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紙老虎都不如

  糧食、薪炭實行戰時國家配給對文官政治達到巔峰的大宋而言,並不是一件難事。記住本站域名

  但他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政令從一,分發物資的窗口由朝廷掌控。

  但這無疑極大損害了這些士大夫們的利益,這些人巴不得圍城再久一點,他們通過糧鋪、炭場收割更多財富。若朝廷嚴格管控物資出售,士大夫們還怎麼大發國難財?

  趙桓看自己的生活便知道,這些人的生活品質完全沒有受到圍城影響。

  士大夫揮金如土,醉生夢死。英雄為國捐軀,猶如塵埃。

  穩固了軍事態勢之後,趙桓決心終止大宋當前的這種病態。

  於是在李若水提出建議之後,趙桓立即笑著說道:「既然開封府有大庇東京寒士的宏願,朕不能不支持。左庫藏的富國倉、廣盈倉、永豐倉、濟遠倉等五十處糧倉,其中三十處朕都劃撥給國庫,用以賑濟百姓。」

  「左相,左庫藏可有儲存柴炭的倉庫?」

  梅執禮立即回道:「稟官家,在州橋旁建有內外柴炭庫,在蔡河旁建有河南北石炭場,在內城還建有作坊物料庫,內外物料庫等,都儲存有木炭、石炭等。」

  趙桓只能感慨一句,大宋是真TM的有錢啊。「都調撥給國庫,用來賑濟百姓。」

  梅執禮連忙盛讚道:「官家寬仁愛民,聖德純粹,三代以下之主,即便漢之文景亦有所不及。」

  其他官員們也都跟著稱讚幾句,按大宋傳統,遇事皇帝從內庫撥出一筆私藏,將問題擺平,一切到此為止。官員們繼續趴在國家身上吸血,醉生夢死,管他洪水滔天。

  但趙桓卻沒有到此為止的打算,目光掃過一群冷漠的大臣們,張口說道:「如今圍城日久,物資緊張,百姓饑寒交迫,橫屍相枕。正是軍民忠公體國,戮力同心,共濟國難之時。」

  這大義舉得是如此之高,以至於一群士大夫在儒家立場竟然找不到反對立場。總不能直言,管他們這些賤民死活。

  有心思活泛的已經暗中猜測,官家這是想逼捐,萬不得已,大家到時候恐怕得拿出百十石米糊弄一下。

  但趙桓接下來的話語,卻瞬間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再一次刷新了群臣對官家強硬鐵血的認知。

  「朕決定內城炭場、糧鋪全部收歸國有,由開封府施行戰時配給,按戶籍免費分發給內城百姓,以濟國難。」

  趙桓的話音剛落,群臣們立即對這份戰時國家物資管控沸反盈天,無數人「義憤填膺」,「義正言辭」,「秉忠死諫」,反對道:「官家這是與民爭利啊!」

  「官家這巧取豪奪,豈不失了人心?」

  「官家《大學》有言,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

  「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官家已經有了內庫無數物資,卻依舊取百姓微末之利,恐失人望啊。」

  面對官員的群情激憤,趙桓平靜的望著遠處山河,對這些人的危言聳聽、虛言恫嚇置若罔聞。

  崇禎就是太軟弱,對這些官員太關注,所以落了個山河破碎的結局。

  戰時國家物資管控,後世哪國都在作,也沒見哪個國家因此而亡國了。

  當然,時代不同,國情也不同,趙桓不會刻舟求劍。在大宋這些士大夫盤根錯節,影響深遠,施行國家戰時物資管控,把他們的物資拿出去賑濟百姓,必然會觸犯這些士大夫的利益。

  看這些人的醜陋嘴臉,趙桓就知道所謂的民心、人望,背後都是這些人的利益。那些正在瘋狂斂財的糧鋪、炭場,背後東家如今都站在這裡。

  眼見趙桓不為所動,有憤怒得大臣立即出言脅迫,說道:「若臣不能勸官家改弦易轍,臣無顏以對天下蒼生,請辭官。」

  「准奏!」趙桓淡淡得說道:「還有誰想辭官,一併出列。」

  十幾名官員高舉烏紗帽,跪在趙桓身前,言辭悲切,勸道:「官家請再思啊!古之暴君,亦不會做那與民爭利之事!」

  「你們剛才還說朕三代以下,仁德無雙。轉眼間就連暴君都不如了?這仁君與暴君,原來全在你們一言之間。」趙桓隨即一笑,揮了揮手說道:「算了,既然已經辭官,無需多言。帶御器械,收了他們得烏紗帽,將他們清出此地。」

  「還有人反對嗎?」趙桓掃視過其他人,淡淡的問道。

  這一刻,所有士大夫都全身一寒,再次感受到了君權得熾烈權威。官家若一意孤行,沒有任何人能阻止官家得意圖。

  士大夫啊,趙桓搖了搖頭,真是連紙老虎都不如。還以為他們能有多激烈,多堅決的抵抗呢。

  如此看來,這次決策,自己收益遠遠超出代價無數。

  強制推行戰時國家物資管控,最大的代價就是損害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導致這些人對自己極為不滿。

  但世間都是平衡的,有失便有得。士大夫們的利益被趙桓取走,那收益最大得的便是東京百姓與普通士人。畢竟這些物資從壟斷商鋪,變成了免費配給。無數人將會因此減輕饑寒交迫,得以在國難中倖存。自己收穫得是內城數十萬軍民、士人之心。

  真在輿論陣地爭論起來,這十幾名高官的影響力,還真未必能比的過數以萬計的普通士子。

  當然,還有個最為重要的意義,炭、米由開封府免費配給後,將會以最快速度統計清楚內城的人口數量。

  為了給李若水收編內城炭場、糧鋪創造條件,趙桓特意扣留了身邊的朝廷百官,反正在守御內城的戰事中,這些人也沒有什麼政務要處理。

  一群官員被趙桓帶到了河南北石炭場,所謂石炭就是煤炭,本朝大文豪、大政治家歐陽修對石炭就有了非常深刻的研究,稱之為「香餅,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餅之火,可終日不滅。」

  只是大宋雖然對煤炭、石油都有了官府的深刻研究,民間強大的習俗與慣性還是習慣於使用木炭。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