣的國家,而大明清查人口至今,也不到萬萬口,僅僅不到兩千萬戶。
安南的戰爭潛力,大約等同於大明朝的十分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安南自稱天下第三武力,絕非空口白話,當下,唯一能和安南爭第三武力的,唯有奧斯曼王國的法提赫了。
朱祁鈺從來沒有小覷過安南,甚至還要到廣州府去,平衡各路人馬互相掣肘的可能,這一點上,就連朝中最需要皇帝陛下回京紓困的襄王殿下,都沒有反對。
正如朱見濟和朱見深兩個小鬼討論的那樣,朝中有太多的人,暗地裡等待著大明皇帝在安南碰的頭破血流,再也不能說一不二的時候。
安南的地形,真的好打嗎?
美利堅有話要說。
「陛下,明天就是天明節了,這是明日的大閱、祭奠、禮樂、大宴賜席等事,南衙皇宮年久失修,就定在了南湖別苑。」興安呈上了一份奏疏,這是明天的行程。
天明節,是當年于謙、胡濙兩個人建議而設立,設立的原因是陛下不慶祝萬壽節,不過生日。
于謙和胡濙折中,以大明建立之日,配合上元節,一共湊了七天的假期,為大明國朝開闢賀,取意日月江山比天長,大明社稷無限期,普天同慶。
「在這裡再加上去祭祀英烈祠,這麼重要的日子,必然要去。」朱祁鈺又給行程增加了參加英烈祠祭祀事。
興安俯首說道:「臣領旨。」
「誒?孫權的墓地,在孝陵的門前,這是何等道理?」朱祁鈺看著行程,滿是奇怪的問道。
興安翻了翻袖子,掏出了厚重的備忘錄,翻看了片刻說道:「當初修孝陵的時候,禮部就問太祖高皇帝,這孫權的墓也在鍾阜龍蟠,要不要給他遷墳?太祖高皇帝說不用,就讓他守門便是,這就定下來了。」
朱祁鈺笑著說道:「原來如此,太祖高皇帝也是妙人,倒是便宜孫權了。」
孫權在這件事上,絕對是占了便宜的。
孫吳早就沒有了後人祭祀,也吃不到香火,無人問津,但是大明皇帝因為孫權的墳埋在那兒,讓他看門,每次祭祀太祖高皇帝,都得給守門神帶一份香火。修繕太祖陵寢的時候,總要給他這個守門神修一修。
這不是孫權占了便宜?
至於吳太祖高皇帝孫權給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看門這件事是否合理,反正洪武年間,並沒有人敢反對此事。
大宴賜席的位置並沒有定在大明南京皇宮,而是定在了南湖別苑,大明南京皇宮年久失修,雜草叢生,朱祁鈺上一次住南京皇宮,差點被陳婉娘當成鬼怪。
南湖別苑占地大約八百多畝,是北京皇宮的八成左右,要做什麼都是可行的。
高婕妤聽聞南湖別苑又進了兩個新人,頗為慌張的找到了冉思娘詢問如何應對。
冉思娘倒是頗為淡定的說道:「不過是兩個宮人罷了,又不是嬪妃,慌慌張張,成何體統?」
冉思娘太了解陛下料敵從寬的性子了。
讓鄭氏女和阮氏女暫留南湖別苑,並不是陛下對那兩名女子見色起意,要女子艷麗,大明的漂亮女子海了去了,輪得到這兩人?
------題外話------
第一,文中真的是寓言故事。第二,張輔當年在交趾分出了明人、漢人、越人、蠻人,你比如鄭氏是永樂年間移過去的,就是明人;比如阮氏先祖是元朝移過去的,就是漢人;再往前就是越人,其實也都是之前零零散散的移民,後來就形成了京族;再往下就是野人,也就是蠻人了。
越這個地理位置,在古代有部分廣東、廣西的土地,所以安南國王歷代不敢對中原稱越,阮氏後人建立阮氏安南,再三跟清政府爭取,才定下了越南二字的國名,清廷對此解釋為:【越字冠於上,仍其先世疆域;南字列於下,表其新錫藩封】。這個解釋可謂是貽害無窮,二戰後越南也是多次以這個解釋為由,對廣東廣西土地宣稱,後來還是挨了兩頓飽揍,才算老實下來。求月票,嗷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