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是不缺幹事的人的。🍭💘 ❻9ѕнⓊ᙭.𝐜ᵒм 🐒🍩
趙於逵就是這麼一個人,歷史上,他是活活累死的。
現在,得到了朱由校這個皇帝的示意。
次日一早,趙於逵彈劾李三才、王佐、王紀的奏章就被送入通政司,留了副本後,就被送進了內閣。
「這個匹夫!」
看著眼前的奏本,韓爌只感覺大腦一陣眩暈。
有的事兒,不上稱,就重四兩。
但若是上了稱,千斤都打不住。
李三才、王佐、王紀三人在漕運上乾的就是這麼個事。
抬頭看了眼正在票擬奏章的畢自嚴,韓爌在思索,要不要將這本奏章給匿了。
轉頭再看了一眼正在內閣侍奉的宮裡太監,韓爌擦了把汗水,終歸是沒敢藏了趙於逵的奏本。
思索再三後,韓爌拿過一張浮票,在上面寫了八個字。
「按例駁回,依制自辯」。
寫完了這八個字後,韓爌若無其事的將趙於逵的奏本放進了奏本堆里。
這些日子,送進內閣的彈劾奏章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他們什麼奏章沒看到過。
這樣按照皇帝日常對彈劾奏章的處理方式批紅,應該能將這道奏本給混過去。
這般想著,韓爌拿起了下一份奏章。
在忐忑中度過了一天,也沒看到那份奏章在司禮監用印回來,韓爌就感覺到一陣不妙。
雖然有得奏本是次日才送回來,但他還是要提前做準備。
好不容易挨到休沐,韓爌就急匆匆回了府邸。
「王佐離京沒有?沒有就趕快讓他來見我。」
找到自己的管家,韓爌就急不可待的向其問道。
「王佐?離京了。」
那管家聞言先是一楞,而後就回答到。
「前番,王佐與鄒元標相暗結,欲圖工部尚書之位,鄒元標被陛下強令致仕後,王佐就與其為伴,一起南下了。」
「壞了,壞了。」
聽到管家的話,韓爌不由的冷汗直冒。
被彈劾的三個人,如今兩個都已去職,就剩下一個王紀了。
如今東林勢弱,若是趙於逵彈劾的奏本讓皇帝看到,動起手來,他們東林就特喵的完啦。
「令人給老夫研墨。」
「你去找個機伶點兒的人來,給我送封信去鳳陽。」
「是!」
那管家聞言,連忙向外面而去。
就在韓爌準備給人在鳳陽的王紀寫信時。
西苑,御書房內。
本該在家吃完飯的幾個人,齊齊穿著黑袍聚集在這裡。
在場的三人,內閣首輔畢自嚴、工部尚書徐光啟、戶部侍郎袁世振。
他們是在回家的路上,讓錦衣衛秘密請進宮的。
「都看看吧。」
看著在場的眾人,朱由校令人將趙於逵前後兩道奏本抄錄了一份,讓眾人觀看。
待眾人看完了趙於逵彈劾李三才、王紀、王佐三人公器私用的奏本後,三人眉頭同時皺了起來。
他們只是聽說漕運堵塞,運量不足,根本就沒想到過,朝廷的漕軍被人用來幫著商賈運貨了!
「陛下,趙於逵的奏本是否危言聳聽了?」
第一個表示懷疑的人就是畢自嚴。
他雖然在南方做過官,但卻沒有參與過漕運,對此了解真的不多。
「事情是真的。」
還不待皇帝說話,最早看完奏章的袁世振就對皇帝躬了躬身,請罪到。
→
「臣知情不報,請陛下責罰。」
「你為什麼不報告,朕知道,不治你的罪,且平身吧。」
看著請罪的袁世振,朱由校揮了揮手。
「那三人總理漕運近二十年,你若是敢報,早就背中五刀,畏罪自戕了。」
「臣謝陛下恩恤。」
聞言,袁世振鬆了口氣,這一關他算是過去了。
「看了趙於逵的奏章後,朕就琢磨著如何整頓漕運。」
「以前,朝廷設河道總督,修葺河道。」
「設漕運總督,總覽漕糧北運。」
「然李三才、王紀、王佐三人,前後任河道、漕運總督,卻弄的河道不整,漕運不濟。」
「在治他們的罪之前,朕要考慮的是,如何保證京城糧草不缺,保證漕軍不會造反。」
「陛下思慮周全,臣佩服。」
見到皇帝如此說話,在場三人當即鬆了口氣。
皇帝沒打算硬來。
「朕今天叫你們來,是因為朕有個想法,想與你們說一說。」
「朕打算效仿西山、石景山諸商號,將漕軍撤出衛所編制,改為商行,專門負責河道運輸之事,無論朝廷還是民間商戶,所有運貨,按所運距離收取費用。」
「回陛下,臣以為可。」
皇帝的打算說完後,在場三人思索了一會兒後,還是畢自嚴先開口道。
「大明漕運弊政久矣,若以此法改之,或可理清漕運。」
「然臣擔心貿然公布天下,恐會引起漕軍恐慌。」
通俗的說就是,將人家的世襲編制突然給改成了僱傭編制,恐怕會鬧出亂子來。
就如同歷史上崇禎裁撤驛站一般。
「漕運不濟,無非是運量不足。」
看著畢自嚴,朱由校思索了一會兒後道。
「朕讓人組織個商行,先參與其中,調查一番吧。」
「陛下聖明。」
聽到皇帝的打算,三人對視了一眼,紛紛表示贊同。
然後,就聽袁世振拱手道。
「陛下,臣請令虎驤衛中郎將祖大壽到鳳陽募兵。」
「卻是為何?」
調他手裡直轄的兵馬去中都,這袁世振想做什麼。
「陛下,趙於逵彈劾李三才、王紀、王佐三人的奏本已過通政司、內閣,進了司禮監,有太多的人看過。」
「不管陛下是將其留中不發,還是令其自辯,都會在朝堂上引起動盪。」
「臣擔心還在鳳陽的王紀,在聽到朝中有人彈劾於他後,會令人暗中阻斷漕運,藉此威脅朝廷。」
「有道理。」
聽到袁世振的話,朱由校點了點頭。
東林黨的節操有多低,有多大?
低到令人感嘆,大到讓人吃驚。
這種事情他們不是做不出來。
「稍後,朕就讓祖大壽率軍南下,到鳳陽募兵。」
「陛下聖明。」
聽到皇帝的話,在場三人有贊了一句。
有這麼一個聽人勸的皇帝,做起事情來,太方便了。
「朕打算讓民間的商戶可以參與到漕運之中,你們三人回去之後給朕上個秘奏,朕看看。」
「臣等遵旨。」
聞言,三人連忙拱手應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