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鼓勵發展

  士大夫們的絕望,同時也引起了廷議上所有大臣們的絕對震驚與思索。【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因為所有人都看出了一個事實,當工商稅超越了田稅之後,雙方就再也沒有了反超的可能,從此之後,差距只會年年擴大。

  田地十一億畝已經幾乎是大宋的上限。而四億貫的工商稅卻只是大宋的起點,之後大宋的工商稅會一騎絕塵,徹底拉開與田稅的差距。

  農業與工商業究竟哪個代表著大宋的未來,已經不言而喻。

  這一刻即便士大夫們也陷入了徹底的自我懷疑,那是一種高高在上的驕傲徹底被粉碎的落寞悲涼與顧影自憐。

  相比於工商業可以預見的輝煌上揚,農業根本沒有出路。

  但在無數大臣的落寞中,趙桓卻意氣奮發,澹笑著對他們激勵道:「諸卿倒是不必這般沮喪,在朕看來我朝田稅遠遠沒到盡頭,十一億畝的良田更只是一個起點而已。」

  士大夫們灰敗的雙眼中皆露出驚訝的光芒。

  官家居然會有朝一日對士大夫如此激勵?

  所有人都以為官家對士大夫極為不滿,恨不得全部趕出朝廷!

  看著一種大臣臉上驚訝的光芒,趙桓澹然而對。

  對士大夫們的腐朽,他自然是深惡痛絕的。

  但趕盡殺絕則完全沒有必要。

  趙桓需要有一個文化階層存在,作為皇帝另一個治理國家的選擇,時刻鞭策著新的學子階層保持積極進取,開拓創新。

  如果將整個天下毫無保留的交給學子們,很難保證他們不會在安逸中重蹈士大夫的前車之鑑,紛紛腐朽墮落。

  畢竟,屠龍者最容易變成新的惡龍。

  而且客觀上,這些士大夫們兼併大量土地,規模化經營,的確是比小農經濟更進一步的提升了農業生產力。

  這一點很關鍵!

  趙桓從身旁的矮桌上拿起一本冊文,翻開後對眾人說道:「卿等知道我朝一名百姓平均有多少土地嗎?」

  「是土地,不是耕地!」

  聽到趙桓的強調,眾人紛紛一愣。

  大宋每名百姓平均有土地十畝,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可是大宋每名百姓究竟有多少土地,還真沒人算過。

  所有人都無法回答時,趙桓看了一眼冊文,說道:「朕告訴諸位,我朝百姓人均擁有土地十頃餘三畝。」

  對這個數字,趙桓一點都不驚訝。他一直知道一個冷知識,天朝十三億人,平均每人擁有土地8000平。

  如今大宋人口更少,而北方面積更加廣闊,一直抵到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庫頁島沿線。所以在當下大宋百姓的人均面積就是十分驚人。

  大宋如今百姓耕地不足十畝,就跟後世百姓買不起八十平米的房子一樣,屬於分配環節出現了差錯。

  但盛世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通過創造財富來解決一切矛盾。

  即後世所有人都聽過的一句話,發展是解決一切矛盾的基礎與關鍵。

  大宋如今顯然沒有發展到極致,還有大量的空間可以擴充。

  趙桓說道:「田稅在朕看來遠遠未到上限,十一億畝前無古人,但未必後無來者。十八億畝,二十億畝,二十五億畝,只要科技進步,農業發展這一切都能達到。」

  「如今天下還是人力牛耕,所以每人平均十畝耕地無法迅速拓展。但卿等作為國家人傑,應該嘗試將新技術用於農耕。如果蒸汽機用於農耕,或許卿等很快就會再開闢大量農田。當百姓平均耕地二十畝,這天下又何患饑饉,何懼天災?」

  每名百姓平均二十畝耕地,這個數字就到了絕對意義上的盛世王朝。

  因為即便很多戰亂過後的朝廷,給百姓授田、均田也就是二十畝左右了。

  百姓一夫攜五口而治田百畝,立即會恢復農耕時代最理想的狀態。

  相當於每一戶都是擁有良田百畝的莊園主。大宋平民百姓全部過上如今員外老爺們過的生活。

  這就是國家強盛,開疆拓土,科技繁盛,技術進步給百姓帶來的直接受益。

  所以在士大夫們震撼、憧憬趙桓描繪的美好畫卷時,趙桓對所有人說道:「為了激勵官員,朕給所有官員都設一項考核。其轄區農業生產增長百分之四以上,考核為最。任期一到,優先擢升。」

  「農業生產低於百分之二者,考核為殿。連續兩個任期考核為殿,官降一級!」

  這個考核,在趙桓看來完全不難。

  只要官員認真的勸課農桑,就能實現及格,不至於殿尾。

  而如果這個官員稍微用心一點,他能立即脫穎而出。不論是開拓耕地面積,還是改善農業水平,提升堆肥質量,選取糧種,精耕細作,合理輪耕,指導分配四季作物,任何一項都能迅速提升轄區的農業生產總值。

  畢竟農業生產總值實在是沒什麼複雜的內容,就看糧食產量。

  「當然這項考核只在中原朝廷易於監察的地方施行。在邊疆、在西部,沒必要統一要求。當地既不容易監察,又容易導致違背自然,破壞山川。」

  「具體哪些地方施行,交由政事堂測定,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治理這個龐大國家所必需的。

  本來耕地緊張就是中原腹地才有的麻煩,邊疆根本沒必要推行這項法令。強行推進反而可能導致環境破壞,水土流失。

  右相梅執禮恭敬應命,回道:「政事堂必總帥所有官吏殫精竭慮,恪盡職守,盡善完成此項法度。」

  趙桓點了點頭,相信大宋文官政府的能力。畢竟中原兩千年以來,幾乎把全部科技樹都點在了社會治理方面。

  社會的治理水平和行政效率遠超西方。

  統計學這方面最令趙桓印象深刻的就是日本的市、縣一級的統計報告,簡直詳細、精湛、清晰到令人震驚。後世整個世界應該都無人能出其右。

  但恰恰有趣的是,小日子的國家治理體系表面上是內閣制,實際上就是中原的世家門閥制度,與東晉時期極為類似。

  所以趙桓相信文官政府被鞭策起來,哪怕沒有各種先進的工具,他們的統計報表、政務明細也會非常詳細、清明。

  十到二十年間,能極大的推動大宋農業發展。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