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巨鹿路 四明邨

  第9章 巨鹿路 四明邨

  拋開工作和朋友吃吃飯聊聊天打打屁,陳一鳴也暫時鬆緩了一下緊繃的神經。

  作為劇組核心,他從7月中旬項目籌備開始一直連軸轉,一天都沒有休息過。

  多虧了有莉莉當幌子,他的「鐵人」形象才沒有崩。

  第二天上午9點,劇組轉場到巨鹿路,迎接真正的挑戰,大場面的群戲拍攝。

  兢兢業業的大壯早就召集好了一眾群演,男女老少幾十號人,都是從魔影廠借來的專業演員。

  很長時間以來,魔影廠都是華國最大的電影製片廠,光剝離出來支援內陸兄弟省份的「套牌」廠,就多達3個。

  巔峰時期,魔影廠可以輕鬆開出十幾個劇組同時拍戲,幕前幕後全都不用從廠外找,可想而知養了多少人。

  改制之後,幾經「瘦身」的魔影廠依舊是匹大駱駝,不算退休之後回來過戲癮的「編外」人員,正當齡的中青年演員依舊人數眾多。

  這批人才是魔影集團抗衡帝影集團的底氣所在,支撐車墩影視基地的中堅力量。

  不誇張地說,沒了這批人,大魔都背景的年代劇,品質會直接跌掉一到二檔。

  馬太子玩票觸電,自家人即便再不看好也得幫幫場子。

  到場的演員們已經帶好了各自的戲服,魔影廠倉庫隨便挑挑,符合要求的衣服滿坑滿谷,改尺寸的裁縫都有一個班。

  1990年代的審美土歸土,那也要看誰來穿。至少以這群專業演員的氣質,完全撐得起來,一點兒也不顯過時老氣。

  陳一鳴並沒有明確規定每個出鏡龍套的服裝,在符合風格、契合身份的前提下,好看第一。

  反正這是一個模糊了時間的故事,電影裡的龍套全都人美心善,不然怎麼叫魔都觀光片呢。

  ……

  這場戲一共包括3個1分鐘左右的長鏡頭,穿插4個中近景鏡頭,比起完全的一鏡到底要容易一些。

  儘管如此,任務依然艱巨,因此今天全天安排的都是排練。

  其實這場戲放到車墩基地去拍更方便一些,沒有普通居民打擾。

  但是陳一鳴反覆權衡過後,還是決定實景拍攝。

  本來電影就是成人童話,再沒了實景蘊含的那絲煙火氣,那就徹底飄在天上下不來了。

  第一個場景是巨鹿路666號的四明邨,魔都新式石庫門裡弄的經典之作。

  前期堪景時,陳一鳴和馬雲騰兩人跑遍了魔都現存的石庫門弄堂,幾經比較才選定了四明邨。

  說實話魔都保存好的弄堂不少,但適合拍電影的真不多。

  畢竟不是車墩基地的專修弄堂,會提前考慮到取景、布軌、打光等拍攝需求。

  生活中的弄堂往往通道狹窄雜物密布,光是半空中橫七豎八的電線和晾衣杆,就能愁死攝影組。

  相對而言,四明邨是最合適的。

  弄堂夠寬,機器軌道、人員走位都騰挪得開。

  巷道夠長,鏡頭內容盡可以放寬了填充,撐得起長鏡頭。

  房子高度也合適,兩側都是兩層小樓,既不會太矮破壞畫面美感,也不會太高妨礙光線射入。

  更難得的是,四明邨的顏色很漂亮,格局也大氣。

  紅牆紅瓦的外立面,整潔美觀,沒有一點兒逼仄的感覺。

  黑色木質的對開大門,充滿了歲月的質感,古韻盎然。

  由於弄堂里有不少歷史名人故居,四明邨內的「違章建築」基本沒有,亂停亂放也相對節制,這又是一個大大的加分項。

  當然,能選在這裡拍電影,「博覽會專供宣傳片」的名頭起了大作用,大壯再把魔影集團的關係一亮,當地街道和居委會自然是一路綠燈。

  ……

  這裡的劇情大概是,公主友好地告別了男主,並借走了男主所剩不多的錢,終於開始了期盼許久的「自由逛吃」之旅。

  而離開男主公寓之後,公主進入的第一個場景,就是四明邨的弄堂。

  至於為什麼前一秒還在四川北路的小洋房裡,下一秒就出現在幾公里之外的巨鹿路巷子上。

  別問,問就是時空干涉、量子力學。

  幕後苦力們事先在巷道上貼好了各色標誌。

  因為鏡頭重心全程跟著公主,因此紅色的標誌最多。

  此外則是幾個與公主有接觸的「大」龍套,各有各的標誌,顏色全都不一樣。

  拎著小菜的大娘,扛著小電驢的大叔,門口摘菜的奶奶,釣魚歸來的大爺,甩著鑰匙的小學生,全都有自己的運動軌跡。

  雲台架設在大門內的左側,與巷子呈30度角,攝影組提前做過實驗,攝影機的運動勉強不受影響。

  陳一鳴站在雲台邊緣,居高臨下統攬全局。

  祥瑞則舉著紙筒喇叭趴在二樓窗前,劇組在這裡短租了一個套房用來更衣化妝,同時兼做茶水間。

  場記小哥舉著一個大大的電子鐘,上面60的數字十分醒目,這是用來給演員做提示的。

  10點整,隨著祥瑞一聲令下,過了上班時間恢復寧靜的里弄,立刻喧鬧起來。

  二十來人在巷子裡各忙各的絲毫不亂,這些演員都是演老了背景板的,腦子裡早有一套成熟的角色模板,戲服上身一喊開始,戲馬上就來。

  弄堂深處是一座橫著的四層騎樓,莉莉走下樓梯,出了樓道口朝著弄堂大門走來。

  倒計時45秒,扛著小電驢的中年大叔率先入鏡,連聲吆喝著「借一借」,一副趕時間的樣子。

  莉莉聽到吆喝轉過身來,一臉驚嚇地縮在巷子邊,看著眼前的大力士經過。

  倒計時35秒,莉莉跳過門口摘菜奶奶的「攤頭」,與釣魚大爺擦肩而過。

  桶子裡的魚會在這時蹦出來,通過道具桶很容易實現,現在是排練,暫時用不著。

  大爺隱蔽地給莉莉打了個手勢,意思是魚已經蹦你身上了,莉莉適時給了個驚中帶喜的表情。

  陳一鳴遠遠看著,感覺略顯浮誇,到底不是專業演員,無實物表演還是差了些火候。

  沒辦法,這個問題只能靠實拍解決了,也就是多準備幾條魚的事。

  倒計時30秒,莉莉蹲下身做「摸魚」的動作,不食人間煙火的公主自然捕魚失敗,她一路蹲走一路劃拉,顧頭不顧腚地撞翻了拎菜大娘的籃子。

  以她為中心,弄堂里立時一團忙亂,人們笑著罵著抱怨著,有的避讓趕路,有的幫忙撿拾,有的則被異國面孔的莉莉吸引,湊到她身邊看稀奇。

  倒計時15秒,在路過小學生的幫助下,莉莉終於按住了活蹦亂跳的魚,她捧著魚放進釣魚大爺的桶子裡,再站起身,被圍在身邊的人群嚇了一跳。

  先是驚嚇,再是驚喜,最後驚訝,以此為基調串聯起整個長鏡頭。

  第一遍排練自然是狀況頻出,只能算勉強走了一遍流程。

  莉莉表演上的問題不談,群演走位配合上問題也不少。

  終究還是人數太多,對場面調度的要求太高。

  陳一鳴跳下雲台,走進人群,挨個指出群演的問題。

  幾個大龍套都存在時間上的誤差,不是早了就是晚了,這個倒不是太嚴重,多排幾遍有了默契就能解決。

  扛著道具車的大叔雖然是專業演員,但應該沒怎麼演過苦力類的角色,因此扛活兒的沉重感沒表現出來。

  此外,「借一借」的吆喝聲與腳下的步伐兩廂里不挨著,身前的群演還沒做出反應,他已經擠過去了。

  顯然,在他腦海里並不存在一個意識,就是肩上的小電驢是個大傢伙,旁人擦到碰到是會受傷的。

  不過這也怨不到演員,電驢就該是被人騎著,不該是被人扛著,陳一鳴這麼編排本身就是反常識的。

  摘菜奶奶的表演很精彩,搖頭甩手笑罵的反應很戲劇化,一看就是車墩老手。

  可惜陳一鳴要的不是戲劇化,是生活化。

  他告訴摘菜奶奶,她每天都坐在門口摘菜,每天都不會少了跳「攤頭」的鄰居,在這裡,無動於衷悶頭摘菜,才是最生活化的反應。

  釣魚大爺全程背身,除了入鏡晚了2秒沒別的問題。

  這個角色關鍵還是看實拍,能不能不早不遲地讓魚蹦出來,全看大爺對時機的把握。

  一邊做小動作,一邊還要帶著戲,不容易的。

  拎菜大娘其實入鏡早了,不過她適時停住腳步,裝做與旁邊的群演聊家常,很精彩的隨機應變。

  小學生魚抓得不錯,可惜全程冷酷臉,一看就是過於緊張。

  這也是群演里不多的幾個小演員,陳一鳴能怎麼辦呢,當然是笑著誇獎他嘍。

  陳一鳴一邊走一邊說,每個群演都「點評」了幾句,幾秒鐘的時候具體有什麼問題,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別管是否真心認同他的拍攝理念,至少他的點評在邏輯上完全成立。

  他掉過頭站上雲台,對著人群大聲說道。

  「剛才這一遍排練超出了我的心理預期,老師們對自身角色的信念感,深深地打動了我。你們生動地給我們這些電影新人詮釋了一個道理,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感謝老師們的傾情付出!」

  掌聲過後,陳一鳴開始說但是。

  「唯一一個小問題,就是大家在走位的時候,過於以我們的女主角為中心了。要到後半段抓魚的熱鬧之後,人群再圍上去,在這之前,麻煩老師們各忙各的就行。」

  較為委婉地指出群演們「搶鏡頭」的不妥之後,陳一鳴縮回雲台後面,深藏功與名。

  經過陳一鳴的一通輸出,片場的士氣明顯提振了一個級別。

  畢竟,陳一鳴證明自己是個懂行的,片場裡的各路行家自然也就去了「明珠投暗」的怨念。

  伏瑞香一邊在二樓指揮排練,一邊頻頻地把目光投向雲台上的那個身影。

  要不是陳馬二人拿住了她的短處,她是不太服氣聽從陳一鳴指揮的,她才是專業人士啊。

  然而把剛才的場景代入進去,她清醒地認識到,陳一鳴準確而全面的點評她暫時還做不到。

  短短一分鐘不到的時間,把場景內每個演員的表現納入視野、記入腦海、找出問題。

  不僅在於優秀的瞬時記憶,更在於內心對整場戲的精準把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