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故事感 無窮盡

  第206章 故事感 無窮盡

  2011年的國慶檔,王小剛的《大地震》對上了韓三爺的《建黨偉業》,然而媒體上頻繁曝光的,卻是根本沒有作品上映的陳一鳴。🎄☝ ❻➈Ş卄υX.Ⓒ𝕆ϻ 🐣🍩

  那天在襄城的媒體吹風會,陳一鳴可以說是捨命陪君子,有問必答一直陪記者們聊到吃晚飯。

  王導求錘得錘,他過去兩個多月隔空@陳一鳴的所有問題,全被記者翻出來攤到陳一鳴跟前。

  陳一鳴有一說一逐個回復,絕對不讓王導留下遺憾。

  於是整個國慶假期,記者們簡直開心死了,天天都有東西寫。

  兩個大導演一來一回先寫一篇,電話聯繫王導再來一篇,采不到王導就采王導同陣營的明星,總能編出點新花樣。

  陳一鳴本人則壓根兒沒關注自己在輿論場的風雲再起,整個假期他都在皇城鎮。

  林蕭、齊郁、崔放、王禮滎再加上跟班王威,幾個人一頭扎進鎮外的胡楊林,研究《木蘭》的第一場戲該怎麼拍。

  雖然陳一鳴根據兩個攝影師的試拍素材完成了詳細的分鏡稿,但是實地看過之後,他發現需要調整的地方非常多。

  《木蘭》跟《魔都假日》和《1951》都不一樣,不誇張地說,這部電影才是陳一鳴穿越以來的第一次大考。

  《魔都假日》是一個MTV小品,根子上其實是電視劇的拍法,只是在個別場景添加了一些電影化的元素。

  只要對《魔都假日》做一下拉片,就能知道這部電影的技法有多乏善可陳,全程平鋪直敘,可以說是毫無起伏。

  受限於時間、預算和技術條件,《魔都假日》只能那麼拍,想高級也高級不起來。

  而《1951》則是另一個極端,偽一鏡的拍攝方式,把可用技法直接給框死了。

  陳一鳴已經竭盡所能地填充鏡頭內容、添加節奏變化,但是單一視角規定了表現力的上限,這就是所謂的人力有時而窮。

  其實按照常規的升級順序,陳一鳴應該考慮拍攝一部內景戲居多的劇情片,先把燈光的變量控制在一定範圍,探索運鏡、色彩、構圖等攝影技法的表達上限。

  一下子跨越到外景既多變化又複雜的《木蘭》,使用極難控制的自然光,步子邁得確實有些大。

  但是眼下已經箭在弦上,陳一鳴再沒有把握,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也正因為如此,他對開機之後的第一場戲,胡楊林里的木武相會,看得非常重。

  十月份的塔拉草原,景色怡人,體感卻並非舒適。

  此處的海拔在2500米左右,晝夜溫差極大,想抓住日出那一刻的魔術光線,就必須天不亮就頂著吸飽了露水的薄霧出發。

  空氣又濕又冷,還沒走到樹林,寒氣就已經滲透到骨頭縫裡。

  遠看是一片橙黃色的胡楊林,走進去就會發現,枝葉其實是躍動斑斕的,每一片葉子的顏色都有著細微的差別。

  等到太陽露出地平線,低角度的光線照進樹林,樹葉的顏色差異瞬間放大了數倍,鏡頭裡簡直是蘿蔔開會。

  擔任光替的王威臉上,已經成了顏料鋪子,表情全部被遮蓋,什麼情緒都別想出得來。

  連著嘗試了三天,眾人達成一致,放棄。

  這種情況,如果不想換景,解決方式無外乎兩種。

  其一是拍攝時加濾鏡降低飽和度,把調色的重任交給後期。

  其二是用道具手段增強樹林裡的晨間薄霧,相當於給鏡頭添加一層物理濾鏡。

  陳一鳴決定雙管齊下,這邊把在魔影廠道具車間盯進度的路平叫來皇城鎮,那邊則讓齊郁、崔放帶著王威試驗降飽和度拍攝,然後把素材發回魔影廠調色。

  事實證明後期調色並不是萬能的,面部細節損失太多,捨本逐末了。

  既然如此,就全力攻關封煙方式。

  路平要完成的任務很簡單,把正常情況下位於腿部以下那薄薄一層霧氣,擴散到樹冠頂部,營造出薄霧籠罩整片樹林的效果。

  陳一鳴特地從八一廠借來了拍《1951》時合作過的煙火師羅寶河,跟路平一起開發最自然貼合的霧氣。

  10月7號,羅寶河與路平基本實現了霧氣延伸的效果,每5個發煙罐可以覆蓋方圓三十米的範圍,大概能支撐3分鐘的拍攝。

  拍攝時所需要的面部高光,則由王禮滎老爺子的打光來補足。

  隔天這場戲的一眾小演員由老師和家長帶著來到皇城鎮,鎮子裡唯一的旅館立刻鬧騰了不少。

  兩個主演,張子風和陶奕西,一個10歲一個7歲。

  張子風就是陳一鳴從《大地震》里薅來的羊毛,也是最終促使陳一鳴下決心使用大小兩版演員的主要原因。

  她長著一張祖師爺餵飯吃的臉,不在於多漂亮多精緻,而是鏡頭下自帶故事感。

  所謂故事感不是虛無縹緲的主觀感受,而是指演員的五官在妝造的配合下,具有多種氣質層面的可塑性。

  拿張子風來說,她的五官量感小,因此會給人一種乾淨的距離感。

  雙眼又黑又亮,眼角微微下垂,眉骨紋路貼合,直視鏡頭時有種小動物般的無辜感。

  臉型瘦削,鼻樑高挺,輪廓清晰,眼神又自帶一絲倔強,完美的少年感。

  王小剛在《大地震》里主要突出張子風的前兩點,陳一鳴則重點利用第一和第三點。

  陶奕西則是陳一鳴從央視少兒藝術團淘來的優等生,小姑娘看上去一團孩氣,但是已經主演過《紅樓夢》與《白蛇傳》兩部大戲了。

  當然,都是小孩演大戲的少兒版。

  身架、台詞、表情都可圈可點,且經受過實踐檢驗,扮演「少有大志」的兒童版武則天,已經夠用了。

  另外七八個十四五歲的少年,都是來自魔都戲曲學校的學員,負責扮演小木蘭的同鄉跟班。

  10月9日天還沒亮,陳一鳴一行人領著張子風和陶奕西來到胡楊林,試拍幾條特寫。

  早晨6點半,第一縷光線從地平線掙脫而出,柔和地打在胡楊林的樹冠上。

  路平開啟發煙罐,白色的煙霧混雜著即將褪去的霧氣,漸漸彌散在林間。

  霧氣吸收掉多餘的光譜,把折射進來的光線過濾成淺黃色,在鏡頭下呈現出一股暖洋洋的氛圍。

  張子風站在一棵胡楊樹後,探出大半個腦袋。

  自然光線斜向下打在張子風的額頭上,在鼻子下緣留下一道淺淺的斜著向右拉長的陰影。

  王禮滎提前安排助手在側前方3步遠的距離打出一組5盞燈,通過遮光板反射補光,給張子風的脖子和下巴提升亮度,彌補自然光入射角過低造成的色差。

  拍完張子風的特寫,換機位拍樹林邊緣陶奕西的特寫。

  這裡的光線略顯駁雜,王老爺子的布光時間更長,等到準備完畢,已經過去半個小時了。

  陽光入射角變了,機位也得跟著變,機位變了布光又要跟著調整,改來改去無窮盡也。

  趕在光線不合要求的最後時限,陶奕西的特寫試拍勉強完成,今天的任務算是完成了一半。

  只有晚上傳回來的已調色素材符合要求,才算是功成圓滿。

  而兩個小姑娘實地一走戲,也讓陳一鳴發現了一個之前忽略的問題。

  那就是作為替身的王威比小姑娘高出一大截,這個問題原本不算致命,但是迭加日出光線的低角度之後,原本的機位和打光方案,損失了過多的冗餘度。

  總結一下,就是PPT還得繼續改。

  (本章完)