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兵貴神速

  第210章 兵貴神速

  楊洪滿是笑容的看著朱祁鈺,他完全不知道陛下居然有送行的習慣,就站在烈烈風中,目送著大明的將士,前往戰場。

  他頗為驚訝,陛下居然知道將士們推的車,名叫武綱車。

  武綱車是一種輕車,有巾有蓋,平時可以運送火藥、糧草等輜重,戰鬥時可以排成一排,作為營壘,還有四個射擊孔,使用弩箭進行射擊。

  大明的武綱車脫胎於北宋末年,二帝北狩,宗澤任開封京師留守時,建造的決勝戰車。

  任何一個軍備都不是憑空而來,拔地而起。

  大明的武綱車,乃是地地道道的進攻利器,草原作戰,此類大車最為好用,即便是臨時駐紮,圍成圓陣以火器禦敵,也是極佳。

  太宗文皇帝第二次北伐的時候,曾經建造了三十萬輛武綱車,隨軍運送糧草,才有了長驅萬里的征程。

  當年用了整整六年,才攢足了力氣,一戰打碎了韃靼人的脊樑,兀良哈部甘願當大明的狗,瓦剌人俯首稱臣。

  四十多年了,韃靼人依舊沒有緩過氣兒來,雖然脫脫不花依舊是可汗,但是卻被瓦剌人架空。

  楊洪當年也隨軍出征,太宗文皇帝當年何等英姿勃發?

  「渡河,渡河,渡河,千古絕唱。」朱祁鈺深吸了口氣,他不僅知道武綱車的作用,更知道武綱車的來歷,是宗澤的決勝戰車。

  渡河是宗澤病逝前的最後三個詞。

  可惜,直到劉福通自殺式的三路北伐,打的元朝分崩離析之前,都未曾有漢軍再過黃河。

  朱祁鈺不再說話,這次再次傳來了悠揚的歌聲,除了于謙那首把銃歌以外,還有紅巾歌,在擂鼓的聲音中,大軍四縱緩緩離開了兩座大營。

  楊洪隨著陛下回到了講武堂內,楊洪這個祭酒,現在沒有軍務,就是整理下來年講武堂的軍生部分名單和講武堂諸事。

  還有一些未能結業的勛臣舊戚的後代,等待著楊洪等一干教習,給他們補課。

  若是明年,這些未能結業的勛臣舊戚的後代,依舊未能結業,就要送到開平衛去戍邊一年,回來繼續在講武堂內考評,若是再不過,那就直接送到交趾去了。

  朱祁鈺則是有條不紊的處理著手中的公文,王文這個通政使走馬上任之後,朱祁鈺的案頭上的天下之言,終於變得井井有條了起來。

  次日的清晨,大明的官道上,驛馬在快速的奔馳著。

  驛卒傾俯著身子,用力的保持著身體的平衡,馬匹在道路上狂奔不已,馬匹的脖子上掛著一個鈴鐺,在狂奔之時,鈴聲可以傳遞到兩里地以外。

  水馬驛並遞運所的驛卒們聽到這個鈴聲之後,就立刻開始挑選驛馬,翻身上馬,並且立刻上馬飛馳。

  前馬速度較為緩慢,當後馬及前馬,兩馬並行之時,馬足不停,在馬匹上,驛卒進行公文交割。

  隨後前馬開始加速,再次狂奔向著京師而去。

  周而復始,直到軍報送抵達京師。

  大明的共有龍場九驛站,共有九條官道驛站。

  而這九條官路驛站,最遠的一條,是京師到麓川,大約有六千里地,這六千里地限期為六十天,也就是皇帝的詔命下達到麓川要六十天的時間。

  但是限期之外,是加急。

  加急就是眼下大明官道上,無數驛卒奔馳的恢弘場面,他們人馬狂奔,在轉送公文之時,並不離開馬匹,加急的期限,從麓川到京師為四十天,延後不得從超過五天。

  這是因為麓川到京師的路不太好走。

  比如北京至瀋陽的官道為三千二百里路,限期是四十天,但是加急,則可以縮短是十五天左右。

  大明至廣州的官路,約為五千六百里路,限期為五十六日,但是加急之下,則可以縮短至三十天。

  大明在兩京設置了會同館,任主事,管理天下驛路、驛卒和驛馬,有《應合給驛條例》為綱,非常完備,就連驛馬,都有退休待遇。

  比如跑了五年沒有跑死,則會升格為寶馬,養在驛站之內,不再做工,直到老死。

  驛站、驛馬、驛卒,是大明皇權,觸碰到大明上上下下的保證。

  是政令這水流的渠道,若是失去了驛站,那和失去了天下,有何異同呢?

  奔涌而來的驛卒們,將公文交給了會同館,會同館將軍報送於了講武堂內,楊洪于謙等人領著兵部諸部,拆驗軍報火漆,然後將一個個小小的紅旗,插在了堪輿圖上。

  楊洪拔掉了堪輿圖上的一個黑旗,這是燕山山脈附近的一個盤亘了三十餘年的賊窩。

  楊洪笑著說道:「第一個山寨已經被武清侯,用大將軍炮夷為平地了,對方抵抗極為激烈,甚至有火銃,想負隅抵抗,以為憑藉地利,可以拖延官軍的步伐。」

  「可惜想好事呢,石亨沒跟他們多廢話。」

  「四武團營,奮﹑耀﹑練﹑顯,兵分四路,交替前進。」

  整個燕山山脈,都交給了石亨和他帶著的四武團營,而石亨不負眾望,率先傳來了捷報,而且四武團營的推進,如同猛龍過江一般,將這些根深蒂固的地頭蛇們,連根拔起!

  「報!」會同館的軍士將另一封戰報交給了兵部大使,兵部立刻開始拆驗,由陰文翻譯成陽文,隨後陽文再對照陽書,進行比對,最終將翻譯好的軍報,交給了楊洪。

  這次是楊俊帶領的四勇團營,是楊洪的庶長子。

  楊洪再拔掉了一個黑旗,笑著說道:「四勇營也拔了第一個山寨,他們去的是太行山,這太行山地勢險要,這個速度,也算是極快了。」

  「報!」

  沒多久楊洪又拔了一個黑旗,這次是廣寧伯劉安。

  劉安之前是大同總兵官,朱祁鎮大同叫門叩關,大同府不開門,但是劉安和大同知府霍瑄,下了城牆,打算覲見那個時候還是太上皇的朱祁鎮。

  後來因為朱祁鎮二桃殺三士的封侯毒計,不得不進京請罪,朱祁鈺寬宥他戴罪立功,劉安打完了京師之戰復伯爵。

  劉安打土匪是不能晉爵的,但是這是練兵,練得好,打瓦剌的時候,才能打得好。

  這次劉安去勾注山,也就是雁門關所在的山脈打土匪,那就跟回家了一樣,他本身就是大同的守將,自然是如魚得水。

  大明的戰報源源不斷的匯聚到了講武堂內,朱祁鈺並沒有下達任何命令,他總不能讓楊俊四勇團營的勇敢營神機營的大將軍炮,挪十米吧?

  那簡直太離譜了。

  總體戰略,他還能參與一下,蓋蓋章。

  具體作戰,還是得靠大明的軍將們,臨場發揮,尤其是地形、排兵布陣、紮營等事。

  若是朝廷連軍士何時出恭也要過問,軍將們不要打仗好了。

  大家一起在京師里做鐵桿莊稼,擺爛多好?

  平定匪患之事,極其迅速,幾乎是摧枯拉朽般的勝利!

  伴隨著夜不收在草原上的燒荒,大明的京師除了火燒火燎的味道,似乎能夠聞到若有若無的硝煙味兒。

  時間僅僅過了一個月,石亨就已經由南打到北,將整個燕山山脈的匪窩,清剿一空,為了多撈點人頭賞,石亨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連躲在寨子地道里的賊寇都揪了出來。

  陛下下了殺令不讓殺良冒功,為了多撈錢,石亨就只能掘地三尺抓土匪了。

  石亨請命班師,因為這燕山的匪窩裡,真的連一隻土匪,都抓不到了。

  而後沒過幾天,楊俊和劉安都請求了班師。

  這次大明軍隊回營的速度,極其迅速,只用了十餘日,趕在第一場雪落在京師之前,回到了京師外三座土城的軍營之中。

  這是急行軍,大明軍隊用最快的速度行軍,來驗收軍隊行軍過程中,是否會出現掉隊等事兒。

  朱祁鈺讓戶部尚書金濂,從京師五百庫調撥了足夠的糧草、肉食,送進了三座土城,等待大軍凱旋,則犒賞三軍。

  軍中不得飲酒,但是休沐時候,可以飲酒,所以也會犒賞一些酒,並不會送到軍營,而是送到土城另外一側的軍屬營內。

  朱祁鈺這一拳猛地打了出去,又猛地收了回來,檢驗了一下講武堂培養的庶弁將是否有用、大明的驛站傳遞軍情是否及時、掌令官是否能夠嚴格的約束各隊軍卒,大明的京營戰鬥力究竟幾何。

  戰鬥力是一件很玄學的事兒,但是大明的軍隊的確做到了令行禁止,各地里正、掌令官匯集到通政使王文手中的陳條,也都是誇大明軍隊的軍紀良好,目前並沒有收到哪個裡被滋擾之事。

  朱祁鈺對於京營此次迅速出戰和回營,行軍速度和效率,都非常的滿意。

  同樣他擔心的庶弁將,借著天子門生的名頭肆意妄為的事,並沒有發生。

  打擊土匪流寇,城中打擊群小和職業乞丐,就是在不斷的剪除勢要豪右之家的羽翼,而這種剪除,是一項持之以恆的國策。

  「犒賞三軍,過幾日德勝門外授勳!」朱祁鈺看著整片堪輿圖上,所有的黑色旗子盡數被拔除,終於安定了幾分。

  軍隊,是朝局的壓艙石。

  這一拳,虎虎生風!

  朱祁鈺這一兵分三路,十二團營,京師剿匪,直接讓天下震動不已。

  遠在山東的孫忠,呆滯的看著手中的消息,不敢置信,他看著自己家的銀場,這得虧就是試了試,這要是真搞點什麼…

  大明皇帝別說一拳頭了,伸出手指頭,都彈死他了。

  孫繼宗呆滯的問道:「這怎麼可能?一定是大肆鼓吹!誇大其詞!」

  「一個半月肅清了勾注、太行、燕山,約五萬流匪,這怎麼可能!即便是我們,也只知道幾家啊,陛下是怎麼知道的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